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DELC”深度学习路线在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2021-06-28葛思雨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

葛思雨

【摘要】校本课程是地方性特色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拓展和延伸,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开发 校本课程。我校以“蘑菇屋”为课程主题,开发了一套特色课程,该课程以深度学习路线(简称: DELC)为指导,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DELC深度学习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针对学校某一班级或年级的特定学生设 计的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却是以国家课程为基础而进 行的拓展延伸。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性地 学习新思想和新知识,并与原有认知结构相融合,关联众 多思想,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的学习。而DELC则是指 深度学习路线,即通过多重思考,经过一系列指定的步骤 让学习内容达到深度学习水平。

一、实施"DELC深度学习路线"的路径探索

《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一书,介绍了 DELC路 线步骤共有7步,分别是设计标准与课程、预评估、营造 积极的学习文化气氛、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获取新知 识、深度加工知识、评价学生的学习。笔者在校本课程设 计中逐一进行了实践。

(一)准备深度学习(DELC步骤1 ~ 5 )

教师要从设计标准与课程开始,对参与该课程的学 生进行预评估,之后就开始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氛围,为 学生成功学习获取新知识做好准备。

1.      DELC步骤1 :设计标准与课程

作为校本课程,教师设计有意义的教学单元时,需要 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单元的设 定。《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是科学核 心内容的一个小集合,即学生小学毕业前应知道的内容 并关注对这些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在“蘑菇屋” 课程开发时,还参考了《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此标准 由《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 概念》发展而来。这两套标准的相互重叠,更加强调了 各个年级间集中而连续进展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整个 科学教育过程中螺旋式动态构建知识框架,校本课程的 有意义实质性教育得以加强。因此,笔者对这两套标准 进行了对比调查(调查表略)。

2.      DELC步骤2 :预评估

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须对学生有关该主题的背景知 识及前概念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对教授内容及授课时间 进行预评估。预评估可以决定课程应该从哪里开始激活 先期知识和加工策略。有证据表明,预评估可以指导、促 进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预评估有多种方式,笔者在“蘑菇屋”校本课程中选 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是非小测验。依据校本课 程主题写出几句陈述句,学生判断对与错。本课程实例: ①菌菇是植物;②菌菇必须种在土里,由种子发育而来; ③菌菇生长过程中需要晒太阳;(2)K-W-L策略。回答 下面三个问题:①关于菌菇我知道什么?②关于菌菇我 想学些什么?③本课程我学到了什么?

笔者通过简短、快速的设计,完成预评估的工作,更 好地了解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帮助学生更快地适 应课程,获得更多体验。

3.      DELC步骤3 :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氛围

虽然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氛围是步骤3,但笔者认 为在预评估阶段就应该践行,因为积极的学习文化氛围 也可以帮助学生激活先期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是深度 学习的源之根本。

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它具有地方特色,又融入 了学校文化。本课程跳脱出传统的课堂教学,将教室搬 到了 “蘑菇屋”这样一个自然环境里,让学生在大自然中 学习、探究。除了课程环境的特殊布置,师生互动也与以 往不同。“蘑菇屋“一课教学不再是“师讲生听”,而是一 种“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自己去探索,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 学”。此外,学生和教师一起做事学习、探究也融洽了师 生之间的关系。

4.      DELC步骤4 :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

前知识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 步骤2预评估中,教师已经对学生的前知识有所了解。 学习是掌握新知识,但必须多连接前知识,或将习得的新 知识连接到前知识框架中。前知识是有缺失的先期知识, 须与接受的新知识进行连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O 因此,在深度学习前,必须花时间先训练学生大脑,激活 前知识的知识片段,为下一步骤——获取新知识做准备。 笔者在本课程中尝试了以下几种策略:

(1)       入场券

笔者为课程设计了一张入场券,在学生进入“蘑菇 屋”时,需要出示这张入场券,填好此券,凭券入场。入 场券上有以下内容:①关于菌菇你知道什么?②你有过 与菌菇有关的经历吗?③绘制一幅菌菇图画。④关于菌 菇你有什么好奇的事?

(2)       circle time

所有学生围成一个圈坐下,传递蘑菇娃娃,拿到娃娃 的同学说出一条“关于菌菇你知道的事”,每个人说的内 容不能重复。

(3)       IIQEE 策略

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主题为“菌菇”的填表陈述,具体 内容是“我认为我对菌菇的了解如下”“我确信我对菌 菇的了解如下”“关于菌菇我存在疑问(我想学……)”“我 与菌菇有关的经历”“我朋友_有与菌菇有关的經历”。 完成后学生自主与其他同学交流,将别人有你却没有的 经历记录下来。

5.      DELC步骤5 :获取新知识

在学生激活了前知识后,就可以帮助他们获取新的 相关知识了。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若干方式获 取信息,以不同方式接受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 策略,以多种活动确保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多样性。因 为策略再完美,一成不变也会让学生感觉乏味,活动也是 如此。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笔者在本课程中设计了 多种活动促进学生获取信息。

(1)       实物观察

笔者在“蘑菇屋”内就地取材,让学生进行多感官、 多方位的观察研究。并且在实物观察的同时,还设计了 “绘制蘑菇画像”“蘑菇图鉴”“蘑菇面塑”和“纸蘑菇” 等_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更加细致地进行观察,更全面地 习得与蘑菇相关的知识。

(2)       亲自动手种植菌菇

大部分学生都缺乏菌菇生长史这一背景知识,于是 笔者让学生亲自种植菌菇并撰写观察日记,以弥补这部 分知识的缺漏。

(3)       提供书籍和网络

给学生提供丰富菌菇知识的相关书籍以及网络查阅 资源,供他们自主学习。

(4)       讲授菌菇知识

在本课程中,笔者设计了 “'化腐朽为神奇的生物” 一课,用大量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对菌菇有进一 步更全面的了解。

(5)       邀请专家来学校讲座

学生虽然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了新知识,但很多知识 是以组块的形式呈现。大脑接收信息的最佳方式是小的 组块或片段,而将这些组块进行整合形成完整框架体系 则需要深度加工知识。为此,我们邀请专家来学校举办 讲座,为学生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菌菇知识的讲解和普及。

(二)加工内容(DELC步骤6深度加工知识)

有意识地将零散信息单元整合成一个有更大意义的 信息单元,并贮存在大脑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组块”。 对信息组块进行整合,需要深度的加工知识,让深度学习 达到顶点。

教师需要激励并引导学生将他们从自己经历和知识 中获益的原始资料加工成条理清晰、完整和有意义的知 识,再在大脑中进行精细和有效的加工,让信息变得更有 意义、更深入、更易记和易用,这样能帮助学生有效解决 实际问题。鉴于Bloom分类加工层次(见图1),笔者在 本课程中设计了适合分析与综合的活动:制作“蘑菇屋 图鉴”。所谓的蘑菇屋图鉴就是提供菌菇绘图或照片,并 附加菌菇相应解说文字的概览性菌菇书籍。要写好图鉴, 学生需要了解此种菌菇的生活史、外形特征、生活环境和 与其他菌菇的区别。此活动是将学生之前所生成的组块 信息进行整合后,运用到制作图鉴中。本步骤是将步骤 1至步骤5引向学习的总顶点,是打开深度学习意识之 门的关键。

(三)总装(DELC步骤7:评价学生的学习) 没有反馈则几乎不可能学会抽象的复杂认知。学习

评价是对学生深度学习之后的一个反馈,教师以此可以 了解课程设计中存在的缺失和问题,进一步优化课程。 笔者在本课程结束时,设计了有几项课外实践活动,对学 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1.      “蘑菇屋”小主人

本课程由于受场地限制,是以社团小组进行小范围 学习,打算让蘑菇屋作用辐射全校学生。因此,将“蘑菇 屋”对外开放,由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以“小主人”身份, 为来参观“蘑菇屋”的学生进行介绍并回答他们的疑问。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和详尽阐述所学知识,不仅 能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进一步巩固了知识体系。

2.      H图解(见图2)

为了了解学生在深度学习后的学习情况,笔者在课 程中设计了让学生分析植物和菌菇的异同的环节,学生 只有足够了解两者之间的特点,才能进行较为详尽的比 较,也进一步纠正学生此前普遍存在错误的前知识,即认 为菌菇是植物这一认知。

二、探索“DELC深度学习路线”的几点思考

(_ )课程要“慢”

笔者此处所说的“慢”不是指课程开发慢,而是将课 程内容推进慢下来。教育是一个“慢”的艺术,学生需要 时间去想问题,并探索和发现问题答案,以及加工信息进 行深度学习。在“蘑菇屋”校本课程中,如果太急,学生 思维时间就会略显不够,效果也会变差,因此需要把节奏 “慢下来”。教育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将课堂还给学 生,教育者只需在一旁“静待花开”。

(二)     课程要“广”

“蘑菇屋”课程虽然依据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 标准(2017版)》,但仅局限于科学学科。在学生发展中, 科学是学生综合教育的一部分,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综合 的发展,需要融合多门学科核心概念。因此,开发一个跨 学科的校本课程是接下来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三)     课程要“活”

深度学习其实就是促进学生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 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实质就是有精彩观念的诞生,一个有 创造性的“活”的课程,给予学生深度学习、发展智力的 机会。在本课程中,还需要依据“蘑菇屋”出现的新问 题,灵活进行校本课程的实施,不能仅局限于现有的“死” 课程。

实践证明,深度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按深 度学习路线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并设计行之有效的策 略,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实施课程,同时还能及时 反馈实施效果,进而又指导课程开发。“教学有法,教无 定法,贵在得法”。本文中提到的策略,不能固守不变,而 是需要依据我们的课堂实际以及学生的现状,进行不断 调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最終达到学生能“活学活用”。 这样的深度学习,才是真正为了学生而存在的学习。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