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源头活水,打开习作教学的一扇窗

2021-06-29徐寒燕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2期
关键词:读写积累体验

徐寒燕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写作文是学生最害怕的一件事,也是让老师最苦恼的一件事。作为语文老师,怎样才能突破这个难题,让学生爱上习作,提高写作能力呢?笔者就此提出了四点看法:引导积累,厚积薄发;活动体验,降低难度;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关键词:积累 体验 读写 评价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很多语文老师常感叹自己平时指导学生写作也是煞费苦心,利用专门的作文课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每节语文课也会渗透写作方法,或进行课中习作训练。尽管如此,学生还是怕写作,不会写作文。作为语文老师,怎样才能突破这个难题,让学生爱上习作,提高写作能力呢?笔者谈四点感受:

一、引导积累,厚积薄发

《语文课标》倡导在作文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观,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1.善于观察,积累生活

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童心感受生活,用慧眼观察世界,用行动体验经历,从中获得自己最真切、最愉悦的体验,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想。

教师要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把每天观察到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拘长短,不拘内容和形式。善于观察,不断积累,这是写好作文取之不尽的丰厚源泉。

2.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可见,写好文章必须要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才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教材中有大量优美的文章,精彩的片段,教师在学生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要熟读背诵。在作文中,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运用优美语言了。

当然仅凭课本阅读,数量总是有限的,学生思维也很难打开的。小学生必须坚持每天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使胸中有素材,写作才会信手拈来。

二、活动体验,降低难度

喜欢活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合着丰富的作文内容。“活动”和“写作”两者结合,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平时,教师要做有心人,多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缩短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距离,降低写作难度。

1.创设活动,触发写作欲望

从三年级开始,笔者就指导学生写活动习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如“快乐体验一分钟”、“独一无二的宝贝”、“扳手腕比赛”、“做一回盲人”、“一次有趣的实验”等。每一次活动,我都精心准备,收到了非常好的写作效果。如“快乐体验一分钟”活动中,让学生分别参加三个活动:一分钟写字,一分钟游戏,一分钟玩耍。在三个一分钟中,学生体验到了时间的长短,感受到了时间的宝贵。在活动中,尤其是场面描写,由于学生有了亲身的感受,触发了写作欲望,表达非常精彩。

2.参观访问,捕捉写作素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如参观名胜古迹、欣赏家乡风光、访问名人英雄、参加科技活动等,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使一件件极其细微的事情,一缕缕内心的触动,引发学生的情感和感悟。这将都会变成学生以后写作的素材。

三、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语文教材所选编的课文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无论从文章的结构还是内容,都很适合小学生学习借鉴。教师可让学生多诵读积累优美句段、精彩词语,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如,六(上)课文《北京的春节》是介绍民俗风情的一篇散文。作者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北京人如何过春节的。由于春节是每个孩子都熟悉且向往的节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谈起自己过春节时的场景更是兴致勃勃。课文学完后,我提醒学生可仿照作者写法,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当我批改时,发现学生的这篇作文写得还真不错。看来,这种仿中有创的写作还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再如,教学《赵州桥》一课时,文中的一句过渡句很重要:“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既总结了前一段的内容,又概括了这段话的内容。学生明白了这样的写法既可使文章思路更清晰。在这组课文后的习作中,我鼓励学生试着运用过渡句去写作。之后习作评改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已初步学会运用过渡句了。虽然有的不太恰当,但我相信:学生对过渡句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以后的习作中,他们一定能运用好过渡句。

当然,其他的课文教学中,还有许多和习作相关联的知识,我们只要在每篇课文中都渗透一点点,一定会对学生的习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传统作文评改,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欣赏者和评价者。翻开学生的作文,获“优秀”等第的总是那几个学生。中下等学生的习作自信就是被一个个“良好”“及格”的等第给击得粉碎。笔者认为:

1.分层评点,增强自信。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层点评的方法:一是不同习作水平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二是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循序渐进,比如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秀”的标准是:学会点标点,学会分段……接下来得“优秀”的标准是:能围绕内容来写作,恰当使用修辞手法……这样逐步提高,学生对习作的畏惧感消失了,写作能力有了发展。

2.创新批阅,促进发展。批阅作为作文教学的最终环节,教师劳心劳力,但学生视而不见。往往只是看一下等第,细细品读批语的学生少之又少。“批阅”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我在批注时有针对性,重点段落仔細批,并提出鼓励性建议;后进生学生要面批,给学生具体细致的指导,让学生自改后再批阅;典型性的习作,集体批阅,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中都有收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作文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勇于开拓,寻找源头活水,就能探索出作文教学新路子,让作文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读写积累体验
中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内外读写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古诗诵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有效的“读写”习惯培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初探
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