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探讨

2021-06-28覃尚觉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课程内容创新创业

【摘 要】本文论述“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改革方向及改革策略,提出通过以就业创业为导向重塑课程目标,构建创业、就业、发展一体化课程体系,以生活实践为载体丰富课程内容,优化理论知识教学模式,构建以“创新与实践”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等策略,以促进创新创业课程改革。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课程改革 课程内容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162-02

在“双创”时代背景下,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实现人才创新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也成为高职院校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百花齐放,其中“互联网+课程”能够消除传统讲授教学模式由上至下、枯燥乏味的弊端,并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高职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但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过程中,影响课程教学质效的因素不仅包括教学方式、教师教学胜任能力及学生的实践时间,还包括课程结构的灵活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课程与社会及企业的对接程度。与此同时,“互联网+”并不是简单堆砌现代信息技术,而是要将互联网思维贯穿课程改革始终,注重数据的互联互通及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形成创新创业课程“大教育”格局,由校内至校外一体化提升学生创新创造精神与创业能力。基于此,高职院校要准确把握“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并从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模式等层面助推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及转型升级。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方向

“互联网+”时代是万物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时代,信息传播具有交互性、实时性的特点。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教师及教材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从诸多网络平台上获取更贴近自身、生活与社会实际的知识与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与教材知识的权威性与前沿性。在此背景下,传统以知识为主体、以教师及教材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多元认知、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与局限性。为此,“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必须更新并且需要与社会及行业对接,才能在教学中保证学生及时获取前沿知识与技术。与此同时,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需要从“同步”转变为“同异步交错”,即借助互联网传播技术前置学生的学习环节,通过制作带有慕课、微课等资源的导学案指出新课中的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并针对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将课堂、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实际上,“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要义,但由于高职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创新创业课程课时减少但教学内容不变,如果将学习的决定权完全交给学生则会出现学生抓不住教学重点、难以实现预定学习效果、自控能力不足的现象。为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课前将课程主要内容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同时,在课前导入中引入互联网工具,创新知识呈现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针对学生自学难以解决的问题制订教学计划及方案,并采用“雨课堂”投票等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实时评估,形成“自学—重点探究—当堂反馈—当堂内化”的新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领域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合作与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并且促进了信息的互联互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精神及创业能力的关键,应摒弃以往“单打独斗”的格局,积极与专业课程衔接,将创新创业精神渗透至学生学习全过程,从入学开始指导学生以未来就业与创业为导向对自身学习与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

(一)以就业创业为导向重塑课程目标

首先,根据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规律设置中长期课程目标,以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专业化指导,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水平;其次,在课程目标中体现对学生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以明确的任务、真实的企业项目为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动因;最后,设计系统、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目标,主要包括分析市场发展趋势目标、了解社会对专业技术的要求目标、掌握专业技能的目标、整合专业理论与实例的目标等,使学生在学习阶段便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

(二)构建创业、就业、发展一体化课程体系

学生要想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创业,需要了解其专业相关行业的职业标准、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形势等,例如,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机械操作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还需要了解机械智能化控制、集中化管理的相关技术。了解职业标准、行业发展形势不仅能保证学生创业项目的可行性,还能为学生创业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学校需要将创业课程、专业课程、职业标准及行业趋势结合为有机整体,形成创业、就业、发展一体化课程体系。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兴趣取向、未来创业方向丰富课程,主要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创业理论知识课程、基于众创空间的创业实践课程等。首先,以通識课程培养学生必备的道德、诚信等创业素养;其次,将创业课程作为专业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在专业课程中嵌入创业课程模块,秉承“日清日结,当堂吸收”的理念,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内化为自身创业能力;再次,以创业理论知识课程提高学生创业理论水平;最后,引导学生参加众创空间中举办的创业沙龙、创业项目竞赛等,并将学生参与各类创业活动的收获及成果作为评价学生创业学习效果的指标,这样不仅可以营造全员参与的创业文化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创业动力。

(三)以生活实践为载体丰富课程内容

“生活即是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及社会实际的相互交融能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实际技能与物质的重要途径。由此,可构建“市场+策略”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模块。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可设置两大课程内容模块:一是与市场调研、市场用户分析、市场需求等相对应的市场课程模块,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市场就业发展趋势,保证其创新创业的精准性;二是与媒体策略、宣传策略相关的策略课程模块,如设计的推广、新媒体的运用等,旨在使学生掌握更为丰富的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民俗、传播等知识,为学生后续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四)改进课程教学模式

1.优化理论知识教学模式

为提升理论课程教学质效,需要优化改进理论知识教学模式。可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翻转课堂”,将带有导学案的微课或慕课视频提前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观看并初步理解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在正式授课时教师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讓学生围绕案例或真实的情境深入领会创新创业理论与思想,并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对未来就业与创业进行合理规划。

2.构建以“创新与实践”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

创新创业课程最鲜明的特征即实践性,为此,建议学校构建如下三种以“创新与实践”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

其一,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稳定的师徒关系为支撑,以学生(学徒)培养为中心,以学校、企业深度参与及教师和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入现代学徒制能够整合企业及学校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发展。学校可以实行“引企业骨干入校园,荐优秀学生进企业”,引入有实力的企业并与之深度合作,由教师、师傅联合传授知识与技能,即前期教师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质,后期师傅带学徒深入企业、市场学习如何有效地设计、创作,与市场对接。

其二,“工作室”教学模式。该模式建立的方法为:教师组织学生成立直接面向市场的工作室,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应用型人才,同时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使创新创业教育与市场需求接轨。此外,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创新创业实践的课题,学生可在“工作室”内实现创意的落地,并不断调整加工制作、设计、创作的方案,对设计、生产的产品进行反复验证。该教学模式转变了当前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僵化且单一的现状,借助市场的变化趋势使课程处于动态发展中。

其三,“边学边做”教学模式。“边做边学”就是以真实的企业项目为任务驱动,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教师需要将完成企业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将学生分为多人小组,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分析项目的需求,探讨项目完成方案。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相互碰撞,将获得极佳的教育效果。同时,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担组织、指导的职责,不干预学生的研究与实践过程。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高职院校应从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推进创新创业课程改革,为学生学习、创新与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如意.“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课程专创融合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究[J].今日财富,2020(24).

[2]刘欣,杨海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质量整改体系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

[3]梁艳霞,黄声巍.分段式线上线下创新创业课程混合教学实践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9).

注: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立项项目“基于‘双创大赛的高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XY2020YB015)

【作者简介】覃尚觉(1968— ),男,广西柳州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经济法。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互联网+课程内容创新创业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