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府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06-28邱志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5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实施途径语文教学

邱志清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跨界共融,粤港澳三地自古同根同源,同声同气,形成的三种文化交相辉映,兼容并包,三地鼎足而立、互为支撑。然而,因现代信息社会的强烈冲击,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遇到阻碍。本文立足于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借助广府文化学习平台,开发系列广府文化课程资源,开展系列广府文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体会了解广东当地文化特色,感受文化氛围,进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认同感,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心。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广府文化;语文教学;实施途径

一、引言

粤港澳三地自古同根同源,融合三地文化,汇聚三地智慧,三地统筹协调、开放包容、互相支撑、优势互补,在经济、文化各领域发挥巨大作用。2015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被首次提出。2017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粤港澳大湾区”,要求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同年7月1日,发改委及粤港澳四方在港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这标志着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第四大湾区的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经过四年的部署酝酿,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成为近年来国家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集珠三角九市与港澳游特别行政区的“9+2”阵势,底蕴深厚,民俗相近,人缘相亲。文化是凝聚力、发展力的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山水相连,文化同源,促进湾区内城市群间的文化交流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高地,增强文化认同感,充分发挥文化的联通作用,是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粤港澳大湾区与广府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是能够被传承和传播的国家和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综合。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粤港澳三地在历史的潮流中不断发展延续传承自己的文化,三地文化交相辉映,形成深厚的文化渊源。文化软实力在大湾区的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地交流更加深入,同根同源的文化优势在不断凸显,并作为区域之间的桥梁联通城市群,促进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

广府文化是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以及其周边的粤西、粤北部分地区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主流文化,它从属于岭南文化,并已渗透到老广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广府传统的艺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如,广东音乐、戏曲、岭南画派、民俗生活、手工艺、饮食文化、建筑园林等,广府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其丰富的资源包括:粤语、粤菜、粤剧、粤古迹、粤习俗、粤传说等。广府文化的多姿多彩充分体现了华夏大地中原文化与粤文化的联姻与融合,并孕育和发展出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与广府文化之间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同宗同源。从地域上看,大湾区核心城市与明代广州府地缘相近相重;从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来看,大湾区城市群是带有战略眼光的新概念,而在文化、商业、政治、生活的融合上则自古有之。无论是语言、审美,还是生活风俗、习惯几乎都一样。因此,这两者的文化有着高度的相似点,广府文化是三地文化交融的重要根基,广府文化的传承需要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是构建“人文湾区”的基础。

三、广府文化的传承现状

(一)遭受信息時代文化冲击

广府文化是开放的、包容的。广州自古以来便是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一直承受着历史上几次移民的人口压力与文化冲击。广州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兼容性,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基地,中西方文化潮涌而至,不断兼容各种文化因素。现今的广州,更是广开大门,容纳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诸多的外来人口不断定居落户于广州,成为广州的新移民,但是由于母语及自身文化背景的影响,对广府文化知之甚少:不会说粤语,不了解广府文化的历史、民俗。新生一代受父母的影响,亦不会从小学习粤语、讲粤语,了解广府文化,长此以往,广府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将难以保留与延续。

(二)民俗建筑遭到破坏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规模逐渐增大,并以幽美的环境、丰富的资源、完善的设施成为人类的主要聚集地。城市的布局与规划应当是依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等安排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总是出现忽略古建筑、破坏历史文化遗存、风俗民情等问题。广府古迹、建筑、街道、庙宇、戏院被高楼大厦、大型超市、百货大楼等现代建筑所替代,民间习俗、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手工艺品、礼节等文化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文化是城市经济的积淀、是祖先留存下来的精神。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勤奋努力,而人民群众的勤奋努力、辛勤劳作都离不开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精神。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使得蕴含地域特色的古建筑群、古风民俗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四、广府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探索

(一)广府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契合性

粤语(广东话)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粤语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如,粤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文言文中的意思,以及让朗诵变得更顺口、押韵,使朗读更具韵味等。具体见表1。

表1  粤语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按照课本内容照本宣科,使得课堂教学脱离实践,学生难以将理论所得与现实相联系。2011年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各学段目标与内容需增加“综合性学习”,强调课程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能够在理论和实践相互联系与理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实施途径语文教学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