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的美育教育研究与评价

2021-06-29张蓉蓉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6期
关键词:美育教育音乐课堂小学

张蓉蓉

摘要 音乐是情感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才能达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乐教师一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及对音乐的热爱影响学生,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使学生喜欢音乐。二要对音乐作品深入理解并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三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地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时期,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在此阶段,除了要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有效的提升。对音乐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进行充分挖掘,并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美育,使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从而对其健康的心理品质进行塑造,主动追求美,学会创造美。

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新的评价理念、方法、途径开展音乐教学。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并以学论教。因此,音乐教学评价对激活课堂教学的作用凸显出来。在小学阶段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要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设计音乐教学活动,巧妙地运用评价,激活课堂教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美育教育 小学 音乐课堂 音乐评价

1.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歌曲,抵制消极负面的影响。

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国、五育并重”等观点,他提出“所以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充分说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应该采取以美助德的主张。因此,音乐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好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学生能自主选择演唱健康的歌曲。一首好歌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歌曲中所表现的理想而奋斗,小学音乐教材中一年级上学期的《国旗国旗真美丽》就唱出了孩子们对祖国妈妈的爱。

2.灵活使用听觉对美进行感知

作为一种听觉的艺术,音乐要通过对音响、节奏以及旋律的有效应用,对音乐艺术形象进行有效的创造。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对听觉的应用充分重视,其不仅仅是保证音乐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使学生进行感知的重要决定因素。不论什么样的音乐,其基本都是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所组成的,同时音色间所存在的差异也构成了音乐作品的不同特色。通过此类基本要素的有效结合,就形成了比较常见的形式要素。而在进行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就要主要使其对音乐进行感知。而在此过程中,其对于音乐强弱的感知是有着一定经验的。比如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是一首形象生动、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生动的描绘了声音在山谷中回荡的现象,歌曲中在声音上一些强弱的变化都比较容易感知,听辨能力使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中,发育速度最快的。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要对学生的听觉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促使其听觉敏锐性与辨别能力有效提升,这对于学习音乐、提升审美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有效应用演唱将美抒发出来

在音乐艺术中,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就是音乐艺术中的歌唱艺术。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具有活泼、好动以及旺盛的好奇心等特点,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唱歌方式,不仅能够对其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进行有效调动,对于其注意力的集中也有重要作用,并且在音樂教师的正确引导、鼓励与表扬之下,小学生在获得良好的成就感之后,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好的歌曲同样对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常常会影响其一生,比如小学生非常熟悉的经典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经唱不衰。音乐属于情感并发的一种艺术类型,通过老师良好的指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层次地对美进行理解,从而生产情感的冲动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关键内容进行有效的把握,从而使学生具有表现的机会,将其情感进行有效抒发,在此过程中实现美育教育。因此音乐教师要对通过多种类型的演唱形式,例如独唱、重唱、合唱等多种演唱类型,对学生的良好品质进行有效的培养。

4.通过理解歌词深刻的理解美

歌曲完整的音乐形象,往往需要通过对于词、曲的有效建立和统一,从而形成生动灵活的艺术形象,而想要对良好的文学艺术形象进行创造,就需要对歌词内容进行有效的塑造。而歌词的内容也会对于小学生身心能否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要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和。比如,在对小学音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教学过程中,其歌词的设置有着鲜明的情节性与故事性,对悲壮感人的故事内容进行了叙述,并对王二小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有效的塑造,使其有血有肉,形象非常丰满。此外,小学阶段的音乐歌曲的选择,通常以劳动意识、爱国情怀、母亲的伟大等题材为主,通过对于这些歌词内容的学习,能够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引导作用,从而使学生对于歌词的美感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加强了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其具有基本的善恶、美丑及是非观念,在感受歌词内涵美的基础上对其品格进行有效的培养。

5.在持续的欣赏过程中探索美

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欣赏音乐之美,所以在教学大纲的规定中,对于音乐教学任务进行明确的规定,要使学生具有热爱祖国的情感,并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了解,通过对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的音乐视野得到扩大,想象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感知和欣赏能力。而想要使学生能够具有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了解音乐所独有的表现手段,就必须要对其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的乐感进行培养。节奏在音乐作品的地位,如人体的骨胳一般,将节奏进行多种组合,就可以呈现出大量独特的音乐形象。而在对学生的欣赏过程进行指导时,不需要每一次都将所有的表现手段进行充分的具体的讲解,要以教学目的为基本点和出发点,重点突出重难点内容,从而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己积极主动地对音乐进行欣赏与探索。长此以往,学生就可以对音乐作品的变化特点进行了解,进一步领会与感悟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感情内涵,从而实现小学音乐的美育教育。

6.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新的评价理念、方法、途径开展音乐教学。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并以学论教。因此,音乐教学评价对激活课堂教学的作用凸显出来。在小学阶段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要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设计音乐教学活动,巧妙地运用评价,激活课堂教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方法,音乐课教学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想要使小学生的审美水平提升,就必须要重视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审美意识与审美情操进行有效的培养,并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从而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课堂中巧妙地运用评价价、激活课堂教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并以学论教。

参考文献

[1] 北师大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 北师大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

[3] 徐伟,蒋英.课堂教学中音乐审美素养的培育[J].教育科学论坛,2016.

[4] 艾艳艳.浅议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大众文艺,2012.

[5] 莫培仙.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美育[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

猜你喜欢

美育教育音乐课堂小学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开展创意、释放能量、汇聚智慧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