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和初中语文所蕴含文化内涵的差异性研究
2021-06-28徐亚群
【摘要】英语和语文都是中学教育中重要的语言学科,对初中生语言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但对我国的青少年而言,英语属于外来语言,他们并不熟悉英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对青少年正确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基于此,从知识的共同性和思维的共通性出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充分借鉴语文学科中的文化因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两种语言在文化内涵中的差异,以学生最为熟悉的汉语言文化加深他们对英语文化的认识,这对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英语;初中语文;文化内涵;差异性
【作者简介】徐亚群,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梦笔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课题“文化内涵差异视觉下的初中英语和语文融合性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FJJKXB20—594)的阶段性成果。
从语言的本质来看,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文化的形成、发展和表达离不开语言,人们在学习一种外来语言时,其实也在学习该语言地区的文化。因此,语言类学科的教育,其实质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从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出发,让其学习语言知识并掌握其文化内涵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英语和语文都是初中阶段重要的语言类课程,学科知识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但英语并非母语,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感觉难以理解英语言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因此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英语和语文学科相互渗透,将学科知识中的文化因素作为英语教学的突破口,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英语和语文学科中文化内涵的差异,达到掌握语言学科学习规律的目的,这对解决学生英语学习困难,促进学生形成独特的英语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应用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初中英语课程目标下的文化内涵
1.初中英语文化内涵的含义。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课程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详细解读:“文化指所学语言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习俗、人文风貌、历史地理、生活习惯、行为规范、艺术文学以及价值观念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向学生扩展文化知识,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前提下增强他们的世界意识。”这样的教学理念强调了在初中英语教育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基于此,教师应从初中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和认知能力出发,在英语教学中逐步渗透文化元素,比如可在起始阶段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习俗、地理概况等,以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兴趣;经历初步阶段的文化内容普及后,会启发出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教师应进一步扩大英语文化知识的范围,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逐步拥有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从而具备一定的对中外文化异同进行鉴别的能力。
2.初中英语课程对文化素质的要求。文化素质是人们适应及运用文化知识的能力。文化素质包括文化认知、文化理解、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等能力。《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素质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不仅如此,“标准”还明确了初中阶段学生英语文化学习应达到的具体要求,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内容:(1)对英语常用的体态语有所了解;(2)了解并区别英语中名字和昵稱的差异;(3)了解英语国家或地区人们的穿戴、饮食等习惯;(4)用英语和他人交流时能正确理解并作出恰当反应;(5)初步了解英语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地理、人文和气候特点;(6)了解自然现象或文体活动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内涵;(7)区别中外文化的异同,全面提高对我国文化的理解。根据上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对教材中的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外文化的差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质。
二、透视初中英语课程中的文化内涵
英语课是初中阶段落实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从课程内容看,初中英语课本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基础,又融入了大量与文化背景相关的知识。首先,从选篇内容上来看,素材中有较多涉及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内容,如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下Unit8就介绍了中、西方传统的重要节日及庆祝方式。节日源自文化,节日是特定区域人们的一种文化庆典,学生在了解这些节日的同时也能加深对不同习俗的认识,从而逐渐树立起多元文化意识来;其次,初中英语课本中的用语都是一些最基本的词汇,但这些日常用语中往往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以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的“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教学单元为例,该单元详细介绍了不同国家在英语使用上的差距,比如英国和澳大利亚,两国都以英语为母语,但在一些日常用语和俚语的使用上又有所不同。这是因为语言在跨区域的传播和使用过程中,与当地文化结合,引申出了新的意思;最后,教材十分突出与时代相关的文化内容,这是因为文化是群体活动经思想提炼后的产物,时代对群体的活动和思想都有影响,所以文化具有时代性。如教材中介绍了姚明和乔丹等著名运动员,姚明作为中国人在世界最高水平的篮球联赛取得了极大成就,这意味着改革开放后国人身体和体育等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同样乔丹作为美国篮球的代表,这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的输出,美职蓝通过强调“团队协作”“不到最后一秒不放弃”等文化理念,成功树立起自身在世界上的形象。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课本选用了较多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事件和人物作为教学素材,这样的编排体现出文化的丰富性和包容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放开视野,透视英语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三、初中英语和初中语文所蕴含文化内涵的差异性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语和汉语言在含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内容都包含在英语和语文学科体系中。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语言学习中,正确认识和理解学科知识中文化内涵的差异,对于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十分必要。
1.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特定事物。在英语和汉语的发展过程中,一定历史时期某语言区域出现了独有的事物或事件,产生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并由此形成了某概念,而其他语言区域内却没有出现同类的事物或事件,这就导致在诠释部分英语和汉语词汇时出现不能直接互译的现象。比如人教版初中英语词汇分册表中的“cowboy”一词,“cowboy”按传统汉语的翻译应为牧童或放牧的人,但在美国英语中“cowboy”的含义却并非如此。18世纪初,美国东部地区牛的数量极少而且价格昂贵,而在西部却存在规模庞大的野牛群,为了生计,大量的农民朝西部地区迁徙,在移居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开拓与冒险的事迹。这样的冒险者就被称为“cowboy”,汉语意思为“牛仔”,引申为具有独立奋斗、吃苦耐劳精神的人,“The Cowboy”则被译为“事业开拓者”;同样在汉语中也有同样的词汇,如初中语文选文“背影”,朱自清描绘到“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能过去”“脚夫”是指因生活贫困出卖苦力求生的人,这是中国旧社会形成的特有职业,如“骆驼祥子”中的“黄包车夫”,“包身工”里的“童工”,这类词汇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因素,翻译为英语“Porter”则无法完全体现该类词汇的内涵,所以现阶段一般音译为“cooly”,即承受繁重劳动的劳工。
2.文化起源不同造成的寓意差异。在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大量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我国传统的茶道、棋道等。除此之外,还出现了一些谚语,比如“Isn't it a peasure that friends come to see you from away?”这句话可直接翻译为《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充分显示了汉语和英语文化中相通之处。但应注意的是,中、英文化的起源不同,对一些事物的理解也自然有较大差异,随着时间的演变,这些由不同文化起源产生的认识差异就由语言所承载。以“龙”为例,“龙”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人们将大自然现象结合自身想象所塑造的产物,东方这片土地赋予了 “龙”神奇的力量,人们对“龙”进行祭祀,希望它能带来大地的风调雨顺,所以在我国的文化中,“龙”被认为是吉祥、如意、权威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龙”被称为“Dragon”,人们将自然界中一些猛兽的特点赋予给“龙”,认为它会掠夺自己,人们提到“Dragon”,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文化起源不同带来了某个事物或概念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不同寓意,如果在语言学习中对此认识不足,则会对跨文化交流中的得体用语造成影响。
3.地理位置不同形成的文化差异。《英语课程标准》将学生对英语国家或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的掌握情况纳入文化考核的要求,这是因为文化具有地域性,不同的语言区域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其自然条件也不同,自然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比如初一語文课文《春》中描绘到“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我国位于地球的北半球,冬季北风由西伯利亚吹来,让人感觉寒冷,东风则由东南沿海的亚热带地区吹来,所以东风又叫暖风,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东风”意味着温暖,寓意形势对自身有利。而“东风”在英语文化中,却代表着截然不同的意思,“东风”在英语中被译为“east wind”,英国位于东西半球交界处,冬季英国的“east wind”意味着来自欧洲大陆北部的寒风,所以英国文人笔下的“east wind”多代表着残酷、凛烈。因此,受语言区域地理位置的影响,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语言文化里可表现为不同的内涵和外延,这就形成了文化的地域性。
四、结语
21世纪以来,全球的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英语在国际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教育模式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以学科知识中的文化因素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鉴别英语、语文学科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差异,让他们认识到语言是文化的承载体,文化起源、发展历程、地理位置等因素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语言文化,这对加深学生对英语学科的认识,提高他们语言学习的成效,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乐倩羽.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的实践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9(2):54-55.
[2]顾玉珍.探讨中学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问题与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117.
[3]褚延湖.中学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与对策[J].名师在线,2020(1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