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需从小抓起
2021-06-28罗虹
罗虹
【摘要】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石,也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日益昌盛,教育的重要性就愈来愈突出。因此,本文以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需从小抓起为引,浅析乡村语文教育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乡村教育;应对措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教育的进步改良。随着义务教育、扫文盲、全民学习等活动的完美落实,国民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同时城乡教育的差异化日渐加剧,乡村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资源落后,人口流动性大,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日渐加剧。据此,本文对乡村的教育问题及策略展开探讨,文章仅供参考。
一、乡村教学现状
1.教学资源落后
近年来,国家攻坚扶贫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基础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等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水平仍然存在差异,尤其在教育方面。乡村经济落后,消息闭塞,与外接触不频繁,教学设施贫乏教育经费不足等诸多原因使得乡村教育改革进展缓慢。为此,国家教育部提出要吸引优秀教师,努力提高乡村教学质量迫在眉睫,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都能享有较高质量的教育。
2.学习观念淡薄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乡村的孩子相比较于同龄城市的孩子会过于“早熟”,家庭的负担很早就会压在孩子的身上,相比较于上学,孩子们会更愿意去劳作来减轻家里的负担。虽然国家颁发了一系列扶持乡村义务教育的举措,但每年农村辍学的中小学生数量仍然占多数。
导致学生辍学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绝大部分是家长思想落后导致的,一些家长不愿孩子上学,觉得上学无用。此外,由于部分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教学水平、教学态度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新课改所规定的标准,学生学不会、听不懂。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国家乡村教育的改革发展。因此,在国家大力帮扶乡村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应集思广益,为促进乡村教育发展建言献策以缩小城乡教学水平差距,实现城乡发展教育一体化。
二、培养要从小抓起
教育要从小抓起,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父母遗传的智商,还需要后天的教育与努力。但是,由于乡村思想落后,教学设备不足等原因,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已是不易,科学知识教育之外的能力更是没能得到良好的训练,先进教学理念并没有贯彻落实,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也没能实现。
因此,我们提倡教育学生要从小培养,学生此时的“三观”、自我认知尚在发育,亟须通过教育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俗话说:“嫩枝易弯也易直。”学生在幼时极易受外界影响,如果不良习惯没能得到及时纠正的话,等到他们思想性格形成之后,再改就很困难了。所以,培养要从小抓起,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善恶是非观,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面对乡村教育的应对措施
1.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低年级学生的教育相较于传授具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正处于对世界抱有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的阶段,具体体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征。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要从小培养学生爱思考、爱看书、爱动脑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初步形成对世界的思考,为日后进一步学习较困难的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基础。学生了解世界最直接的方式是“问”,学生会向教师问很多天马行空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应耐心地予以回应,但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找到答案形成自己的理解。
同时,尽管乡村教学设备落后,但教师也要积极地、尽可能地丰富教学方式,为学生尽可能地带来优质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汉语拼音的时候,教师不要单纯地灌输式教育,学生学得疲惫,教学质量也不高。教师应该通过游戏等学生喜欢方式与知识结合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寓教于乐,不知不觉中掌握到知识。
此外,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之外,也要有选择地进行课外知识延展性教育。教师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课外儿童读物期刊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构建学生的基本认知。
2.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新课程要求要从小培养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以看出,培养一个学生所要花费的心力是难以想象的。这就要求广大教育者提高职业操守精心栽培学生,如此才有助于国家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及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
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就是指对学生思想品德及文明习惯的培养,为学生日后的“三观”、性格等奠定良好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有的农村地区还比较落后,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等原因,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影响不高,家庭培育只是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时,教师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既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便于学生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乡村的独特条件,引导学生与自然的接触,与动物的密切接触,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拿松树来教育学生,尽管面对再大的风雪,面临再坎坷的境遇都不要放弃要坚持自己。拿小草来教学,虽然自己看起来是那么的弱小,但都要有一颗顽强的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教育学生要坚韧要自强不息。
此外,小学生都极具榜样意识,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做好事,同时不要吝啬夸奖,对于做好事的学生要给予表扬,此行为将会形成连锁效应。学生为了获得教师的夸奖,自然会争相做好事。长此以往,将有利于形成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氛围,学生也在无形中接受熏陶成为一个拥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及优良思想政治素养的人,会为日后学生的學习、生活、工作带来莫大的助力。
四、结束语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将会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解决的重点问题、长久问题。时代的发展推动着教学思想、教育方式的转变,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齐心协力共同打好持久战,争取为国家培育大批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成晓辉.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应对措施探究,2018,7(2):23.
[2]陶继新.办好乡村教育的思考与对策——访当代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教授,2018,8(29).
[3]张云鹰.践行开放式教育 培养品学兼优学生[J].基础教育参考,2014(1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