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探讨

2021-06-28刘喆马婧杰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会计一带一路

刘喆 马婧杰

【摘 要】本文针对广西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脱离高职教育本质、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双语教材、国际证照选择缺乏合理标准等问题,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确立适应广西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具有院校特色的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引进标准,依托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构建课证岗融通的教学体系,以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为导向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建立“会计+X”国际化课程体系,建立“双轨制”校企协同育人企业实践培育体系,依托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搭建职业院校社会服务体系。

【关键词】一带一路 会计 国际化人才 国际职业资格证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114-03

随着互联网、大智移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信息化技术应用已经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及广西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正在重塑整个会计行业发展趋势,这无疑是一场对会计行业的深度改革。我国企业在过去“请进来”与“走出去”的过程中普遍缺乏会计国际化人才的支撑和储备,人才供给存在巨大的缺口。在此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需要重新审视自身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并思考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培养会计国际化人才。

一、广西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

提及会计国际化人才,人们会下意识地认为会计国际化人才就是高学历、具备较强英语能力、拥有国际注册管理会计(ACCA)等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广西很多高职院校也沿袭了这样的想法,大量引进知名度高的国际职业证照和开办中外合作学历班。然而,在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脱离高职教育本质

广西高职院校的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国际交流项目较少,仅限于具有学历晋升性质的中外办学模式和国际交流学生交换等模式,而且该合作模式多与本科层次的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趋于一致,无法很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特点和本质。广西高职院校国际化项目相关合作更多地停留于一纸合同的阶段,往往到了后期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会无疾而终,致使会计国际化人才整体培养效果不佳。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广西各高职院校对会计国际化人才的培育主要是围绕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展开,教学内容中对国际会计准则的介绍较少,课程设置大部分沿袭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多元文化的理解、沟通和价值创造性方面的课程较少,基于别国的法律制度、商业环境和会计制度的学习课程设置更少。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仍偏向于传统会计核算知识的培养,对学生的会计数据信息化处理能力、会计预测和决策能力以及业财融合思维缺乏培养。

(三)缺乏双语教材

目前,广西各高职院校在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可选用的高职高专层次的课程教材较少,由于对英文和东南亚小语种课程的开发程度和从国外引进国内的程度较低,致使较多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时所选用教材仍沿选基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所编写的纯中文教材。在缺乏双语教材这一知识重要载体的情况下,学校往往难以对学生开展有效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活动,这对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无疑是一种阻碍。

(四)国际证照选择缺乏合理标准

在当前财会类国际职业证照选择众多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在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选择和引进上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大多数国际证照课程内容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中国境内运用机会较少;国际证照的效力在我国各省份的认可度不同,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认可度也大相径庭;大多数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是为本科层次人才设置的,内容偏于理论、难度大,实践性课程较少;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多以英语作为学习和考试的第一语言,对高职学生外语能力要求高,高职学生外语能力难以达到要求;广西各高职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县城和农村,很难负担起高昂的国际证照考证费;等等。以上各种问题均阻碍了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在中国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推广和落地。

二、广西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根据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各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可采取以下路径促进广西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

(一)确立适应广西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经济发展对会计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对其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在职业素养方面,会计国际化人才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高效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抗压适应能力,以及业财融合的全局观念意识等;在职业能力方面,应通晓国内外会计准则和制度,了解税务法律和企业经营环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多种语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及经营管理能力,能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手段,解决企业面临的业务和财务等复杂经济问题。

(二)构建具有院校特色的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引进标准

首先,从企业、学生和学校等不同主体对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角度出發开展调研,知其所想才能供其所需。例如,对企业而言,会考虑考取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人才的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是否适用于中国企业实际,因为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是以西方国家的职业标准培养和评测专业人员,可能只适用于西方国家。对学生而言,会考虑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地位与效用,如证书是否能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对学校而言,更多的是考虑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报考是否接收高职在校学生;课程内容如何更好地融入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训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实施时除了线下面授教学,是否有配套的线上教学资源提供,即能否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除此之外,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对外语要求程度、培训考试费用的定价以及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所在的协会能否协同培养学校师资等问题,都直接影响证书项目是否能在高职院校中推广。

其次,在调研基础上,结合广西经济发展的需求、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各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优势,以及广西高职院校国际化财会人才培养特点,有选择地引进适合广西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制订具有院校特色的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引进制度和标准,从中选择并引进满足各高职院校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所涉及的项目。同时,通过选择证书引进其他合作项目的方式,进一步检验引进标准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完整性,建立由政府、学校、企业组成的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委员会,对所制订的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引进标准开展滚动修订,保证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依托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构建课证岗融通的教学体系

依托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引进标准,确定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在国内外企业的认可接受程度,考虑其生命力和影响力,选择引进分类涵盖初、中、高等级的分级评价认证的国际职业证书,在满足我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同时满足高职阶段学生不断提高自我素质的需求。将引入的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所涉及的课程分级融入高职院校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构建课证岗融通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校期间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相关国际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后,除了能取得国内专科学历毕业证书还可获得该国际职业资格相应的初、中、高等级证书,实现学历和能力同时毕业,打通就业渠道的同时提升在国内外就业市场的认可度。

(四)以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为导向重新整合课程内容

以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为突破口,利用“产学研合作育人”培养机制,以我国企业对高职院校会计国际化人才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与企业和相关专业研究所合作共同对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进行细分,归纳形成若干个小指标进行“本土化”植入,进行符合中国国情和广西经济发展需求的加工处理,使得课程内容既涵盖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知识体系,又符合中国国情和广西经济发展实际。同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产学研合作育人”培养机制,并应用于会计国际人才培养中,保证企业全程参与财会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提升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五)建立“会计+X”国际化课程体系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企业对会计人才知识储备要求更高,各职业院校需建立符合广西区域经济特色和产业需求的“会计+X”国际化课程体系。其一,对会计国际化人才而言,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具有外语能力的人才,不懂外语将会给企业对外经济往来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会错失许多经济合作良机。因此,职业院校应增加外语(小语种)课程的开设,开发“会计+外语(小语种)”的专业核心课程,强化会计国际化人才的核心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其二,会计国际化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会计知识,还要了解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既要懂财务又要懂业务,因此,各职业院校需建立“会计+行业拓展通识课程”国际化课程体系,如开设国际贸易、国际结算、跨境电商和跨境数字金融等课程,强化会计国际化人才的业财融合能力。其三,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仅仅是埋头做账,更多的是要与企业内部的每一个人打交道、与企业外部的政府或其他企业打交道,人际交往能力是每一名会计人员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各职业院校还需建立“会计+综合素质能力课程”国际化课程体系,如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和国际商务礼仪等国际通用课程,强化会计国际化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

(六)建立“双轨制”校企协同育人企业实践培育体系

为了缩小所培养会计国际化人才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差距,各高职院校应邀请企业共同参与培养会计国际化人才,构建“双轨制”校企协同育人企业实践培育体系。该体系应结合高职学生各学习阶段的职业能力要求和实践要求,在不同的阶段安排学生进驻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逐步实现“在校学生—专业见习生—岗位实习生—企业准员工”角色轮换,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国际化会计职业能力、管理意识和沟通与实践能力。在此体系下,学生于在校期间就能接受行业企业对应会计国际化人才需求的定向培养,有利于实现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从而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七)依托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搭建职业院校社会服务体系

广西作为中国—东盟经济发展及往来的重要区域,地缘经济的建设需要大量财会类可输出型人才,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求职者的学习需求。各高职院校在开展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日常教学的同时,可将其拓展和辐射至社会培训服务中,利用学校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教学经验、内培外引的师资和考点场地,面向社会开展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初、中、高等级证书的考证培训、继续教育和考务服务,增强自身在服务广西经济发展的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影响力。

总之,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经济发展对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需求量逐年提升,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满足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各高职院校应基于企业、学生和学校等不同主体对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确立适应广西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具有院校特色的财会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引进标准和课证融通的教学体系,以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为导向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建立“会计+X”国际化课程体系、“双轨制”校企协同育人企业实践培育体系以及社会服务就业体系,最终开辟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广西地域特色和校本特色的会计国际化职业人才培养路径,更好地满足广西会计国际化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谢红梅.“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学报,2019(2).

[2]刘传熙.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探析[J].教育观察,2019(20).

[3]张明,张欢.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困境与对策[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4]李传彬.我国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2).

注: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证照选择与实施路径研究”(GXGZJG2020B063)

【作者简介】刘 喆(1988— ),女,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美国注册管理会计,研究方向为国际会计、管理会计;马靖杰(1990— ),男,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会计师,研究方向为管理会计、会计信息化。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会计一带一路
我国国际商务人才供求失衡问题研究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浅谈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如何培养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
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职业院校远程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