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美术课堂版画教育文化
2021-06-29罗萱
罗萱
摘要:引导语:新的美术教材都加入了美术语言方面的内容,在新课标下,也强调了“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教学应体现美术语言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是小编为泥带来的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我们发现,新的美术教材都加入了美术语言方面的内容,在新课标下,也强调了“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那么,在我们平时面对一些小学生时,该怎样去体现这些美术语言的魅力,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呢?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文化;版画教育
一、小学美术课堂文化建设的现实原由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近年来,伴随着美术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价值日渐凸显,美术课堂文化的塑造备受关注。本文结合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和现有课堂文化的缺失,讨论小学美术课堂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15年,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学校美育工作开始得到全面部署,据目前统计数据显示,义务教育阶段,93.5%的省(区、市)的音乐、美术课程总量达到了国家规定9%的课时数。由此可见,美术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已得到广泛普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美术课堂也面临着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
人文素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文化的构建策略
例如,在美术课堂上可以引入VR虚拟技术,营造沉浸式的课堂体验,使美术课堂教学从图文二维阅读上升到真正的三维感知。VR技术在图像内容上具有巨大的优势,以虚拟现实技术对书画、石窟、建筑等学习对象进行3D立体化的呈现,能够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感知上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并直接帮助学生了解美术各门类艺术对象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创设智慧型课堂也反映了美术课程教学在教育技术方面的与时俱进。低段的学生,教师知道他们没有丰富的,漂亮的词汇,在上美术课时便更难以用一定的语言来解释一幅画。画中的造型以及色彩的运用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感受、去领悟。或许结果学生会说:“老师,我能感受到画者的心情和想表达的意境,但我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这便是学生真正的感受。可惜,我们现在的教师却在给学生作着一些盲目的定义,盲目给学生下一定的美术定义,只会让他们去死记硬套,真正的美术语言它在美术课堂文化的建设上,美术课程虽以审美教育为目标,但也可以打破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互动,增加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美术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三角形、圆形、四边形、梯形等几何形表现交通工具、生活用品、建筑等,并进一步启发学生:你还会想到运用哪些丰富的形状来表现呢?同例,也可以让学生改用拼音绘制,这样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本阶段各学科知识点,既辅助了其他课程的教学,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是培养学生对美认知的基础阶段,有深度有温度的课堂文化氛圍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培养兴趣更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在教学《小小建筑师》一课时,我让学生先上网去找我们中国以及国外的一些不同的材料建筑。有些学生找到了北京奥运馆那个“鸟巢”般的建筑,学生被这些各式各样的建筑惊呆了,原来房子还可以造得这样漂亮,有这么多类型啊!随后的课堂上,我再让学生去试着“造房子”,此刻学生的想象力也开阔了,打开了局限性,不再是平时看到的一些方方正正的房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也学会了试着创作。《风儿吹过》一课对小学生来说,觉得有点无从下手。风,看不见,摸不着,要在美术作品中如何来表现呢?我教学生将风和周围的事物进行联系和对比,并自己亲手来制造风。有些学生说电风扇,有些说吹风机,有些说空调等等制造风的方法。并让学生讲了很多关于风的句子,风的类型,以及在风作用下的效果等。有了这些基础,学生表现风的时候不再是那么空洞。学生还感觉到,原来风是这样来的,风还能有这些效果,风也能带来那么大的危害等。学生了解了风的知识,也感受到了风的魅力,兴趣被调动了,学习起来就更方便。教学《指印的联想》一课时,当我提出今天的美术课不用画笔来作画时,学生一阵狐疑之后说:“不用笔?难不成用手啊?”学生拿出了彩色笔,先在自己手上“上色”,再印到本子上去;有的便拿来教师给学生敲印章的印泥,发现印泥只有红或蓝色;又有学生想到了不曾用过的水粉颜料…学生用手指,绘画出了各种各样的物体。虽然没有画得那么形象但也有一点神似。指纹的肌理,手指的韵律,绘画的表情,这些都能让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美术语言,也学会用各种方式去表达更多的美术语言。真正体会“肌理和韵律”.
三 、结语;
在美术与地方文化资源的融合上,依据教育部2019年的《关于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高校支持中小学体育美育协同发展机制的计划,小学可以借此契机与高校进行交流,吸引优质教育资源进入课堂开展教学指导,充分激发美术课堂文化的内生动力。例如,依托高校师生力量开展以课程教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帮扶和研讨工作,探索构建基础美术教育的协同发展策略。美术属审美范畴,需要开放性的思维来塑造学科特性,拓宽授课途径,定期借助地方平台为学生传播多样化的美术知识,使学生能够时时关注社会、生活、自然,保持与时偕行的精神。通过实施课堂内外结合、校内校外联动的共融体系,推动地方文化资源参与小学美术课程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充分适应当下美术教育对综合性、多样性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云生.颠覆与重建:课堂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28.
[2]潘光文.课堂文化的批判与建设[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