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学院图书馆大流通改造意义

2021-06-29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磁条书库流通

李 勇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1.图书馆现有服务模式情况

H学院图书馆服务模式是传统半开架服务模式,以藏书为主,重藏书轻使用。传统的分室管理模式突出以工作为中心,从图书馆管理和工作方面出发来制定服务模式,并没有从读者使用角度考虑。这种服务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既限制读者使用图书馆,又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一是硬件设备和人力资源比较浪费。传统服务模式,每个书库需要2名馆员,配备2台电脑,1台查询机,一套门禁设备,以及相应配套设备。图书馆一共五个书库,每个书库基本都是2为员工,总人数(9名)占所有人数的大部分,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另外,这9名员工有着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学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单单从事图书借阅图书馆基础工作,无法施展各自的专业技能,也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是对读者限制过多。读者在某个书库借阅的图书不能带入其他书库和期刊报纸阅览室、阅览文献只能限定在文献馆藏地、所有图书归还只能在读者服务处,图书还书到上架周期比较长等等。这些问题给读者带来很多困扰,同时又降低了图书的使用。下图是近十年图书馆的借阅量,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借阅量每年都在逐渐减少,近十年借阅量减少了近一半。

三是期刊阅览座位没能充分利用。由于期刊报纸阅览室不能背包进入阅览,往往空出很大部分空座位,而自习室座位往往供不应求,尤其是每逢期末考试阶段,经常发生抢座的情况。图书馆服务模式从外在形式上看是开架借阅,读者可以自由进入各个区域,但是限定的各种条件往往限制了读者的很多活动。

四是图书馆馆藏布局简单,服务流程分散,各部门之间沟通不便。图书馆从整体上无法从读者角度体现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室内环境的优化:各个楼层大厅布置简单,桌椅简陋、没有安装自动借还书设备、各个书库的查询机过于老化等等。图书馆空间布局很少考虑读者需求,现有馆藏布局分散,读者入馆体验较差。以书库为例,多余的设备造成了空间浪费如果完成大流通改造可以增加30个书架,能多放置大约1万两千册图书,解决当前书库饱和的问题。

现有模式书库书架及藏书量 预计增加书架数量书库 社科书库1社科书库2社科书库3社科书库4科技书库书库增加新书展示区

书架数量 24 24 41 44 27 20 10图书册数 95620 96076 109076 11816 68035 80000 40000总量合计 480623 120000

从纵向来看,传统服务模式造成服务流程分割,上下级沟通较少,信息传递不流畅,读者需求很难做到及时反馈和处理。从横向来看,各个分室只能为读者提供对应的服务,给读者咨询、查阅相关服务造成很大的麻烦,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各个分室只关心自己的工作部分,出现问题就会互相推诿,忽略了图书馆整体性服务。由于沟通渠道不便利,直接面对读者的人员向后台工作人员反映问题和状况时间较长,后台也不能实时提供反馈和帮助。图书馆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但是从现有服务模式上和实际操作上可以看到,面对读者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不够重视,一线员工往往是专业水平较差的人员,往往造成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下降。通过实际调查发现H学院图书馆流通一线员工都是非图书馆专业人员,他们并没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基础,进馆后很大部分都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

2.图书馆大流通改造的条件

一是大流通改造的前提——图书磁条的转换。H学院图书馆现有的所有藏书贴的是防止图书丢失的永久性磁条,永久性磁条带来的问题是不能判断出图书是否借阅,只能是读者在书库内把要借的图书交给工作人员,然后图书在汇文借还系统上借出,读者需要走出门禁,取走图书。读者如果还想在这个书库借阅图书,只能把所借图书放在大厅内的存包柜。永久性磁条明显不符合大流通模式,因此可将永久性磁条替换成可充消复合性磁条,可充消复合性磁条的图书未借阅不会消除磁性,通过监测门禁就会报警,而已经借阅的图书可以随意携带出入各个功能区,归还后的图书进行充磁处理,既保证了馆藏图书的安全又便利了读者。可充消复合性磁条取代永久性磁条是大流通改造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选择可充消复合性磁条要保证质量,保证每本可借图书都有充消磁性,另一方面要配套相应监测仪器、扫描仪等硬件设备。这项工作不光费时费力,还要充分做好经费预算。

二是大流通管理的保障——开放式馆舍建筑。大流通模式对馆舍的基本要求是一门进出入,内部各个功能区完全开放。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图书馆建筑设计和内部结构还是按照传统服务模式设计的,与大流通模式相悖,但是还是有图书馆通过内部结构的适当改造实现了大流通改造。实现大流通模式要充分考虑如何在建筑结构无法改变的前提下改造内部结构、公共场所的死角如何解决、哪些区域需要安装摄像监控设备等。

三是合理的馆藏布局。大流通改造后,图书馆各个功能区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内部管理和读者活动的便利,是否能真正实现大流通改造的初衷。在功能布局上,首先考虑的是将读者活动区域与内部业务办公区域、设备用房区域分开,为读者阅览、自习研修提供充分的空间。以H学院图书馆一楼大厅为例,读者出入的必经之路和唯一出口,因此从读者角度考虑应该将总服务台设在一楼大厅,实现参考咨询、人工借还图书、办证、缴费等服务的一体化。另外图书馆各类活动通知宣传架需要摆在显眼位置,甚至可以提供适当的休息区桌椅,为读者提供短暂的休息空间。

四是完善图书馆的规章制度。 大流通改造后显然旧的规章制度不能应用于此,需要重新完善健全大流通服务模式下的规章制度,这是图书馆管理的基本保证。通过研究发现大流通服务模式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大流通服务模式的研究也是从近几年开始,大部分图书馆都是边运行大流通服务模式边探索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每个图书馆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如何制定出具体的、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兼顾规范工作人员和读者,需要借鉴其他已经实现大流通的图书馆外,还必须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涉及到读者入馆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制度和规范、保安物业人员的管理制度等。

五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能力的提升。大流通服务模式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很多方面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在参与大流通改造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使得改造后的图书馆方方面面都能为读者提供便利。另外,他们除了熟悉之前的工作职责外,更需要全面了解图书馆的所有工作职能区,对信息咨询、读者需求等方面的知识需要深入的系统学习,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服务理念的改变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能保障大流通顺利进行大流通服务模式下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优质的职业道德、更为扎实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服务职能需要进一步拓展。

3.图书馆大流通改造的意义

一是体现“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更大程度方便读者。图书馆实现大流通改造后,不再实行分室管理,读者可以在图书馆内自由活动,可以将图书带到任何地方阅读,读者使用图书馆实现了最大程度自由,还可以在特定区域享受个性化的服务空间。大流通服务模式简化了读者借阅流程,增加开放时间,从体验度上为读者提供了舒适自由的环境,提升了读者学习环境。特别是大流通改造后可以延长开馆时间,中午和晚上超常开放,解决了传统服务模式学生下课有时间去借书与图书馆关门之间的矛盾,使得更多地读者能有充裕的时间在图书馆阅览。

二是空间改造优化文献资源布局,提高了图书馆的使用效率。实现大流通服务模式,读者可以在馆内自由自在地享受图书馆服务,不光提升了到馆读者数量还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图书馆文献资源会更进一步得到开放和利用。在大流通服务模式下,读者不仅可以带着自己的书和图书馆的书在馆内学习,还可以随时自助借还、复印等等。这些为读者提供的便利使得图书馆、文献资源、内部设备都得到了充分利用,提高了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效率。

三是大流通改造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节约资源。大流通服务模式一个借阅区可以只有一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带着勤工俭学学生,主要负责图书整架、书库巡视以及一般的咨询服务,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解放出一位工作人员。解放出的工作人员进行人力资源整合,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大流通改造后,可以在不增加工作人员的时间外可以延长开馆时间。另外增加图书借还自主设备,也减少了借还处工作人员的负担。大流通服务模式解放出更多的工作人员,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读者与图书馆良性沟通。 大流通服务模式实现了图书馆所有资源(除古籍特藏)开架借阅,初次在外读者还可以在电子阅览器上自助阅读、在自助借还机上自助借还、携带移动设备无线上网,自由阅览馆藏电子资源等。大流通服务模式从物理和虚拟空间提高了各类资源利用率,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价值。

四是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全面提高了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图书馆馆员如果长期从事简单的图书借阅服务,其职业认同感会越来越少。大流通模式本质是提倡“以人为本”馆员需要主动服务,不能局限于传统的默默无闻的服务,而是要求他们能“走出来”深入了解教师、学生的信息需求,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另一方面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图书馆,并能够积极接受图书馆服务。馆员与读者能够建立相互依赖和尊重的关系,能提高馆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图书馆能够真正成为读者的信息中心。

4.结语

实现大流通服务后,一方面读者能体会到图书馆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另一方面更多的工作人员可抽离出来为读者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这些优点让读者能切身体会到图书馆不仅仅是图书借阅,而是能更便利地获取到高质量的信息资源。读者对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会给予较高的评价,长此以往会逐渐提高图书馆的整体形象。

猜你喜欢

磁条书库流通
“人梯书库”丛书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探析图书馆书库管理的新模式
透视眼
刮磁条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析天一阁新书库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