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童心”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设置
2021-06-28郑小玲林焕琪
郑小玲 林焕琪
【摘要】勒流梁季彝纪念学校从生命规律和教育的目的出发,基于“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全面而坚实的基础”的办学理念,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挖掘学校和师生发展的文化资源,提出了“浸润童心”的课程理念。并对“浸润童心”课程的内涵和落实途径做了深入的探索,构建了“浸润童心”课程体系。以打造校园文化和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为主要策略,落实“浸润童心”课程,夯实基础知识,落实育人目标,发展个性特长,促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关键词】办学理念;浸润童心;课程体系;课程实施
一、“浸润童心”教育的提出
根据《顺德区区委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工作意见》(顺委发[2016]2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勒流街道教育综合改革意见》(顺勒办发[2017]3号)等文件精神,在勒流街道教育局提出“通过特色项目内涵提炼,打造学校品牌文化”的理念指导下,从生命规律和教育的目的出发,基于“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全面而坚实的基础”的办学理念,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挖掘学校和师生发展的文化资源,勒流梁季彝纪念学校提出了“浸润童心”的课程理念,并对“浸润童心”教育的内涵和落实途径做了深入的探索,构建了“浸润童心”课程体系。
(一)源于对生命规律的遵循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浸润童心”教育体现了对儿童、对生命成长规律的尊重。因为,教育的本质力量不是外注的,而是源于生命自身;教育的基本策略是唤醒生命成长的自我觉醒,培养生命主动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最大化开启生命发展的潜能;孕育核心发展力不能靠说教、灌输和强制,而应让学生在具有生命磁场的生活、活动、实践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感知、觉醒……
目前,中国的教育改革正是向培养“核心素养”这一终极目标出发。新课程改革中千呼万唤的课程整合、跨学科整合,回归体验,唤醒生命的发展潜能的一种尝试,而这正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综合改革最需要的导向。
(二)源于对教育目的的追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教育目标的角度看,素质教育以全面培育和提高教育者综合素养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从教育的功能看,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与应试教育所造成的人的“片面发展”相对应,小学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取向更应该注重均衡性、全面性、综合性和个性化。而课程是落实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只有建构具备这样的特征的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
(三)源于对学校办学理念的思考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全面而坚实的基础”,其涵义有三层。
第一层涵义:“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基”:即学校要把握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全面、坚实的基础,按照学生的年龄身心特征和成长规律实施教育,不以学生当前的成绩作为学生今后发展的定论,而是用发展的眼光让学生在小学阶段自然地习得道德、知识,本领和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乐观、自信的性格和情感,养成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兴趣习惯,为学生将来自我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第二层涵义:“全面”:全面是指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宽度”的根基。学校将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学生的偏科发展,学校致力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研究,使课程更符合本校学生的学情,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立足于孩子的个性特长,致力于多元的拓展课程开发研究,提供多元的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通过自身不断地尝试和努力,发现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做最好的自己。
第三层涵义:“坚实”:坚实是指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厚度”的根基。学校不以学生一时的成绩为取向,而是强调各学科知识、技能基础的扎实和牢固,强调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可见,“浸润童心”教育是对“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全面而坚实的基础”办学理念的践行和深化。
(四)源于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梁季彝纪念学校地处文化底蕴深厚的勒流黄连村,是由数十年历史的原黄连小学和连溪小学合并成立的,1994年新校落成。学校一直坚持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发展策略,在历任校长的带领下,在教育科研上取得过一定的成效。但因为诸多原因,纪念学校的发展面临着种种困境:学校地处偏远农村,难留住人才,教师流动性大,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还有待提升;学生养成习惯有待提高;家长因文化素质所限,对学生缺乏科学的教养。
学校一直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立校之路。郑小玲校长意识到学校的“顶层设计”决定学校的发展高度和深度,为了进一步践行学校办学理念,传承学校优良的管理文化和育人文化,提出了“浸润童心”教育,明确了学校育人目标,以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落实语文目标,开始了对“浸润童心”教育的时间探索,并初见成效。
二、“浸润童心”教育的界定
“浸润童心”是一个动名词短语,落脚点在于“童心”。“童心”就是赤子之心,源于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童心说,这里象征着心性单纯、烂漫、可塑性强的学生,代表学校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
“浸润”一词体现了学校培养学生的教育观。元代杨载在《古木诗》提到:“浸润长膏液,根株日以培。”“浸润”有逐渐渗透之意。学校旨在以课程为膏液,浸润栽培学生。因此,“浸润”是学校所追求的“慢教育”,期望达到润物细无声境界,这与学校办学理念相互適应。“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基”,即把握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全面、坚实的基础。按照学生的年龄身心特征和成长规律实施教育,不以学生当前的成绩作为学生今后发展的定论,而是用发展的眼光让学生在小学阶段自然习得道德、知识、本领和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乐观、自信的性格和情感,养成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兴趣习惯,为学生将来自我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