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活素在急性心衰合并室速陈旧心梗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评价
2021-06-29乔艳,魏昕
乔 艳,魏 昕
(兴安盟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恶性心律失常属于急性心力衰竭致死原因中的一种,也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常见合并症。微血管技术在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心肌梗死的病死率降低,但发病人群数量仍然很多,相关病情形势仍然严峻[1]。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此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临床疗效,但仍有其他限制。胺碘酮与电复律的临床治疗是传统医学的第一选择,但是在急性心力衰竭和老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由于心衰现象的存在,心力衰竭治疗仍不尽如人意。作为新推出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新活素的相关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在急性心衰并发陈旧心梗患者的应用仍需补充相关临床建议。笔者结合文献对此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出新的发现,为此将其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衰合并室速陈旧心梗患者,以红蓝球法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0例,年龄64~88岁,平均(71.18±3.9)岁,病程为(17.15±1.41)h;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65~87岁,均数(72.21±3.1)岁,病程(18.01±1.67)h。两组基础资料均衡(P>0.05),可比。所有调查人群均通过主诉病史、心电图、急诊超声心动图以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方法下确诊为急性心衰合并室速陈旧心梗;纳入标准:(1)主诉患有陈旧性心梗疾病;(2)心电图诊断为反复心室心动过速;(3)超声下诊断没有心包积液现象的出现,左室功能衰弱;(4)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不少于1 800 ng/L;(5)纽约心脏病协会心肌梗死分级(NYHA分级)≥Ⅳ;(6)胸闷气短,偶尔出现粉红色沫痰。排除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对本次实验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电解质、利尿、强心剂、电复律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新活素治疗。第一次剂量为静脉注射1.5 g/kg新活素,然后静脉注射0.01μg/(kg·min)新活素7 d。对有心脏骤停和呼吸异常的病人采取心肺复苏。心电图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脉搏氧),定期监测:超声心动图,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钾,并笔录下心肺复苏的次数与抢救细则,是否存在死亡风险[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用药后观察组临床指征(血钾除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征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征分析(±s)
注:用药后与对照组相比,*P<0.05。
左室射血分数/%组别 n NTpro-BNP/(ng·L-1)血钾含量/(mmol·L-1)观察组 39用药前 7023±669.3 33.1±7.1 3.74±1.11用药后 1601±312.8* 57.4±6.8* 4.37±0.16对照组 39用药前 7018±587.4 34.9±6.4 3.68±1.19用药后 3011±547.3 45.1±4.7 4.31±0.32
2.2 两组生化指征比较
用药后观察组生化指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比较(±s)
组别 心率/(次·分-1)血压/(SBP·mmHg-1)呼吸频率/(次·分-1)血氧饱合度/%观察组用药前 151.2±36.1 114.0±59.5 30.1±8.4 75.0±13.9用药后 82.6±16.1 91.4±16.7 15.0±3.9 93.0±5.1对照组用药前 161.4±31.5 106.4±49.4 31.4±9.1 72.0±12.9用药后 96.4±11.7 94.7±34.9 17.0±5.1 90.0±3.9
3.讨论
当前急性心衰并发室速陈旧心梗的发病率一直高居不下,为了减少此疾病的高发病率,降低患者的由于心力衰竭出现室速陈旧心梗的现象[3]。新活素药物的成分主要为人脑中的钛,与心室中产生的内源性人脑利钠钛具有相似的氨基酸序列结构,能够保证患者在休息或者轻微活动出现重度呼吸异常后的静脉治疗[4]。人脑利钠肽可结合其特异性受体,形成有效组合,通过不断提升细胞内环单磷酸鸟苷的浓度[5]。舒张平滑肌细胞,扩充心血管动脉与静脉,维持全身血压平衡,降低心脏负荷力,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生理指征与临床特征[6]。
在急性心力衰竭疾病发生中,患者体内的利钠钛逐渐下调导致了脑钠肽(BNP)代偿得不到恢复,同时引发BNP抵抗,内分泌失调无法纠正,病情恶化下出现急性心力衰竭[7]。在本次调查中观察组的BNP明显降低,心功能得到极大程度恢复。这表明新活素的应用能缓解患者由于出现BNP成分不足,控制内分泌,减少心肌重构的发生,降低死亡风险。新活素中含有大量的有β受体阻滞剂与ARB/ACE药物,这种药物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显著改善了急性心力衰竭造成的全身症状性改变。RhBNP成分有助于心肌梗死的治疗,参与心肌重构和增强心功能,通过控制体内的心肌代谢,促进机体生成环化核苷酸(CGMP),下调胶原的形成,改变纤维化基因、炎症基因的形成,防止心肌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与繁殖,阻断心肌进一步纤维化进展,提高细胞内外金属蛋白酶的含量,稳定心脏内环境,防止出现心脏重构发生。
在本次调查中,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测均说明起搏点在陈旧性心梗区域,两组患者的电解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二联律与三联律的比较中,观察组减少幅度小于对照组。这说明了心脏不协调会出现心功能紊乱,恶化后如心肌协调功能紊乱,心律不齐等症状长期,极易出现心源性猝死。此外,在生化指标与临床指征的比较中,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了新活素在临床上可用于急性心衰并发室速陈旧心梗的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后发现观察组用药前的临床指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用药后的分析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了用药前两组患者的临床指征差距不大,说明了新活素优秀的药用价值。
在本次调查中也存有许多不足之处:(1)调查人群的数量相对较少,统计学分析偏差较高,对最终结果有一定的影响。(2)在对照组中的部分或者由于经济原因和生活习惯问题可能出现未坚持长期服药的行为,影响实验结论的落实。(3)在本次调查中,出现部分或者在转运过程中突发室速心跳,但心脏复苏时间超过0.5 h影响了对照组的心肺复出率与病死率。(4)入选者大多数均为降至梗死,由于梗死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知是否会对实验结果有未知影响。(5)新活素的注意事项中报名不可在血压小于90/60 mmHg中使用,在本次调查中采取血管活性药物和强心苷药物时,超出原本的使用范围,制造出了未知的用药风险,需要进一步讨论药用价值。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中针对新活素与基础治疗相融合为急性心衰并发室速陈旧心梗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报道,调查表明新活素能够降低急性心衰并发室速陈旧心梗的发生,改善心脏复苏效果,降低死亡风险,可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