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外劳务合同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途径

2021-06-28江倩

对外经贸实务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译语料库

江倩

摘 要:随着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快速發展,涉外劳务合同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将中文合同翻译成英文版本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考虑典型的错误,包括人工智能翻译错误、英汉语理解歧义所致的翻译错误及语言文化差异所致错误,导致劳务纠纷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旨在分析涉外劳务合同英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语料库等有针对性的翻译策略帮助解决问题,避免导致劳务纠纷,促进国际劳务合作。

关键词:涉外劳务合同;英译;文化差异;人工智能翻译;语料库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劳动力对外输出伴随着企业“走出去”而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涉外劳务合同是跨境劳务合作的基本保障。作为法律文书的一种,涉外劳务合同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用词严谨、表达明确,且往往需要将中文版本翻译成英文版本。但合同英译过程中的一些错误造成了不必要的国际劳务纠纷,对涉外劳务合作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在此背景之下,本文根据涉外劳务合同英译的现状,针对涉外劳务合同英译存在的瓶颈与障碍进行分析,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希望促进涉外劳务合同英译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为国际劳务合作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涉外劳务合同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义词导致的理解歧义

在涉外劳务合同英译研究中,人们更关注于英语表达,而忽视了汉语语言上的研究,出现汉语的理解歧义,导致涉外劳务合同英译时出现问题,甚至是重大错误。

案例一 “包”字引发的劳务合同纠纷

合同劳务报酬条款中规定:用人单位应付给劳动者每人每天一百元,包劳动者的伙食费和住宿费。英文翻译为“The Employer shall pay the laborers 100 yuan per person per day, including accommodation and meals.”在结算工资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却发生了争议。其原因就是对“包”字语义与其译文“including”的语义存在不对等。汉语中的“包”是多义词,“包”在这里兼有两种语义,其一是总括在一起(包含伙食费住宿费在内每人100元一天);其二是约定的,负全责(用人单元负责伙食和住宿费,除此之外每天每人100元)。用人单位认为,合同条款中约定的一百元已经包含劳动者的用工报酬和食宿费在内,劳动者食宿费自理;但是劳动者认为合同条款明确约定食宿费应该是由用人单位包的,而不应该将食宿费从一百元中扣除。双方未能达成共识并闹上了法庭。在这起案例中,合同双方争议的焦点就在于这个“包”字。所以,在合同英翻译过程中,应该首先向合同拟定者进行求证后,确定“包”字的具体含义,然后将意思明确表达为“The Employer shall pay the laborers 100 yuan per person per day, and shall bear the cost of accommodation and meals.”,而不是简单地将“包”翻译为“including(包含)”,就可以避免此类劳务纠纷。

(二)英语术语互译产生的相关风险

在外籍雇员或外企签订双语劳务合同过程中,对一些术语的理解产生严重分歧,导致劳务纠纷甚至走上了法庭。

案例二 “termination”引发的劳务合同纠纷

企业与雇员对劳务合同中“termination”的理解产生严重分歧,双方就是否支付解除劳务合同补偿金而走上了法庭。庭审中,法官发现雇员与企业签订的劳务合同有术语翻译错误的现象。如在翻译“合同终止或解除”时,应该选用“dissoluton”来表达“解除”,同时使用“termination”来表达“终止”。双方发生争执的焦点在于该劳务合同只是用了“termination”来表达。当“termination”意为“终止”时,虽然是雇员主动提出辞职,企业并无过错,但仍需要支付解约补偿金。当“termination”意为“解除”,则企业并未解除与雇员的劳务关系,辞职是雇员的个人行为,该企业无需承担解约补偿金。本案例的纠纷是由于翻译中对专业术语的理解不够引发的歧义,造成的劳务纠纷。

(三)语言表达差异和文化差异所致的错误

合同翻译由于主要是书面翻译,加上国外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法律用语和文字表述都存在不同理解,如果只从国内的语言文字表述要求出发,或者套用某种合同文本,就会产生纠纷。

案例三 中国特色语言表达引发的争执

在一份涉外劳务合同中,对于劳动工种的条款约定如下:甲方(XXX有限公司)聘请乙方到XXX商场进行运货和理货等劳动。然而,当外方管理人员要求中方员工清运货物包装箱时,双方发生了争执。这一条款中的“等”表述模糊,任人联想,除了“运货和理货”工作,是否还需承担其他工作。因为“等”字有两种含义:一是表示列举列完;二是表多数,为列举作结。中方员工的理解是,其工作范围只有运货和理货。因此,清运货物包装箱并不在其工作范围之列。另外,本合同一式五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另外两份分送至商场有关部门存查。条款中的“有关部门”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报纸杂志及新闻报道中。2010年,网络上掀起了“有关部门到底为何部门?”的讨论狂潮。而在合同英译中,对于国人常用的“等” “等等”和“有关单位” “有关部门”这些中国特色表达,须在进行求证后具体指明等等包括哪些工作内容,有关单位是何单位,否则就容易避产生歧义,影响劳务合作。

(四)简单粗略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

对于涉外劳务合同文本,机器翻译确实可以提高合同文本的翻译效率,提供可理解的粗略译文,但是在翻译过程中也出现了包括修饰语不明导致的机器翻译错误。

案例四  劳务合同英译中修饰语的调整

船长在航行中死亡或者因故不能执行职务时,应当由驾驶员中职务最高的人代理船长职务。被翻译成:Should death occur to the Master or the Master be unable to perform his duties for whatever reason, the deck officer with the highest rank shall act as the Master. 在中文文本中修饰语“因故”放在“不能执行职务”前,其翻译文为“for whatever reason”会引发歧义。因为状语“for whatever reason”无法确定其修饰的范畴是“the Master be unable to perform his duties",还是同样涵盖了“death occur to the Master"? 为了避免歧义发生或因其产生的不必要的劳务纠纷,可以将英文语序进行调整,修正为:If the Master die or is for whatever reason unable to perform his duties, the deck officer of the highest rank shall act as the Master. 在处理劳务合同英译过程中,如简单粗略地使用机器翻译,不对修饰语在译文中位置进行调整,就会出现语义模糊,引发劳务纠纷。

二、涉外劳务合同英文翻译中的优化途径

(一)要提高工作责任感与翻译水准,从实际出发拟定和翻译合同文本

涉外劳务合同翻译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合同双方的劳务合作。一旦翻译出现错误,便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故翻译人员要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断提升自身职业修养,在翻译时保持足够的耐心与细心,从而提高合同翻译质量,为合同双方提供保障。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语言在不断的变化,翻译人员也必须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完善自己的翻译技能和知识储备。在翻译过程中也出现了包括法律类文本特色用词错误在内的问题。例如,在劳务合同条款中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时用到的“应”和“应当”,常被错误地译为“should”。这里应从实际出发将其译为“shall”,以表明其內容为“强制性规定”,即当事方必须遵守,确保译文不产生歧义,避免合同纠纷。

(二)要建立专门语料库,统一术语翻译标准

语料库是一个先进科学的方法。创建语料库就是对过往经验搜集整理并分析,语料库可以为研究语言的人员提供来自于实践的大量语言资料。建立一个因合同语言导致纠纷的涉外劳务合同语料库,整理分析合同中出现过争议的词语,将这些词语和出现语言问题的合同文本输入到语料库中。语料库的查阅者可以运用语料库的搜索功能查看在涉外劳务合同中,词语不当会导致怎样的不利后果,还可以运用语料库的频率统计功能查看哪些语言问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在翻译过程中要尤为注意。在拟定合同的时候,参考语料库中收集的资料,使用合适的词语编写合同文本;对于曾经出现过争议的不当用词仔细斟酌,确保选用合适的表达;如合同语言问题发生纠纷的时候,借助语料库中相似的案例进行语言解释,寻求和解方案。总而言之,帮助解决合同纠纷中的语言问题才是创建语料库的终极目的。

(三)要充分考虑语言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翻译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种族歧视是一个一直存在的敏感而尖锐的社会问题,很多人一直在反抗种族歧视。在一份涉外劳务合同有关于中国员工与当地黑人协作的条款,翻译人员将黑人译为Negro/colored,因未考虑到这两个词有浓重的种族歧视的含义,而引发黑人劳工的不满甚至罢工。翻译人员应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文化敏感性。作为沟通的桥梁,翻译人员应充分考虑语言文化的差异,杜绝因丝毫的错误造成合同翻译方面的问题,帮助合同双方有效沟通,促进国际劳务合作。

(四)妥善应用人工智能工具,促进其精细化

传统的人工翻译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来自各领域的翻译需求。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翻译、AI同传等快速进入经济、法律、贸易、教育等领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机器翻译是指通过计算机程序将文字从一种自然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自然语言。在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借助语料库技术,机器翻译可以多维度处理语言的文法结构、词汇辨识、习语的对等翻译。人工智能的发展促使机器翻译成为可能,并满足一般性文本翻译需求。但是,涉外劳务合同文本专业性相对较强,常涉及术语近义表述、惯用语、文化差异等社会文化内涵问题,机器翻译目前仍然难以完全替代人工翻译,需翻译人员再进行译后编辑、修改、润色等促使译文更为精准,促进有效沟通,避免劳务纠纷。

三、结束语

造成劳务合同纠纷的原因有很多,本文涉及的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导致的译文歧义也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合同原文存在易产生歧义的词汇和表达时以及译文的表述可能引起歧义时,应该确认这些词汇和表达的具体含义并和合同拟定者取得共识,将不明确的语义明确化,让其表达出仅有一个明确含义。同时,中外文化也存在极大差异,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也需格外留意。只有这样,作为合同载体的合同语言才可能准确得体且全面完整;只有这样,才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译文的准确性与严谨性,避免语言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导致的合同争议和纠纷。

参考文献:

[1]曹晴.从隐性翻译角度看国际技术转让合同的英译[J].对外经贸,2020(6): 133-136.

[2]程欣.商务语境下的国际经贸英语翻译应注意的问题[J].对外经贸实务,2017(1):68-71.

[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探讨[J].经济师,2019(7): 65-6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hzs.mofcom.gov.cn/article/date/ 202012/20201203027816.shtml.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英译语料库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