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背景下中职民族音乐教学问题与对策

2021-06-28许慧媛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职音乐文化自信问题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民族音乐教学中学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淡薄和学习民族音乐的主动性不强、教师的民间音乐教学知识与技能薄弱、民族音乐校本教材开发不足等问题,基于文化自信的背景,提出中职民族音乐教学的对策:组织音乐教师培训,提升音乐教师素养;提高学生民族音乐审美鉴赏能力,培养主体意识;开展多元化教学,激发学生民族音乐学习兴趣;挖掘民间音乐,加快民族音乐校本课程开发。

【关键词】中职音乐 民族音乐教学 文化自信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017-03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不同的音乐形式表现出不同的民族风格,应纳入民族音乐教学的范畴。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音乐融汇了各民族的优秀音乐作品和音乐文化。中职学校是承担民间音乐教育使命的主要机构,也是传播民间音乐文化的主要阵地。在中职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弘扬民族音乐不应局限于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还应包括那些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优秀民族音乐曲目。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笔者认为,当前的中职音乐教学应从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出发,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文化,陶冶自身情操,促进身心健康,为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文化自信背景下中职民族音乐教学的价值

高度的文化自信是文化繁荣的助推器,有助于指导国家的文化建设,为事业的进步作出贡献。基于文化自信的视阈,中职民族音乐教学具有十分独特的价值。

(一)民族音乐教学的情感体验价值

1.讲解民族乐器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中华民族音乐历史悠久,记载了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奋斗史,中职音乐教师在民族音乐教学中要讲解民族音乐历史,如民族乐器进化史、民族说唱和民间歌舞音乐发展历史,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旺盛的生命力。例如,音乐教师可以讲解我国经典琵琶名曲《十面埋伏》,讲解我国独特的琵琶演奏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琵琶拨弹技巧,品味琵琶高亢、清脆的音色魅力。这首琵琶曲以家喻户晓的楚汉相争为题材,巧妙运用琵琶音调、弹奏速度来烘托出紧张的战斗场面,可以让欣赏者想象金戈铁马、你来我往的肃杀之气。学生通过学习琵琶演奏技巧和《十面埋伏》,了解中华民族奋斗历史,感受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统一的决心,也感受到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感受民族音乐中流露的家国情怀,从而培养中职学生的爱国情怀。

2.诠释多元化民族音乐,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很多中职学生都把音乐课作为“放松课”,忙于专业课、文化课和职业等级考试,疏忽了音乐学习。中职音乐教师可以展示我国各地不同民族音乐,如陕西地区的“花儿”、内蒙古地区的长调、苏州一带的昆曲等,让学生熟悉多元化的民族音乐素材,从而激发其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主动学习民族音乐知识。音乐教师还可以讲解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少数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课堂保持新鲜感和神秘感,这些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民族音乐教学的文化传承价值

1.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音乐教学不是简单的视唱练耳教学,还包括民族音乐文化讲解、民族历史素材,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价值。中职音乐教师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应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例如,教师在讲解少数民族音乐时,可以利用微课展示侗族“大歌”、壮族的“双声”原生态民歌表演视频,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天籁之声,感受少数民族独特的声部和演唱技巧,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有利于培養学生的文化自信

随着流行音乐的冲击,很多中职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比较少,音乐教师可以讲解民间音乐、民族乐器和非遗音乐等知识,让学生更加了解民族音乐文化,从而辩证看待外来音乐,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古琴名曲《高山流水》,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独树一帜的五声调式;同时,由于古琴的出现要比钢琴早得多,教师还可以展示国外音乐演奏会上古筝、竹笛等中国民族乐器的运用,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古筝演奏技巧,了解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背景下中职民族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淡薄

从中职学生的年龄层次来说,他们更喜欢新潮时尚、欢快个性的流行音乐,而对民族音乐了解不多,要让学生对其产生学习兴趣就更加困难了。例如,很多学生在民族音乐板块中只是跟随教师唱一唱,背诵一些民族音乐基础知识,主要是为了应付音乐考试,学生很少在课下积极搜寻民族音乐知识,很少学习民歌演唱、民族器乐演奏,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比较浅薄。

(二)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主动性不强

相对来说,目前很多中职学生的音乐基础较为薄弱,真正了解民族音乐的学生极少,艺术视野较窄。例如,很多学生对流行歌手、流行音乐、网络歌曲了如指掌,但是对民族音乐大师、民族音乐分类、民族乐器演奏等却知之甚少。又如,很多学生在民歌演唱中态度比较敷衍,音准、节奏、音调等都不太准确,学生在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很少主动提问和主动演唱歌曲,学生在民族音乐课程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很难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教师的民间音乐教学知识与技能薄弱

中职学校音乐教师更注重现代音乐教学,自身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也不够深入,部分教师不会演奏民族乐器,对民族歌曲唱腔和文化的了解也比较浅薄。例如,一些音乐教师在民族音乐教学中主要是带领学生赏析民族器乐演奏视频、根据民族歌曲录音开展教学,而对民歌演唱特点、旋律分析、调式的讲解不是很深入,对民族音乐视唱练耳的教学开展并不是很扎实,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讲解不够深入。

(四)民族音乐校本教材开发不足

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不受中职学校重视,很多学校都只是根据统一编写的教材开展民族音乐教学,但是这些教材可能不太适合本校学生学习,或者本校音乐设备无法完成一些音乐教学任务。民族音乐本身包括民间音乐、民族器乐演奏、少数民族歌曲等内容,由于一些中职学校缺少专业化的音乐教室、乐器、舞蹈教室等条件,很多民族音乐教学无法开展,但是很多学校又没有意识到开发音乐校本课程。此外,一些学校在民族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被教材束缚了思维,忽略了挖掘当地民间音乐特色,没有开设第二课堂,民族音乐校本课程缺乏亮点。

三、文化自信背景下中职民族音乐教学的对策

(一)重视音乐教师培训,提升音乐教师素养

中职学校要重视音乐教师培训,定期组织开展民族音乐培训,讲解民族音乐分类、民族乐器演奏和民间音乐等知识,提升音乐教师的民族音乐素养。学校可以邀请当地高校音乐专业教师担任培训教师,为本校音乐教师系统地讲解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历史,重点讲解民歌演唱教学和民族音乐文化,进一步提升中职音乐教师专业素养。中职学校可以和艺术类高校音乐专业携手成立音乐名师工作室,由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和中职音乐教师共同负责民族音乐教研工作,鼓励中职音乐教师虚心学习,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尽快提升民族音乐素养。此外,中职学校要组织民族音乐评优课评选,邀请高校专业音乐教师、当地民族音乐人担任评委,对音乐教师民族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民歌演唱音准和情感表达、民族器乐演奏等进行评价,督促音乐教师不断学习民族音乐知识,拓展音乐课本内容,成长为专业素养高、责任心强、致力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优秀专业教师。

(二)提高学生民族音乐审美鉴赏能力,培养主体意识

中职音乐教师要跳出教材限制,根据民族音乐教学内容搜集一些课外素材。例如,一些民歌演唱、民族器乐演奏会等视频素材,利用多元化民族音乐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不同风格民族音乐鉴赏技巧,从而提升学生民族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展示中国民族音乐乐团演奏视频,欣赏传统器乐合奏演出盛况,如古筝、竹笛、琵琶、扬琴、箫等民族乐器,感受另类的“交响乐”演奏。气势恢宏的器乐演奏视频,可以让学生感受民族乐器的独特音色、不同的演奏方式,全面提升民族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教师还可以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可设计一些小游戏,例如剪辑不同风格民歌、民族乐器演奏音频,学生根据音频快速猜出对应的歌名和乐器,可以分为个人赛和小组赛,用这样的音乐小游戏来优化民族音乐视唱练耳教学,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民族音乐学习中,进一步提升学生民族音乐主体意识。音乐教师也可以讲解民族音乐在生活中的运用案例,例如传统节日民族音乐文化,春节期间经常会听到的器乐合奏曲《春节序曲》《金蛇狂舞》等。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民族音乐案例,如结婚迎亲时常用的唢呐、捧笙、锣、鼓等民族乐器;我国传统京剧、河南梆子、黄梅戏等民间戏曲艺术,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升民族音乐审美鉴赏能力。

(三)开展多元化教学,激发学生民族音乐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思维活跃,音乐教师要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展现民族音乐不同内涵,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例如,音乐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学生喜欢的音乐类电视节目开展教学,如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这一节目主要是把古诗词和音乐结合起来,把古诗词独特的韵律美和民族古典音乐融合起来,还积极尝试利用现代音乐来演唱古诗词。这一音乐节目展现了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的融合,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蓬勃生命力,可以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音乐教师还可以开展少数民族歌曲教学,例如结合蒙古族民歌《鸿雁》、傣族民歌《月光下的凤尾竹》开展声乐教学,为学生详细讲解少数民族民歌演唱技巧,提升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驾驭能力。如,在《鸿雁》教学中着重讲解内蒙古长调的发声技巧,引导学生控制自己的气息,感受歌曲中辽阔的意境、游牧民族的豪放性格。《月光下的凤尾竹》主要是利用葫芦丝进行伴奏,讲述了傣族动人的爱情故事,曲調欢快,声音清亮,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歌曲MTV,感受傣族人民追求自由、载歌载舞的民族特色,真正让学生爱上民族音乐。

(四)挖掘民间音乐,加快民族音乐校本课程开发

中职学校要组织骨干音乐教师开发校本民族音乐课程,一方面是挖掘当地特色民间音乐,把这些珍贵的民间音乐融入民族音乐校本课程中;另一方面则是邀请民间音乐人担任客座音乐教师,积极开设音乐“第二课堂”课程,让学生学习最地道的家乡民间音乐。音乐教师可以全面挖掘当地民间歌舞音乐、民间戏曲、特色民间乐器素材,并把这些素材编入校本民族音乐课程中,编写出更符合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凸显当地民间音乐特色的课程。例如,音乐教师可以选取当地一些特色戏曲开展教学,如梆子戏、木偶戏等;还可以播放当地民间音乐人表演视频,这些本地民间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共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家乡民间音乐。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民间音乐人开设“第二课堂”,针对民族乐器演奏、家乡戏曲唱腔等开展教学。民间音乐人可以手把手教授学生民族乐器演奏技巧,指导学生演奏当地特色民歌和音乐,提升学生民族乐器演奏能力,让中职民族音乐教学更具特色。

中职音乐教育需要秉持“文化自信”的理念,提升中国民族音乐在音乐艺术教育中的地位与影响力。教师应该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民族特色文化为基础,吸收外来优秀音乐文化、流行音乐文化的新鲜血液,着重关注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教学成果,坚定走音乐方面的“文化自信”道路,推动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利.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中职音乐教学中的探究[J].戏剧之家,2020(7).

[2]陈黎清.如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J].黄河之声,2019(23).

[3]张乃方,杨春林.民族音乐文化对地方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影响——以广西地区壮族音乐为例[J].北方音乐,2019(2).

[4]利雅.中职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改革的途径探究[J].艺术评鉴,2018(7).

[5]缪玲娟.民族民间音乐在中职课堂的互动教学探索[J].北方音乐,2018(1).

【作者简介】许慧媛(1984— ),女,汉族,湖南人,大学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中职音乐文化自信问题
中职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信息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浅析中职音乐教育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