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进校园”系列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研究

2021-06-29甘莉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5期
关键词:建立非遗教学模式

甘莉

资助项目:邵阳市社科联项目《双一流背景下湘西南凿花艺术在地方大学的教育传承研究与创新研究》(编号19YBB09)

摘  要: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将开设“非遗进校园”系列课程,这种新课程体系的建立需要教学大纲的修定与编写、非遗研习所的成立、专业课程的开设、选修课程的开设、双师制教学方法的实施、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激励机制的执行、网络空间教学平台的利用等。在此就这些内容展开了探讨,希望对学科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非遗;教学模式;建立;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学校应发挥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推动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普及和传承,主动传承和弘扬湖湘优秀传统文化。为此“非遗进校园”主题活动顺应而生,这样的活动不应按时来,按时走,更应该将其纳入到我们的教学体系当中去,写进教学大纲,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探求其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实践活动。

“非遗进校园”系列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包括教学大纲的修定与编写、非遗研习所的成立、专业课程的开设、选修课程的开设、双师制教学方法的实施、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激励机制的执行、网络空间教学平台的利用等。

在以往的教学大纲中,根本就没有涉及到“非遗”这样的课程,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课程设置的问题。我们可以分两个类型进行探讨,对于专业课来说,拿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灯具设计”课程为例,传统的课程是先教授灯具设计的理论知识,最终设计出一个实物。而现在既然引入“非遗”这个主题,就要将其中的至少一项“非遗”项目跟灯具设计结合起来,从课程的名称到教学大纲都需要重新编写,比如“灯具设计”跟湘西南凿花结合起来,课程名称就要改为“灯具设计—湘西南凿花传统艺术主题的运用”。教学大纲除了原来已有的内容,还须加入湘西南凿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需请到湘西南凿花传承人作为“技术导师”进行湘西南凿花知识的讲解和实际的操作,并需要艺术设计学院专业教师作为“形式导师”对灯具设计知识和湘西南凿花元素提取的问题进行指导。为使学生直观的认识湘西南凿花,艺术设计学院还需成立“凿艺坊”工作室作为非遗研习所的一个项目类别,通过湘西南凿花传承人进行指导和学生动手凿刻等实践活动来直观了解掌握湘西南凿花等一些非遗项目。“形式导师”必须把握课程的全局,对湘西南凿花图案进行提取,进行设计的变形等教学,最终融入到灯具设计当中去,指导学生灵活生动的运用其元素。这样“双师制”结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形式导师”可以利用学校网络空间教学平台,将整个课程内容上传至网络,供学生随时随地复习巩固知识,也可以对外开放,供外校的学生或者社会上的学员随时随地学习讨论。最后学生的结课作业可以以参赛或布展的方式激励学生创作和学习积极性。以上是面对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改革,而遍及全校选修课程将以传承非遗文化为主进行,我们可以开设选修课,准许全校范围的学生进行选课,请湘西南凿花传承人在凿艺坊工作室手把手的教授学生凿刻等技艺,并将整个过程拍成宣传片,通过网络吸引学生或社会上感兴趣的人来凿艺坊学习和参观。学生的结课作业亦可参加湘西南凿花设计和技艺的比赛,届时邀请市非遗中心的专家进行作品的评奖,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各种讲座来普及传承艺术文化,讲座分几个主题进行,包括非遗与生活、非遗与设计、美在民间(民间美术的审美)、魅之凿 (凿花的审美)等。

新课程体系的建立模式,以艺术设计学院为例,其余院系也可以参考,同时需要结合自身专业课程的需要,如音乐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外语学院等各个学院都需要结合本专业特点,开展“非遗进校园 ”各个课程体系的建立,最终达到:1、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弘扬地域文化精神。 2、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拓展校园文化建设阵地。3、提升地域文化的影响力,推动非遗产业的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丁永祥.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论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251-253.

[2]张鹏.推动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述要[J].美术研究,2003,(2): 69-72.

[3]雷丽.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社会学解读——以武汉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6):9-13.

[4]王学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在地方高校的构建与实践——以呼伦贝尔学院“三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5,(12):87-91.

[5]李欣.武泽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传承现状及体系构建——以无锡为例[J].大众文艺,2017,(6):216-217.

[6]胡金玲.雜技魔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J].杂技与魔术,2016,(4):43-45.

[7]张静.肖玮.毛祖光.建构大学文化生态系统促进区域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J].大众文艺, 2015(12):252.

[8]黄明波.陈晓芳.泉州市“非遗”校园传承影视手段运用的策略[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5(4):16-20.

猜你喜欢

建立非遗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在三星电子中的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