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必要性与策略
2021-06-28孙宗魁
孙宗魁
摘 要: 目前,我国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视度显著提升。作为社会发展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思政教育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着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本文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内涵和必要性,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社会课堂、考核评价等维度,提出具体的进课堂途径。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进课堂
一、引言
如今,思政教育发挥的作用愈加关键。但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分析和解决,不断形成有效的思政教育进课堂方案与路径,实现对当前教学模式的改进和优化,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内涵与必要性
(一)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做出清晰明确的定义,根本内涵指的是通过社会或其他载体,根据相关的价值观念、道德要求和政治观点,对社会大众展开有组织、有规划、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其契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活动。关于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包括辅导员、专职教师等,根据高校既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针政策,在课堂教学中对大学生展开有组织、有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对其思想价值观形成积极干预,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使其在未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二)必要性
1.落实国家政策的必要手段
伴随经济发展,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不仅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使命,还肩负着实现国家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任。我国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文件中,进一步明确大学生的重要地位,党中央高度注重大学生人才培养。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层面而言,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根本,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其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件中关于大学生的定位,充分契合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这一举措对于实现国家与民族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深远的意義。课堂作为当代大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大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中,大部分知识、能力与素质,均是通过课堂接收并不断内化的。所以,必须通过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实现思想政治知识的输送与大学生素质培育,进一步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
2.思政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针对高校而言,如今的校园不再是社会宏观环境下封闭的角落,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因此,必须对当前面临的问题展开科学化的分析,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将更多先进的思想理念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增强整体的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课堂教学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实质上是教学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3.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
当代大学生通常具有更多活力,且十分期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回报社会对学校的培育,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往往碰到困难缺少长期坚持的耐力与耐心。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性更高,思维模式更加跳跃,理想十分远大,对事物具有深入探索的精神,但是遇到实际问题时,一些人会受到情绪化的影响,融入过多主观意愿思考问题,并未掌握更多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由于当代大学生个性更独立,具有务实性特征,存在些许功利主义倾向。然而,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中的作用认知不足。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在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充分认知在课堂教学中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与价值,不断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新路径,这是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策略
(一)深入第一课堂
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第一课堂的过程中,首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班主任与辅导员要经常听课,通过在听课中的观察,更加准确地了解大学生在课堂中的状态、学习问题和实际需求。班主任与辅导员通过频繁听课和仔细观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大学生的状态变化及学习问题与需求,这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至关重要。与此同时,班主任与辅导员要积极与专业课教师展开沟通交流,与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沟通探讨,明确当前课程教学的实施进度,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这些课堂内外体现出的个体特征,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进课堂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有效依据,同时使其应用更加个性化与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对学生考试成绩同样须予以一定关注,作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虽然素质教育理念下并不注重学生成绩发展,但这仍然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考试成绩总结,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开展第二课堂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最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是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用多样化的思政教学手段,对广泛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与包装,选取贴近当代大学生知识接受方式,为大学生进行讲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过程中,不仅要讲解教材知识,还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有机统一和结合,在此基础上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广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真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第二课堂。首先是基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运用有效手段和措施,带领学生给予客观视角下的解读,国内外时事政治新闻,使学生将自身与国家放在统一战线,进一步明确责任与使命,与国家和民族的荣辱共进退。其次,充分利用校园媒介手段进行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法律机制与方向,宣传民族团结等思想理念,让广大高校学生真正认知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这是实现祖国繁荣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师和研究人员需要针对思政教育进课堂提高重视度,并派遣专职人员负责落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实现我国现代化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融入社会课堂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到我国高等院校的广泛和普遍重视。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还能够在走出校园参与多样化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融入社会发展趋势,明确社会发展方向,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吃苦耐劳精神,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巩固高校思政教育成效。例如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共同带领班级学生到企业一线,参与基层工作,在与基层群众接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岗位和社会的了解与认知,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意志。除此之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集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在一线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与人沟通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参与实践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明确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日后学习与实践过程中,能够积极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指导思想创新,不断提高就业能力与竞争能力。
(四)强化考核评价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过程中,需要具有较强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机制,及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取得的成效,同时为教师考核学生的德育表现提供量化标准。這样,学生可以依托考核标准实时进行自我检测与检讨,学校方面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德育水平。在考核评价的过程中,评价主体和评价手段至关重要,不仅学校方面要提高对考核评价的重视度,还要积极参与德育考评过程,进一步增强考核结果的说服力与有效性,进而为广大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学生更能够接受和理解,对于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在考核评价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课堂差异化考核的方式,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获取更客观和准确的考核评价结果。在考核学生的过程中,不仅学校方面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考评制度,企业与社会也应积极参与,共同打造动态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三方协同实现对大学生德育的全方位评价,增强评价反馈的全面性与客观性,为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提供依据。
四、结语
大学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必须明确自身的使命与责任,及时有效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态、学习需求和学习问题,在此基础上,有组织有规划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明确思政教育进课堂的弊端与不足,不断改进思政教育方案,才能实现思政教育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学习诉求,显著提高教育教学针对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章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J].农家参谋,2020(23):278.
[2]刘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途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2):155.
[3]王宝艳.高校数学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途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1):147-150.
[4]王紫薇,李飞,赵琳捷.新形势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4):61-62.
[5]张广才,曾晓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J].昌吉学院学报,2018(06):1-5.
本文为山东华宇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平台孵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