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长处,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2021-06-28陈钦
陈钦
摘 要: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学生是信息的自主加工者。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是在自主建构的过程中实现的。基于这一特点,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此,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搜集与整理,并将依据实际的研究成果,具体阐述如何根据小学生的优势与长处组织教学活动,以期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素养;认知特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3-0037-02
【Abstract】A large number of teaching practice studies have proved that students are autonomous processors of information. In other words,the learning process of students is usually realized in the process of autonomous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is characteristic,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puts forward clear requirements: mathematics teach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tudents' existing experience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level,face all students,and adapt to the needs of students' individual development. To this end,the author collected and sorted out the literature and materials related to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and based on the actual research results,explained in detail how to organize teaching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advantages and strength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in order to create a good premi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athematics literacy condition.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Mathematics literacy;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为了使知识建构活动充分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特征,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策略。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小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发展阶段,学生蕴含的很多隐性因素都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其学习中的长处主要表现在情感、感知、意志、性格等方面。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将这几个方面作为着眼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恰当的教学指导策略。唯有如此,才能逐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从而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1.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审视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发现以下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学习优势的发挥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1)教学手段单一
在长期以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发现教师更加习惯利用传统的语言讲授的方式进行新知识的讲解。长期采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容易使课堂氛围僵化,并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学习体验,从而影响学习质量的提升。
(2)忽视学生主体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牢牢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会按照主观经验直接让学生进行被动的接受与机械化的记忆。同时,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所关注的教学内容是比较片面的,教师往往会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样的教学活动无疑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影响了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
(3)课堂缺乏沟通交流,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学生缺乏沟通交流是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中比较明显的缺陷。在这一问题的影响下,容易使学生出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此外,尽管有些教师认识到了组织学生互动的重要性,但是课堂互动组织过程通常流于形式,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实质,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4)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教学资源的类型与数量日益丰富,但是在现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教师仍然会将教学内容过多局限于教材中。由于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充分,所以导致学生难以开阔知识视野。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与改进。这样一来,有利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从而提升学习活动的实效性。
2.如何基于学生长处组织教学活动
(1)把握情感优势,创设教学情境
从学习情感体验的优势來看,小学生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通常会充满好奇心。同时,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内心情感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和稳定。基于这一优势,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的手段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教学情境,能够使相关知识以一种更具趣味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有利于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其知识建构的质量。
以《可能性》为例,结合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我利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创设了教学情境:一次,阿凡提给一个富人打工,由于富人平时非常嫉妒阿凡提的聪明,所以在完工这一天,决定刁难一下阿凡提。他拿出了一袋金币,对阿凡提说:“我原本答应给你一枚金币,现在我把袋子里的金币都扔到地上,如果金币全都是正面朝上,那这些金币就全都给你,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接着,我让学生对故事的结局进行了预测。有学生认为:“既然阿凡提这么聪明,那他一定可以想办法应对这个问题”。有学生则反驳说:“我觉得富人是故意的,所以阿凡提不可能拿到金币”。还有学生认为:“这完全靠运气,如果运气好,有可能拿到这袋金币”。从学生的发言中,我提炼出了“一定”、“不可能”、“有可能”等关键词。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使其初步感知了应该如何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在数学课程中,利用恰当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十分契合学生的情感优势。
(2)把握经验优势,引入生活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通常会积累十分丰富的直接经验。由于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学生积累的直接经验中有时会融合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感性认知。这样一来,有利于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提供坚实的保障。
以《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例,教学“十几减9”的相关内容时,我结合具体的生活场景对学生说:“同学们,昨天放学之后我到一个商店买东西,正好看到一个学生在挑选文具,最后他选择了一个9元的文具盒。结账的时候,他一共拿出了13块钱。然后,他又看中了一个笔记本,这个笔记本的价格是5元,那么他剩下的钱还够不够买这个笔记本呢?”尽管学生并没有积累相关的知识内容,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学生都能夠准确判断答案是“不够”。在学生初步作出判断之后,我顺势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难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转换成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所以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知识建构。
(3)把握感知优势,组织动手操作
从感知特点来看,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也比较活跃,并且能够借助丰富的想象逐渐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完整认识。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知识建构活动。同时,为了增强探究过程的趣味性,应避免单一的知识内容传授方式,并且要更加关注学生操作技能的发展。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对数学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产生更加准确的认识。
以《圆锥的体积》为例,在这一节中,主要的内容就是圆锥的体积公式。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我没有按照常规方式直接进行新知识的讲解,而是组织学生进行了动手操作活动。具体来讲,我首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底面开口的空心圆柱与圆锥。然后,我让学生想一想如何探索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经过简单的思考,学生认为可以用空心圆锥注满水,将其倒入圆柱当中。或者把空心圆柱灌满水,将其倒入圆锥当中。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动手操作活动。通过对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观察和总结,学生逐渐发现了这样一种规律:当圆柱与圆锥等底同高时,空心圆柱中的水恰好可以灌满三个圆锥。反之,空心圆锥注满水之后,需要三次才能将圆柱灌满。因此,等底同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根据这一发现以及之前所学的圆柱体积的知识,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准确地归纳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
(4)把握意志优势,引导合作探究
从学习意志来看,小学生的身心机能发育都比较快,所以具有比较旺盛的学习精力。尽管自制力比较薄弱,但只要能够进行恰当的引导,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注意力。而这一特点同样是小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动。通过合作的方式,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并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实现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融,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
以《梯形的面积》为例,为了使学生对梯形的面积公式有更加准确的理解,我组织学生经历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回忆了之前接触过的“图形转化”方法,并引导学生了解了平移、割补、拼摆等基本的操作方式。利用这些方式,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将梯形转化为之前学习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图形。不难发现,图形转化的具体方法是多样化的,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有时难以考虑全面。因此,我让学生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合作交流与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逐渐找到了多种图形转化的方案,并在发表独立见解的基础上进行了交流。在不断的讨论中,学生逐渐总结出了最优化的探究方案。这不但使学生对面积公式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转化思想以及推理能力等数学素养。
(5)把握性格优势,拓展实践活动
从性格来看,小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为了使这种性格转化为数学学习中的闪光点,教师应该着力构建更加开放且具有活力的数学课程。正如前文所述,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除了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数学活动。这样一来,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舞台,从而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以《折线统计图》为例,学生在这一节中所学的数据处理工具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如:气温作为一种波动变化的数据,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研究其变化规律。因此,完成课内知识的教学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同时,要对实践活动的过程进行完整的记录。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准确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识的现实意义。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确认识学生的优势。尤其是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更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并利用恰当的方式维持和发扬学生的优势。这样一来,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文俊,王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读懂学生[J].辽宁教育,2020(11)
[2]杨蓉.浅议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魅力中国,2019(50)
[3]刘琴.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