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分析

2021-06-28吴国东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生活元素数学思维信息技术

吴国东

摘  要:本文以小学数学为研究背景下,探索有效问题的创设形式,尝试借助情景模式为学生构建全新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在教学环境中高效收获知识,达成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问题创设途径有:生活元素、动感技术等,以此借助有效问题,积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使其逐渐形成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彰显数学科目学习意义。

关键词:数学思维;生活元素;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5-0157-02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explores the creation form of effective problems,tries to construct a new teach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with the help of situational mode,so a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harvest knowledge efficiently in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he ways to create problems are:life elements,dynamic technology and so on. With the help of effective problems,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can be actively cultivated,so that they can gradually form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o solve problems,and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Keywords】Mathematical thinking;Life elements;Information technology

有效問题创设的教学工作,加强学生学习注意力引导,促进学生积极开展问题思考,力求获取数学问题的准确解决方式。尝试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数学思维,为后续数学教学工作提供基础条件。以问题为主导,开展情境教学创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的思考深度,使其熟练掌握数学相关内容。

1.借助有效问题塑造学生数学思维

(1)情境创设思想

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时,多数采取语言创设形式,以期提升学生思考方向的引导效果,便于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塑造效果,使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在此期间,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时,应关注问题创设的用词有效性,保障修辞手法使用的适宜性,以此建立师生间教学信任。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会自主形成数学问题思考思维,以期逐步获取问题解决途径。

(2)情境教学案例

在“圆的认识”课程中,教师为学生准备的教学资源为:骑车游戏。在游戏短片播放期间,场景为草地,游戏角色分别为兔子、小狗、小猪、猴子,兔子车轮形状为椭圆形,小狗车轮形状为正方形,小猪车轮形状为三角形,猴子车轮形状为原型。在骑车游戏开始时,为学生设置有效问题:“猜测跑最快的小动物,说明原因”。在动画中,跑最快的是猴子,其运动灵活,圆形车轮转动较为稳定;跑第二快的是兔子,兔子适宜远程运动,然而椭圆形车轮转动稳定性不足;小狗与小猪几乎没有挪动多远,说明正方形与三角形棱角分明,不适宜转动。

在微课动画中,借助骑车游戏活动完成情境创设,为学生设置的有效问题,在游戏发展中,论证学生答案的准确性,以此促进学生对各类几何图形建立了基础性认知,为其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2.利用生活元素完成有效问题设计

(1)情境创设思想

数学科目的学习任务,具有学习内容的抽象性,引起学生产生学习困顿。在数学科目教学活动中,加强生活元素利用,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效果,使学生切实感受数学知识的学习意义,还原数学知识的理论视角,降低数学科目学习难易程度,便于有效激发学生数学科目学习热情,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2)情境教学案例

第一,有效问题结合生活元素完成创设。针对“四舍五入”教学课程,教师应在设置有效问题时,应加强生活元素融合,即“小明去买铅笔,每支铅笔0.28元,小明买了3支铅笔,总价格为0.28*3=0.84元,文具店收了小明8毛钱,原因是什么”。在学生针对生活问题开展数学思考时,教师为学生开展教学引导,以此调动学生课程学习兴趣。

第二,讲解四舍五入相关内容。在教师针对四舍五入数学知识予以讲解时,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状态,以期获取小明交钱与实际费用产生差异的原因。

第三,课程与有效问题融合。在四舍五入相关内容讲解完成时,教师针对有效问题予以解答,以此保持课程教学的连贯性,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增强学生对生活问题的认知。

3.发挥信息技术能效完成问题创设

(1)情境创设思想

数学科目教学目标提出:积极彰显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意义,有效激发学生数学科目的内在学习潜能,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有效工具。为此,数学教学工作人员,应结合学生实际承受能力,适时引入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资源,以此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降低数学科目学习的难易程度。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可用于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有:投影仪、音频、动画技术、电子文档等。此类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缩短教师板书设计的课程时间成本消耗,保障学生课程学习效果。

(2)情境教学案例

苏教版二年级教学体系中,含有“认识时间”的教学任务。在此课程教学期间,将会应用多元化时间情境图,具体表现为:上学图,早晨钟表时间;放学图,晚上就餐时间;周末图,出游时间等。此课程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加强时间元素在课程中的融合效果,便于学生以生活视角认知时间,感受时间的数学概念,使其能够在教学完成时,科学使用时间描述生活事物,以此发挥时间数学概念学习价值。

4.巧用数学问题,拓展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1)情境创设思想

数学科目的教学工作,应科学使用数学问题,以期提升学生数学解题思路的顺畅性。小学数学教育人员,应加强数学知识点问题转化,提升有效问题设计能力,使其融合于多种教学情境中,便于学生以问题为出发点,自主开展问题解答,以此有效激发学生数学思维,使其形成积极乐观的形态,参与各项数学学习程序中。在多种数学情境中,加强数学问题创设与应用,以此促进学生形成问题思考思维,增强学生问题发展能力,使其逐渐形成探究性数学思维,积极解答数学问题。

(2)分数学习情境教学案例

在“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师可设置的问题情境为:“有两根绳子,长度均为1米,将第一根绳子减去4/10,第二根绳子减去0.4米。问剩余绳子,哪根较长?”此问题在设计完成时,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开展问题探索,在学生给予问题解答时,教师开展分数教学工作,为学生讲解4/10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使其学会多种数学描述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内在数学科目的创新潜质,顺应学生小学数学科目的学习需求。

(3)小数学习情境教学案例

在“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师可为学生设计的问题情境为:“小明居住的屋子宽为2.8,其屋长为3.2米,屋面积多大”。在学生获得小明屋子面积大小时,再为学生布设问题情境:“如若每平米房价为10000元,小明的屋子房价为多少”。借助具有生活情境的问题,为学生引入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工作,增强学生对“小数乘小数”数学关系与数学应用的理解。

5.提升问题多元化,融合小品元素完成情境创设

(1)創设思想

小品元素具有一定表演性质,在学生群体中获得了广泛认可。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有效融合小品元素,完成有效问题的情境创设,能够显著提升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降低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在课程中参与能力,具有多重应用意义。

(2)平均数课程小品元素有效问题创设实例

在苏教版六年级教学任务中,含有一个综合性的学习章节,即“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此教学任务中,三个数学概念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然而其间不存在较为固定的数学关系。在课程教学期间,教师设立的有效问题为:“那个数学概念能够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在教师问题设计完成时,为学生创设小品情境,具体情境创设内容为:

第一,小品主题为:生活中的水果超市。

第二,情境创设为:小明经过水果超市时,其广告语为“水果均价5元一兜”;小明在水果超市中挑选了一兜苹果,支付10元钱,对此广告语产生误解。

第三,情境思考:产生此种价位差异的原因;结合本节课内容,平均数能否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在课程中,教师以水果购买的生活实例为视角,为学生创设具有小品元素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开展思考。在情境中,显然均价为5元,与小明付款10元,形成较大出入问题,证实平均数无法成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在此基础上,针对众数、中位数,教师予以讲解,使学生深刻认知三个数学概念的功能与作用,高效完成章节讲解任务。在此问题情境创设期间,充分发挥了小品元素的难度转移功能,有利于提升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思考能力,显著完成学生对平均数数学概念的教学理解任务。

6.问题情境创设教学的积极意义

(1)提升数学话题引出的自然性

在小学教学体系中,融合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融合教学环境中,增强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减少数学话题引出的生硬感,展现出生活元素与数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深度参与数学科目学习。

(2)顺应学生对生活问题的探究心理

数学科目的相关理论来源于生活,以生活情境为出发点,以学生视角完成问题设计,能够顺应学生对生活问题的探究心理,使其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教学活动,丰富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使其以数学思维完成生活元素的认知,提升其生活问题的解决能力,展现数学科目的学习意义。

(3)消解学生数学学习困难

在问题情境教学工作中,有效降低了数学知识的教学难度,成功消解了学生对待数学科目学习形成的困难心理,使其形成学习自信,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解答,继而形成具有辩证性的数学解题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数学元素的相互关系,以此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7.问题情境创设教学的教学建议

(1)结合教材内容

问题情境教学法在融合小学数学教学体系时,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保障学生有序掌握教材重点教学内容,以此提升数学教学工作的系统性,维护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为此,数学教师在前期设计问题情境时,应以教学任务为出发点,提升问题情境设计的针对性,便于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2)问题设计生活化

问题设计时,应以生活元素、故事情节为视角,以此降低数学问题难度,提升学生情境代入感,使其在情境中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增强学生数学问题的解答能力,彰显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价值。为此,教师问题创设时,以学生生活元素为出发点,便于学生自然融合问题情境中。

(3)教学评价多元化

针对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完成的教学工作,应积极开展教学评价工作,比如学生自评、测试考核、公开课评价等形式,便于及时掌握问题情境创设的不足,及时针对问题予以调整,提升问题情境教学法的有效性,为学生开展高效课程,以期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建设问题情境创设交流群,便于数学教师针对教学工作开展探讨,积极分享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以此提升教学问题情境创设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科目在实际学习期间,具有学习内容枯燥性、理论知识抽象性、生活元素关联性等特点。为此,在开展数学科目学习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数学思维,使其融合于有效问题中,逐渐形成优异的数学思考能力,增强学生数学解题效能,使其在有效问题中精准收获知识,彰显有效问题情境教学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洪亮.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33):149-150

[2]吴思怡.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34

[3]谢新星.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小学生(下旬刊),2020(11):30

猜你喜欢

生活元素数学思维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关于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