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和肝脏肿瘤的效果分析
2021-06-29刘锦棠潘柏燊谢志腾
刘锦棠,潘柏燊,谢志腾
(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放射科 广东 广州 511300)
近几年,我国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病死率也随之提升。对于患者来说,此种疾病会对其生活与健康产生影响,威胁生命,所以应该及时诊断与治疗,确保患者的疗效与提升生存率。肝血管瘤、肝脏肿瘤是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疾病,对于不同病理性质的肿瘤会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及预后等,而对症治疗也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CT是临床当中常用的影像学技术,能够在实际使用当中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数据,从而确保所制定的治疗方案有效。而也有相关研究显示,在诊断肝血管瘤和肝脏肿瘤时使用多排螺旋CT能够得到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并通过灌注参数对患者局部组织血供情况观察,进一步确定患者的疾病情况[2]。基于此,本院对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131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了使用多排螺旋CT对肝血管瘤和肝脏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的方法和效果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131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三组,1组为肝血管瘤(58例)、2组为肝脏转移瘤(40例)、3组为原发性肝癌(33例)。1组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36~82岁,平均(55.68±9.85)岁;2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6~81岁,平均(54.12±5.74) 岁;3组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36~79岁,平均(51.36±5.85)岁。所有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没有出现中途转院或退出的情况,可以主动配合。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检查,方法为:患者在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时,所开启的是全肝灌注模式,推注对比剂时速度为5 mL/s,注射剂量为50 mL。之后注入生理盐水,速度为5 mL/s,剂量为20 mL。在完成后等待8 s开始扫描操作。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 kV、层厚和层距为5 mm、间隔时间为5 s。
1.3 观察指标
将病理结果当作金标准,诊断准确率需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并对比各组之间的相关灌注参数[3]。相关关注参数为肝血流(HEPATIC Blood Flow, HBF)、肝血容量(Liver Blood Volume, HBV)、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y Perfusion, HAP)、通过时间(Through time,MTT)、总肝灌注量(Total Hepatic Perfusion, TLP)以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y Perfusion Index,HPI)。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多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比较
三组患者多排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55%、97.50%、96.97%,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多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比较[n(%)]
2.2 三组占位病灶强化组织的灌注参数比较
对比三组占位病灶强化组织的灌注参数,三组患者的HBF、HBV、H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TLP高于1组和3组(P<0.05);三组H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占位病灶强化组织的灌注参数比较(±s)
表2 三组占位病灶强化组织的灌注参数比较(±s)
注:*与1组相比,P<0.05;#与2组相比,P<0.05。
灌注参数 1组 2组 3组HBF/(mL·100 g·min-1)156.45±48.75194.87 ±61.35*511.06±3.59*#HBV/(mL·100 g-1) 28.15±12.56 16.05±4.48* 35.78±16.52*#HAP/(mL·min·mL-1) 43.52±13.74 18.63±7.56* 27.49±6.58*#HPI/% 40.09±12.05 39.58±12.25 41.16±10.56 MTT/s 16.59±7.21 4.26±0.85* 8.79±3.63*#TLP/(mL·min·mL-1) 51.28±20.08*121.08±30.4852.63 ±21.15*#
3.讨论
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在逐渐提升,但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我国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逐渐增多,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患者的生活与健康产生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4]。而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来说,其性质与治疗和预后效果有着较大的关联,所以应该及时地判断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确保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的提升[5]。肝血管瘤和肝脏转移瘤等是其中的常见类型,临床症状与表现较为相似。现阶段,我国医疗技术的提升,促使CT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了较大的帮助[6]。传统的螺旋CT在实际使用当中对疾病鉴别的准确率降低,很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多排螺旋CT检查能够在实际扫描当中对患者多个层面的组织连续扫描,更加直观地观察肝脏病变的位置和范围[7]。而CT灌注成像,还可以清晰地将肝脏组织的供血情况、血管分布情况显示出来,帮助临床更加准确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并通过灌注参数了解患者局部组织的血供情况[8]。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海绵形肝血窦是其主要病理特征,在使用多排螺旋CT检查的时候可以观察到患者的动脉期病变边缘出现了片状的强化,并且整个肿块主要为低密度病灶,形状为圆形或者是椭圆形,能够清晰地看出边界,肝脏密度增大,肝实质密度变小。肝脏转移瘤的病灶因为血液供应不足,在CT扫描的时候一般少见强化,肝实质密度低,多数患者存在牛眼征[9]。原发性肝癌的患者病灶中可见丰富的血流供应,并且肿瘤所在的位置肝叶增大,肿瘤区域具有较为丰富的血管,肝血流量以及毛细血管当中血流量均会增加。也正是因为这样,在使用多排螺旋CT的时候因为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全面功能等特点,对肿瘤边缘和内部血管以及血液流动情况来进行不同类型肿瘤的划分,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数据[10]。在本文中,本院对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131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了使用多排螺旋CT对肝血管瘤和肝脏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的方法和效果的研究,研究结果为:将病理结果当作金标准,对比诊断准确率发现,多排螺旋CT对三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55%、97.50%、96.97%,与病理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多排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作为疾病诊断的主要方法。而对比三组占位病灶强化组织的灌注参数发现,三组患者的HBF、HBV、HAP以及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TLP高于1组和3组(P<0.05);三组H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BF呈现依次升高的情况,说明原发性肝癌的病灶具有较为丰富的血流情况,为肿瘤提供了血流的支持。并且对于患者来说,肿瘤体积在不断增加的过程当中,血流速度也会不断的加快,从而会将血管的丰盈度显示出来,缩短了对比剂停留在患者体内的时间。可见,在诊断肝血管瘤和肝脏肿瘤的时候使用多排螺旋CT的诊断效果更为理想,诊断准确率较高,在疾病鉴别诊断与制定治疗方案中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促使临床提升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综上所述,多排螺旋CT在诊断肝血管瘤和肝脏肿瘤时能够得到较高准确率,帮助临床鉴别诊断患者的病情,为制定更为有效的方式为患者治疗,提升预后和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