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科学技术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浅析

2021-06-29涂雯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29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涂雯

[摘要]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深入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性、辅助性教学手段,在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缺陷日益突出,高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打破传统桎梏,探索现代科学技术在高职院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爱国主义;现代科学技术;思想政治教育

一、 当前高职院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一)重课堂理论,轻学生实践

高职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集中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且课堂理论往往枯燥乏味,教师的课堂讲授以传统讲授方式为主,缺乏创新。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大,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难以引发学生的共情思维。同时,学校轻学生的课外实践,没有将爱国主义融入到学生具体的学习、生活中去,使得学生缺乏对爱国主义的认知和体会。

(二)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单一

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陈旧,典型案例陈旧,缺乏及时更新。没有将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当前突出心理问题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中来。高职学校往往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缺少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专业课教师往往忽略以本专业为契机,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团委、学生会等学生活动的重要阵地,也缺少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

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探索

高职院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主要包括学生社团组织、学生自助管理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專业课等。这些阵地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带来的巨大契机,利用互联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创新教育方法、整合教育内容。

(一)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教育方法

1、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载体

在课程载体方面,一是打造“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中心”,包括利用MOOC、“青年公开课”等网络课程让学生自主学习;二是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超时空的特点,学校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特色网站,建立“学术空间”、共享社区,实现知识共享、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三是建立教师、学生互动留言区,开展公开讨论,建立“答疑解难”等提供知识交流和咨询服务,使之成为师生之间表达观点、宣泄感情的重要场所;四是加强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内容的教育专题网页制作,这类网页的制作应体现思想性、知识性、时代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结合高职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形成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的良性模式。同时,还可以建立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QQ群、官方微博等平台,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设趣味性栏目,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探索实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模式,是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落脚点。

2、利用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纪念日、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我校组织开展“纪念新中国成立71周年”纪念活动,宣传革命英雄事迹,同时,利用清明节,进行清明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同时发动广大师生开展网上祭祀活动,从网上与网下的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革命英雄的伟大,认识到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学生通过“中国文明网”、“ 央视网”的首页点击“向国旗敬礼,做有道德的人”签名寄语栏目,进行签名寄语。引发学生公民,使得学生从思想上、情感上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二)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教育内容

学校增设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结合已经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赏析、根据学生热衷上网的特点,在校内网站上上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如儒、释、道等内容,通过课程内外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基础上的对国家、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教师在讲授理论过程中,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近代历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利用图片、音像资料、歌曲等现代化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到当前生活的来之不易,催生爱国情怀。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马列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宣讲,既注意理论深度,又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分析、思考、选择,从而更好地使自觉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身体力行地践行中华民族精神。

(三) 加强对信息的监控和掌握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们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们利益。”互联网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具有双面性,一方面提供丰富、便捷、即时的资讯;另一方面,裹挟丰富资讯而来的还有鱼龙混杂、低俗恶俗的内容。国家应加强“信息海关”,严密监控和检测国际互联网入口,将国外低俗文化、虚假信息拒之门外;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校园网的监管,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行,进一步防止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进入校园。高校要利用网络,随时在网上了解学生和家长的要求、建议,特别是平时不易暴露的思想和言论,以便有的方矢地进行教育和达到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掌握。

参考文献

[1]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16-20.

[2]梁宇嫣.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维度[N]:山西日报,2010-02-17.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升中小学生民族自豪感
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建构方法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