APP下载

探讨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1-06-29孙英杰韩振霞

智慧健康 2021年15期
关键词:空腹指尖动态

孙英杰,韩振霞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老年医学科,山东 济南 250012)

0 引言

中国已飞速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慢性疾病也是越来越多,其中一种影响较大的就是老年2型糖尿病,根据2018年人口统计,老年人口就占比17.9%(2049亿)[1],估算老年糖尿病患者约5000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占比约95%[2]。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对机体心、脑、肾、神经等多个重要器官及系统产生明显损害。相关研究证实,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率比没有糖尿病的成年人高2~3倍,80%有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世卫组织预测,糖尿病将是2030年人类的第七大死亡原因[1]。糖尿病对人的各个器官及脏器损害较大,尤其在老年人中较明显。有些研究证明,老年糖尿病还会加重老年人痴呆风险,造成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老年糖尿病会增加老年人尿路感染风险[2]。本研究就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基于指尖血监测与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这两种不同的监测手段下,制定及随时调整治疗用药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的老年T2DM 患者为研究对象,老年T2DM 患者是指年龄≥60周岁的T2DM 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佩戴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仪的患者为观察组、指尖血监测血糖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61~80岁,平均(68.34±2.63)岁;发病时间1~30年,平均(14.51±2.41)年。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62~80岁,平均(68.91±2.56)岁;发病时间1~30年,平均(14.29±2.5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年龄≥60周岁;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T2DM 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年龄<60周岁;1型糖尿病或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伴有急性并发症的患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糖尿病乳酸中毒患者等;伴有严重老年痴呆患者;病情较危重遵医嘱嘱病重或病危的患者;近30内无严重感染或应激事件;依从性差,不配合者。

1.2 方法

(1)一般临床资料采集:所有的研究对象均在入院当天完成一般临床资料的收集,包括主诉、现病史、糖尿病病程、院外治疗方案、血糖监测情况及伴发疾病等;入院后于当日晚22:00后嘱其禁饮食,空腹8~10h 后,于第二天清晨采空腹血,检查血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以上指标均在我院生化室统一检测完成,具有统一质量控制标准。

(2)对照组采用指尖血监测血糖,对患者进行三餐前、三餐后及睡前血糖,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制定患者治疗用药方案,并根据患者血糖监测情况随时调整治疗用药方案。并给予常规糖尿病相关健康宣教,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方面。嘱其定期进行门诊复诊,及时调整治疗用药方案,连续指尖血监测3个月。

(3)观察组采用扫描式动态血糖仪监测血糖变化,根据患者动态血糖图谱制定患者治疗用药方案,并根据患者血糖图谱变化趋势随时调整患者治疗用药方案。并给予常规糖尿病相关健康宣教,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尖血监测方法进行宣教及现场演示,保证患者均学会自我指尖血血糖测定。另外,护士对患者佩戴扫描式动态血糖仪的皮肤进行常规检查,并给予患者有关佩戴扫描式动态血糖仪相关知识宣教,并保证每位患者学会自我佩戴扫描式动态血糖仪。嘱其定期进行门诊复诊,调整治疗用药方案,联系监测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空腹血糖;②平均血糖水平(Mean Blood glucose,MBG):患者每日血糖平均值;③糖化血红蛋白(HbA1c)④血糖水平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sugar level,SDBG)⑤血糖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blood glucose,CV)。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均差±标准差()描述,非正态分布用M(P25,P75)描述;计数资料用频数及构成比描述。两组间比较,若为连续性正态变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若为非正态变量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 检验),若为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以P <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指标变化比较

入组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HbA1c 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使用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的观察组空腹血糖、HbA1c下降较明显,效果突出,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HbA1c指标变化()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HbA1c指标变化()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期间血糖变化指标比较

干预3个月期间,两组患者的SDBG、CV 比较,观察组变异性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期间血糖变化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干预期间血糖变化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05。

3 讨论

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良好的管理血糖是重中之重。但是,指尖血监测疼痛性较强、操作较繁琐,老年患者依从性较差,自行减少监测次数,在这样的血糖监测基础上不能为医生制定及时调整患者治疗用药方案提供良好的依据[4-5]。有研究表明,连续的血糖监测对于患者血糖控制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如果使用指尖血来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的血糖监测,势必要增加每日指尖血糖监测次数,会为老人增加疼痛感,降低老人监测血糖的依从性[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干预3个月后,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水平标准差以及空腹血糖变异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观察组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可以提供患者全息血糖图谱,可时时监控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糖波动,有利于对患者的治疗用药、饮食、运动及生活方式做出及时、精准调整,能有效的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使其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目标,平稳、个性化降糖,使患者获益。利用扫描式血糖监测手段为依据,调整饮食、运动及治疗用药方案患者血糖控制较为理想。但是,受经济条件影响,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可能产生偏倚,有待进一步大量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空腹指尖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治理“指尖乱像”不宜一散了之
国内动态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关于空腹的这些真相
虔诚之花在指尖绽放
动态
指尖童话
空腹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