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和发展河源地区传统音乐文化

2021-06-28叶晓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5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传承

叶晓玲

【摘要】五千年历史孕育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传统音乐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承与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河源作为客家人的聚集地,具有丰富的地区传统音乐文化。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和发展河源地区传统音乐文化有助于继承优秀的传统音乐精华,创新传统音乐的发展,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传承;音乐教学;河源地区传统音乐文化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而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承中能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当代社会的冲击和影响下,广大学生热衷流行音乐,对传统音乐嗤之以鼻,导致传统音乐得不到重视。在音乐教育中重视传承民族音乐、重视音乐教育的本土性,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而河源作为客家人的聚集地,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地方。河源客家山歌更是融合了岭南百越民族丰富的唱腔,形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歌曲琅琅上口,娓娓动听,通俗易懂。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传承和发展河源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了解自己本土的传统音乐文化,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传统音乐文化的感情,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本文从音乐教学实践角度思考如何传承和发展河源地区传统音乐文化。

一、运用丰富的音乐资源,提高学生了解河源地区传统音乐的兴趣

想要促进小学生真正做到传承和发展河源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行动,学生必须对我国源远流长的河源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教师一味地灌输式教学,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河源地区传统音乐的兴趣。因此,小学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展示和示范河源地区音乐独特的教学资源,利用河源地区传统音乐的乐器与课堂相结合,如,唢呐、锣鼓、木鱼、二胡等乐器。学生日常较为少见的教学器材,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眼球,帮助学生深刻认知传统音乐文化,为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做好奠基工作。以《情歌唱出山村情》为例,《情歌唱出山村情》是我国河源市群众艺术馆老艺术家作词作曲。首先,教师在教学前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音乐,提出“这首歌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演奏过程中演奏人员使用乐器模拟了什么声音”等问题。提起学生好奇心后,再引出唢呐这一乐器,教师抓住时机并向学生讲述关于唢呐的来源故事,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听着。通过了解特色的本土乐器,让学生沉浸在河源传统文化的精髓中,从而激发学生对河源地区传统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发展河源地区传统音乐的思维

对于小学的河源地区传统音乐教学来说,学习音乐不只是通过进行对音乐的欣赏,教学也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既定的河源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刺激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河源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也比较丰富。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来进行音乐活动,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孵化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如果在视觉、听觉等方面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教学的形式可以去进行有趣的策划、多变的组织等等,直接让学生去参与音乐、感受音乐。以《落水天》为例,学生掌握用客家方言演唱歌曲后,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用三角铁、木鱼、碰铃、沙锤等小乐器为歌曲伴奏”游戏活动,并在活动进行中按照学生各组派出代表进行汇报演出、教师学生共同评价、师生一起表演等步骤。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落水天》音乐旋律的记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后让学生进行歌词的创编,再选出几位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意境。最后组织学生观看九连真人的《落水天》MV,感受河源地区传统音乐的强大魅力和感染力。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河源地区传统音乐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

三、构造独特的音乐氛围,塑造学生传承河源地区传统音乐的能力

小学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传承河源地区传统音乐的能力,必须构造属于河源地区传统音乐特色的教学氛围。只有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场景,抓住学生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小学生仍然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外部的动力刺激其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只有学生处身于河源地区传统音乐学习、实践的具体环境中,学生才能进一步感受河源地区传统音乐的魅力,体会河源地区传统音乐的文化,探索传承河源地区传统音乐的方法。因此,小学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传统音乐学习的氛围打造,突出河源地区传统特色,在情景中刺激学生去传承河源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以《客家山歌最出名》为例,笔者在导入时让学生用客家话进行自我介绍“系客家人,来自河源”,然后出示几句简单的旋律,让学生用唱歌的形式演唱出来。通过这样的环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音乐课堂中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提升河源地区传统音乐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当今社会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大批学生的喜爱,而导致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埋没。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河源地区传统音乐也被很多新崛起的河源流行音乐歌手改编,如,九连真人的《落水天》,对比原来的旋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受年轻人的青睐。因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在歌词的内容上与时俱进,融入现代音乐元素进行歌词改编,也可以利用现代的各种伴奏乐器,对河源传统音乐旋律进行简单改良,使歌曲变得更有新颖性,更琅琅上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河源地区传统音乐的喜爱,还提升了河源传统音乐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五、结束语

作为一名河源地区的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传承和发展河源地区传统音乐,首先,我们不仅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发展民族音乐的思维、构造独特的民族音乐氛围,还要不断地提升自我的业务能力,提高传统音乐教学水平,把弘扬河源地区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学课堂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黄群福.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的传承[C].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2019.

[2]张力.浅谈民族音樂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9(7):142.

[3]韦永昌.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融入民族音乐[J].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7):20.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传承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