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氮平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1-06-29吴海燕通讯作者
吴海燕,岳 英(通讯作者)
(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 200003)
现如今,虽然抗精神药物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疗效不断精进,但依然有一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1]。对于患有精神分裂的患者来说,在传统的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氯氮平为患者进行治疗,虽然疗效确切,但也会产生比较多的副作用,所以氯氮平并不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药物,通常用于难治性的分裂症的治疗中。在近些年有相关的研究学者经过研究表明,在为患者使用氯氮平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认知行为疗法为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为此,选择我院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患者,重点研究氯氮平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为17例和13例,患者年龄在25~75岁,平均年龄(63.58±2.67)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为18例和12例,患者年龄在25~75岁,平均年龄(64.58±2.52)岁。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有关于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者;(2)患有持续的妄想或幻觉症状者;(3)病情处于稳定期,且无暴力倾向者。(4)全部患者知晓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患有严重脑器质性疾病或躯体疾病者;(2)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妇女;(3)药物过敏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的患者使用氯氮平进行治疗,具体做法如下:最初剂量为50 mg/d,在2~4周内,逐渐将剂量增加到200~300 mg/d,而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增加药物的使用剂量,但最大药量不得超过600 mg/d,每日分3~4次服用,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禁止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为观察组内患者实施认知疗法进行治疗。结合认知的理论原则制定认知治疗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具体做法如下:(1)第一周,深入了解患者的疾病史,掌握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和个性特点,然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同时应该为患者介绍有关精神分裂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告知患者患有相同疾病,患者的康复过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需要每日与患者进行交谈,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在交谈过程中,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不良的自我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时,应注重与患者日常生活和病情的交流[2],比如患者自身对病情的看法、闷闷不乐的原因、患病后周围人对患者的态度是否发生改变等,根据患者的回答指出患者的错误观念和错误认知,同时也要告知患者,在病情康复后可以继续工作和学习,向患者阐明精神分裂症状恢复期出现情绪障碍的原因[3];(2)在接下来的三周,医护人员应每周与患者交谈2次,主动帮助患者分析病情,为患者识别错误的认知和观念,并为患者树立正确认知和观念,以此帮助患者使用正确认知替代错误认知。同时也可以为患者布置作业,每日布置一次,让患者写出从认识到情景、到自动联想,再到情感反应之间的关系,找出患者的情绪错觉,帮助患者保持治疗疾病的信心;(3)在最后两周,应每周与患者交谈两次,帮助患者加强正确认知,巩固治疗效果,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为患者制定日常活动表,让患者自己填写活动的成功率和预期的满意度比较二者前后差距,同时应该给予患者积极的鼓励,消除患者内疚和顾虑的心理,从而尽早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
1.3 观察指标
(1)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采用BPRS简明精神病量表进行评价,在该量表中包括异常思维和幻觉两个方面内容,显著进步:简明精神病量表分数降低率高于75%;改善:简明精神病量表分数降低率高于50%;好转:简明精神病量表分数降低率高于25%;无效:简明精神病量表分数降低率低于25%。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改善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采用焦虑评分(SAS)、生活质量评分(SF-12)、自尊评分(SES)和自卑感评分(FIS)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自尊评分(SES)和自卑感评分(FIS)进行统一评价。
1.4 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SAS)、生活质量评分(SF-12)、自尊评分(SES)和自卑感评分(FIS)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 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 s,分)
SF-1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46.14±6.2540.24±6.1232.55±5.1756.02±6.62对照组 30 47.47±5.8443.05±4.6831.68±5.2244.27±5.38 t 0.852 1.998 0.649 7.544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SAS
表2(续)
3.讨论
为精神分裂患者进行治疗时,单纯地采用药物为患者进行治疗,很容易引发患者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为患者进行治疗[4],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也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各项指标评分,降低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率。对于认知行为疗法来说,该方法将矫正行为和矫正认知进行结合,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和错误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5]。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SAS)、生活质量评分(SF-12)、自尊评分(SES)和自卑感评分(FIS)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为精神分裂患者使用氯氮平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