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的人事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2021-06-28金庆飞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聘任制高校教师

[摘  要:随着高校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建立与现代高校制度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已成为迫切需要。作为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事业编制管理有其历史优势和特点,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改革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全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探索教师等岗位的多元化用人模式,可以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体系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高校;教师;事业编;聘任制]

2018年2月28日,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事业单位改革需要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配套实施的同时,不断完善机构编制、人事管理、财政管理等政策,确保人事体制改革顺利实施。高等学校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加公共服务收费,要通过核减、撤并等方法控编减编,并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因此进一步深化加强高等学校事业编制改革势在必行。事业编制管理是我国特有的人事管理方式,是基于特定历史阶段和特殊国情的产物,同时也是国家对高等学校等事业单位发展规模、财政资助、人员配置等实行宏观管理的主要途径。但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不断发展,事业编制管理引发的矛盾日益凸显:一是编制核定数的固化与高校师资大量需求的矛盾;二是编制管理的壁垒与高校教职员工合理流动的矛盾;三是编制管理的僵化与高校发展活力的矛盾。因此,高等学校改革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即是人事管理的事业编制改革。

一、高校事业编制管理的特点

事业编制是一个组织系统关于机构设置以及人员定额、职责划分的制度,体现的是职、责、权划分的制度安排,是一种各类资源分配的管理制度。高校编制管理包括了机构设置和人事编制管理,其中人事编制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人事编制管理的核心是编制数的核定,核定的标准主要按照高校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确定,同时不同类型的高校根据其规模和职能有不同的比例标准。这种核定方式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科学性,但编制数一经核定,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发生变动,缺乏灵活性。

2.人员编制数的核定决定了国家及政府的经费投入标准,财政部门会根据高校编制情况进行相应财政拨款,因此编制与高校发展的资金支持密切相关。

3.高校实行编制管理的目的是精简机构、减员增效,确保高校通过最少的用人成本获得最好的办学效益,从而解决因无统一编制管理而产生的机构设置臃肿、人员比例不均、工作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4.编制管理具有较强的权利性特征,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在机构的设置数量、师资人员的配备、经费的扶持等方面,因此高校的编制管理与高校组织及个人之间的权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这种附带了相关权利的编制管理,对进入编制管理的个人而言,就能够享受到职业稳定性、工资福利、社会保险、住房、户口等多方面的权益。

二、高校事业编制管理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事编制管理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也日益突出。

1.编制核定标准无法满足不同类型高校的发展需要。改革开放以来,过去精英式的高等教育逐步向大众全民教育发展,我国各地高校发展规模也逐渐扩大,很多过去以工科、财经、师范、政法、医药、农业等为主的单一学科高校逐渐转型为多学科发展的综合性院校,同时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各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导致基础教学等工作量大幅增加。但是目前高校编制管理政策相对滞后,人员编制的确定方法比较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不同规模高校的实际情况,核定的编制数量远不能满足高校的教学、科研等任务需要,从而制约了高校教学科研质量的提高和师资人才队伍的建设。

2.人员编制紧缺引发的编内编外用人公平性问题。由于高校人员编制的核算数普遍少于高校的实际用人需求数,存在较大缺口,编制有限,师资需求增加,因此各高校多采用编内编外用人的双轨制模式,即在编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招聘编外聘用人员的方式来满足用人需求。编制内和编制外的人员承担着相同的工作任务,但是获得的劳动报酬和其它福利待遇却有较大差距,在发展机会和晋升渠道方面也存在不平等现象,直接导致了编制外人员较低的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感知度。

三、高校事业编制管理的改革方向--推进教师岗位聘任制

我国事业单位实行编制管理的初衷是精简效能、提高效率,但事业单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却不断出现机构臃肿、因人设岗、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这种问题在高校的编制管理中同样存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综合改革对于解决编制管理问题的迫切性已显而易见,因此在用人模式改革的道路中进行了初步探索。

教师岗位聘任制是高校与教师之间通过合同聘用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任职契约关系的人事任用制度。教师岗位聘用制的推进与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向而行,实现了从“固定用人”向“岗位用人”,从封闭的人事管理向开放的人力资源流动配置的深刻转变。高校全面施行教师岗位聘用制所期望达到的效果是以学校与教师之间签订的聘用合同为媒介,明确教师岗位职责,破除身份终身制,其核心意义在于双方权利义务的合理分配。

首先,聘用制旨在达成高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高校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和流动机制。实际上,高校这种体制内外的人为制度性障碍在客观上成为了人才流动的壁垒,实行聘用制就是打破这种壁垒,以期盘活体制内僵化低效的人事管理格局,激发人才流动的动力和活力。

其次,就权利义务的产生而言,教师与高校建立岗位聘用关系,既享有工资待遇、福利津贴、工作场地要求等的权利,又有承担相应教学科研职责的义务,这样可以减少体制内的优越感,加强优胜劣汰的危机感和责任意识,形成公平的良性竞争环境。

再次,通过“非升即走”的激励机制建立相应的教师淘汰退出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滥竽充数的“劣币驱逐良币问题”,进而筛选出教育教学能力高超、科研学术能力高超的高校教师队伍。

四、结语

高校人事制度的发展离不开事业编制管理改革的推进,破除旧体制、旧观念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因为关涉到多方面的主体权益,所以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必然将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遭遇到某些压力和阻力。但高校不纳入编制管理改革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的一项战略工程,高校应抓住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相关改革,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建立适应“协同创新”需要的新型用人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进而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更好、更健康、更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贤鹏.取消高校教师事业编制管理的理性之思[J].教师教育研究,2017,(1):42—46.

[2]張宇.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人力资源管理,2016,(10):168—170.

[3]李志峰等.“编制之困”:高校教师的组织身份属性与身份认同[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5):82-89.

[4]刘永华.高校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制度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2,(2):5-9.

[5]周光礼,彭静雯.从身份授予到契约管理——我国公立高校教师劳动制度变迁的法律透视[J].高等教育研究,2007,(10):37-42.

作者简介

金庆飞(1982—),男,汉族,湖北鄂州人,博士,江汉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高等数学教育,微分方程。

江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56

猜你喜欢

聘任制高校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公务员聘任制应如何化解质疑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公务员聘任制能否打破“铁饭碗”
聘任制能否真正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