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留痕,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
2021-06-28易道荣
易道荣
【摘 要】探索基于“学”的教学设计转型要关注五个前提、三条路径、三个目标。每个任务创设要围绕“核心问题、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基于学生、任务小目标”五个前提,通过创设“可学的材料”、经历“可见的思维”、发现“可现的生长”,形成可学、可见、可现的任务路径;达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介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探究留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生长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探究留痕 思维看得见 教学转型
在网络线上教研期间,有幸参与南京市教研室组织的小数线上教研,探索基于学的“任务”教学设计转型,这给了笔者深深的触动。原本以为就是简单围绕目标设计几个活动,创设几个综合练习,就可以达成转型。殊不知,如何基于“学”,看似简单实则不是那么的容易,如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笔者从一次设计到二次修改,到多次打磨改进,最后朱宇辉老师提出的“如何面向全体,将任务融合成让不同水平层次学生都能介入并留下探究的印迹?”为这节课的创设指明了方向。
基于此,新设计围绕“介入与留痕,让思维得以生长”这一创设主张,确立了两个核心问题,认识零点几和几点几;再设立了任务1-1、评价1-2、任务2-1和评价2-2。每个任务都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创设“可学的材料”,二是经历“可见的思维”,三是发现“可现的生长”。
一、创设“可学的材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介入学习
1.在新知探究中创设可学材料
(1)核心问题一:认识零点几的创设
如图1,确立1-1任务小目标是经历小数(零点几)初步认识的过程,体会十分之几元就是零点几元。教材从长度入手,但基于学生的思考,商品价格相对于学生更熟悉,更能够激发学生对已有小数认知的充分展现。于是笔者从设计0.6元的商品标牌入手,创设学习任务1-1“选择一个图形来表示出你认识的0.6元”。提供1角硬币、圆形、长方形、线段图这些学材,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介入学习,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学生保底可选择硬币图进行探索,有经验的学生可能会选择长方形探索,抽象思维强的学生可以选择线段图探索。而且这里长方形、线段图都与硬币图一样长,巧妙地利用了数形结合思想,建构便于学生探究的学习材料。可见,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介入学习,需要创设“可学的材料”。
(2)核心问题二:认识几点几的创设
如图2,确立2-1任务小目标是经历小数(几点几)含义的探究过程,认识小数各部分名称。基于学生已经理解零点几的含义,创设了任务2-1,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几点几。第一个小于1的小数所有学生都会填,而大于1的两个小数,是挑战性的介入。
2.在评价学习中创设可学材料
(1)基于核心问题一:认识零点几的评价创设
如图3,确立评价1-2的小目标:经历小数(零点几)含义的探究过程,理解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学生已经认识十分之几元是零点几元,但去除情境,如何达成目标需要大量认知的累积,才能由量变成为质变。于是笔者创设评价1-2,在不同的情境里找小数,拓展对小数意义的整体认知。学生普遍能够解决“1元”情境问题,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挑战“1米、1千克”的情境问题。这样可学的材料,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以介入学习。
如图4,确立评价2-2小目标:理解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利用小数的含义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材出现的小数比较小,学生往往会误认为小数比整数小。评价2-2的创设,既解决了生活中的小数问题,也让学生对小数有了新的认识。
二、经历“可见的思维”,让不同层次学生探究留痕
1.在新知探究中经历可见的思维
(1)核心问题一:认识零点几的思维经历
通过“1-1交流:你是怎么表示出0.6元的?”,学生呈现出了不同的思维水平。水平一:选择6个1角表示0.6元。0.6元就是6角。水平二:画出一部分表示0.6元,或在图形里只画出6小份表示0.6元。水平三:先平均分成十份,再涂出6份表示0.6元。0.6元就是6/10元。水平三体现了平均分的意识,也沟通了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虽然大家都能介入学习,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探究中的留痕不一样。在这样不同水平的交流中,逐层展示不同的思维表征,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2)核心问题二:认识几点几的思维经历
通过“2-1交流:你是怎么找出小数的?”,学生呈现出了不同的水平。水平一:1到2之间平均分成十份,十分之二就是0.2。水平二:0.2不对,因为1到2之间的数应该是一点几,2到3之间的数是二点几。比1多0.2就是1.2,比2多0.9就是2.9。水平三:比3少0.1就是2.9。水平一虽然是错的,但却是学生自主思考所得,作为课堂生成,让学生在对话中厘清0.2与1.2的不同,实现不同思维水平的碰撞,既夯实了对1.2的理解,又理解了0.2与1.2的区别。同时,由零点几到几点几的认识,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思维上的突破,一种再学习、再研究、再创造。通过“2-1交流:将数轴上的数分分类,说说分类的理由。”学生呈现出了不同的水平。水平一:将小数分为零点几、一点几、二点几。或将小数分为小于1和大于1。水平二:分为自然数和小数两类,0、1、2、3是自然数,也是整数,0.6、1.2、2.9是小数。在水平一的学习中可以很巧妙地认识、介绍小数各部分名称,水平二中可借助学生的作品、巧妙的板书、结构化学习,让学生整体建构小数的认识。最后通过“2-1交流:如果1表示1元或1米,方框里的数各表示多少?”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学生研究任务2-1时呈现多样化思维留痕。
2.在评价学习中经历可见的思维
(1)评价1-2的思维经历
通过“交流1-2:你是如何找到零点几的?”,学生呈现出了不同的思维水平。水平一:十分之几元就是零点几元;十分之几米是零点几米,十分之几千克是零点几千克。水平二:单位不同,都有0.1到0.9九个小數。水平三: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
(2)评价2-2的思维经历
通过“2-2交流:射击的成绩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呈现出了不同的水平。水平一:比8环大,8.4环。水平二:比9环大,比10环小,应该是9点几环。水平三:比9.5环小,所以是9.4环。不同层次思维的交流、碰撞,又让所有学生的思维得到互补性发展。
三、发现“可现的生长”,让不同层次学生知识生长
1.新知探究中的知识生长
通过“1-1交流:比较不同图形表示的0.6元,你有什么发现?”,一次探究,多次交流。从6角就是0.6元,到将长方形和线段平均分成十份,六份就是0.6元,再递阶达到阶段性目标:十分之六元就是零点六元。学生思维得以进阶,知识得以生长。通过任务2-1的创设,达到阶段目标,整体构建起小数的认知。
2.评价学习中的知识生长
通过“交流1-2:比较不同图形表示的零点几,你有什么发现?”,达到阶段目标——知道“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在不同学生思维的留痕、碰撞中,学生知识可见地生长,这是本节课最重要、最核心的知识生长点。通过“2-2交流:你对小数有什么新认识?”学生发现:小数很精确,整数不能解决的时候,可以用到小数; 1272.5也是小数,小数并不小。让学生对小数的认知得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