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汕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路径研究

2021-06-29徐宇思徐晓彤王继东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46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传承创新

徐宇思 徐晓彤 王继东

摘要:普宁英歌是潮汕地区重要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之一。本文通过运用文献阅读法和实地调查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宁英歌的传承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针对当前发展困境和传承方式,重点调查普宁的英歌流派,从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快板英歌的不同点入手,探究英歌文化发展迟缓,且难以传承和迸发生命力的原因,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普宁英歌;文化遗产;传承;创新

一、前言

英歌是广东潮汕地区传统曲艺舞蹈,英歌也称“唱英歌”“莺歌”,是一种将南拳套路,传统舞蹈,戏曲表演三者相融合的民间艺术表演。英歌舞在传承三百多年的历史期间,逐渐成为潮汕地区民间广为流传的舞蹈样式。如今英歌文化正尝试走进中小学校园,让更多年轻群体能够认识到英歌,了解英歌文化,让更多的年轻力量投入到保护和传承英歌文化之中。同时,利用影视创作的形式,将英歌舞文化带到影视之中也是当下普宁英歌尝试创新传播传承的方式之一。以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和弘扬英歌文化,将普宁英歌精神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特显出来,能够得到社会关注和了解,且能将普宁英歌的热度保持在一定水平上。

“普宁英歌传承 300 多年,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底蕴。但是,在新兴和外来事物的双重冲击下,普宁英歌的传承与发展情况不容乐观。”

二、普宁英歌面临的困境

(一)传承人老龄化突出,面临“后继无人”

目前普宁英歌的发展状况同样面临着所有非遗文化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当前潮汕英歌的代表传承人在年龄上都偏高,老龄化趋势明显。

根据调查,普宁英歌传承人老年比重远大于青壮年比重。对于青壮年群体,普宁英歌是传统民俗文化,“全球化趋势下中西文化逐渐交融,当下的青少年愈发崇尚新鲜感、时代感强的舞蹈,而英歌舞表演所着的服饰为古代服饰,难以激起青少年观赏和学习的兴趣” ,且它们大多忙于工作生活,没有多余的时间训练英歌舞;对于中年群体,这部分人群大多数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庭,也有自己的主业工作,没有较稳定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参与英歌舞训练。

对于英歌的未来发展来说,老龄化问题是急需解决的,由于青壮年不愿继承英歌舞,会出现英歌舞的传统技艺只保留在老一辈传承人的手中,进一步导致了传承方面的断层,英歌舞技艺面临失传危机。更突出的问题是普宁英歌的老一辈传承人的数量在逐年减少,呈下降趋势。如果政府不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保护传承人与英歌文化,普宁英歌的发展将会举步维艰,英歌文化甚至会淡出人们的视野。

(二)缺乏专业机构管理,导致保护力度和宣传不足

现阶段的普宁英歌队的组织形式,大多是乡镇自行组织,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统筹。这就出现了英歌队分布杂,组织差的问题,使得英歌的文化资源碎片化的分布在各个乡镇,没有统一的资源体系进行合理分配,难以使英歌文化的艺术特色完整的呈现在大众眼前。

而缺乏专门组织机构管理最大的弊端在于无法让普宁英歌打造成一个文化产业品牌,这就让普宁英歌只局限于非遗文化简单的传承与发展,难以形成普宁英歌的文化产业链。非遗资源的价值被浪费,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而言具有一定的阻碍,因而使普宁英歌的宣传与保护力度不足。

当地对普宁英歌的宣传口径较少,作为非遗文化,普宁英歌只在每年的特殊且重要的日子在当地进行英歌汇演。对普宁英歌的宣传力度不足,进而社会知名度不高,且只局限在潮汕地区,受众范围过于狭窄。部分外出打工的当地年轻人或者是当地的小学生甚至不知道何为普宁英歌,普宁英歌在宣传窗口和传播途径上存在一定阻碍。一方面体现出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学校等教育系统对于非遗文化普宁英歌的教育不够重视。

普宁英歌被正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普宁市政府为了保护普宁英歌作为非遗文化能够不断传承,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保护英歌文化,但制定的规章制度大多只是给与了传承人一些物质层面的保障。政府为了让英歌文化稳健发展,也建立了对传承人的监督机制,确保传承人在享有物质保障的同时需要履行保护英歌文化的义务,但政府这种保护英歌文化并不利于英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对传承人进行保护只是治标不治本之策,其虽能一定程度上保障英歌文化传承上不断层,但始终不能使英歌化有良性的发展。调查发现,普宁英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知晓率不到30%,这是普宁英歌在非遗价值宣传方面的不足。要让英歌文化重新迸发生命力,政府就必须建立更加完善且合理的政策和制度对英歌文化进行宣传和保护。

三、普宁英歌的发展建议与创新路径

(一)传承主体多元化实行传承递补制度

通过对非遗传承人作为一个重要主体来管理和传承这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的主要传承方式,但在老龄化加快的趋势下,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速度跟不上老一届传承人退出传承的速度。普宁英歌应在传承人的制度上进行探索改革,以人为本,将非遗传承的核心抓住,人兴则艺盛。

在传承群体上,英歌传承的限制条件可逐渐放宽,过去英歌的学习者限制本族宗亲,对年龄和性别的限制非常严苛。为更好的传承发展英歌,政府可联合各英歌队伍与学校,社区展开活动交流、定向合作,取消地域、年龄、和性别限制。从而推动英歌进校园、进社区,鼓励各校、各社区建立少年、青年英歌队伍,为各类群体提供更多英歌学习的机會。同时,普宁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机制还需要不断地完善,确保传承人有能力将其传承发展下去。

英歌传承还可以通过政企合作,搭建英歌学习培训平台,建立普惠性培训教育机构。一方面作为英歌文化宣传窗口,另一方面由非遗传承人作为培训指导,开展英歌训练,对于优秀队伍可推举参加各类文艺比赛、汇演活动。同时,推动传承主体多元化发展,让各类群体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学习英歌文化。英歌传承主体年轻化,非遗传承的后备力量更加充足。

(二)普宁英歌文创产业园建设的整体规划构想

1.普宁英歌文创产业基地

英歌作为潮汕地区特色民俗表演活动,在潮汕文化具有一定代表性。应该加强普宁英歌文化宣传,将普宁英歌作为当地非遗文化宣传的重要素材,形成普宁非遗文化符号,构建普宁英歌文创产业园。政府要增加文化建设财政支出,完善各英歌队伍训练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训练环境;加快英歌文化艺术场所的投资建设,包括普宁英歌艺术展、非遗文化纪念馆等,打造普宁英歌特色文化,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充分利用非遗文化价值,以举办英歌非遗文化艺术节、英歌民俗表演活动等形式为契机,营造浓厚的英歌艺术文化氛围,打造普宁城市特色文化名片。

2.建立英歌文化产业链

经济市场广阔,以“经济+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普宁英歌文化作为当地特色文化,可作为文化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对象,联合其他非遗项目包括普宁嵌瓷、普宁广东汉乐等,形成潮文化非遗旅游项目。一方面推动英歌文化的传承发展,另一方面助力普宁旅游经济发展。

紧跟文化潮流,增添英歌风采。可大胆借鉴英歌文化元素特点,多角度寻求英歌文化产业呈现形式,如利用影视产业的发展;搭载普宁英歌元素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如人物玩偶手办、品牌联名周边、同名游戏软件开发等。构建英歌文化元素产业链条,形成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對普宁英歌进行大胆的多方位的传承创新探索。

要构建普宁市的文化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行线上和线下同步,线下门店与线上电商并进,例如开发脸谱、棒槌等手工纪念品或者相关的英歌周边产品,开展非遗文创购物。实现非遗文创品、特色文艺活动的营销推广,提高大众对非物质遗产的兴趣并从中体验乐趣。

(三)英歌传承教育新模式

目前就普宁英歌的传承方式来说,大多是以师传为主,其次是以父传,在这种模式下,由师傅以身传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导,并力求每一个动作都做到极致,一对一教学有其合理性。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会导致英歌舞的发展失去活力,使英歌的传承方式固化,不利于英歌的可持续发展。英歌在传承和教育方式需要创新要对英歌的传承方式进行创新,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要让英歌文化“进校园”,通过教育系统推动普宁英歌的发展。

1. 设计具有潮汕特色的英歌读本教材

通过设计读本读物,在课本上加入英歌文化的相关知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英歌文化,引起学生群体对英歌文化的兴趣,形成自愿自觉传承英歌文化的意识。在传承方式上,应不仅仅局限于以身传教的方式,可以结合互联网和多媒体的优势,开设网络慕课课程,让年轻一辈学习英歌文化的方式更加便捷高效,传播与传承英歌文化两不误。

2. 英歌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在校园开设有关英歌文化和英歌舞的社团或是协会,为来自各个地区热爱英歌文化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交流和训练的场所。这对于英歌文化在校园内传播,弘扬英歌文化精神,发展英歌未来的传承人而言大有裨益。此外,还可以将英歌文化融入体育课程,目前各大校园的体育课程多以球类运动为主,其他舞蹈运动为辅,舞蹈体育课程主要分为健美操和体育舞蹈两大类。尝试将英歌舞加入体育课程,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受英歌舞的魅力,还能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畅通普宁英歌传播渠道

当前互联网发展势头不减,网络传播载体形式多样,在国内有9.89亿人的网民数量,利用互联网为普宁英歌进行宣传,是快速传播普宁非遗文化的最高效和最重要的方式。

1. 新媒体与公众结合,推广潮文化

以“直播+非遗”的形式,让非遗文化搭载互联网,将镜头对准普宁英歌,实时地向社会广泛宣传普宁英歌非遗文化,通过现场直播英歌表演,为广大网民提供一扇了解普宁的窗口;同时加强非遗公开课、非遗宣传讲座等形式的应用,为普宁英歌文化建立非物质文化网站,开设普宁英歌非遗文化,上传普宁英歌历史讲解视频、英歌表演视频等。直接向广大的人民群众传递普宁英歌文化信息与相关资讯,结合平台与网民展开互动交流,以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普宁英歌文化展现出来,获取大众更多的关注,让公众进一步了解非物质遗产,同时也是让英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 引进影视资源,开发优质英歌元素

由文体局牵头,引入影视资源,对普宁英歌进行纪录片创作拍摄,将普宁英歌完整的记录保存。如引入《传承》《手造中国》《留住手艺》等大型非遗文化纪录片制作组,共同保护普宁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和途径,共同为普宁英歌的传播扫除宣传阻碍,畅通英歌文化传播之路,吸引更多群体关注、参与和了解英歌文化,激发各群体对英歌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提高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和传承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李泽冰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宁英歌的发展现状及传承之道 [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11) 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 广东佛山.528225

[2]李思敏 “非遗”视角下普宁英歌的传承发展困境及新路径探索 [J].大众文艺2020(09) 华南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传承创新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