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院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1-06-28陈小珍黎学军

文教资料 2021年6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艺术院校

陈小珍 黎学军

摘   要: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获得关于综合性艺术院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感知,发现存有一些不足:本科与硕士的思政课内容重复率高、艺术专业课与思政课结合度低、硕士生上课的抬头率较低。解决这些问题总的思路是:走出一条“艺术资源融入思政课”的道路,达到提高硕士生抬头率、接受度的目的。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艺术院校   硕士研究生

兹以综合性艺术院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称“思政课”)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首先了解现状,然后分析不足,最后给出对策。

一、现状

为了更客观地考察当代艺术院校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我们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得资料。对广西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等院校的2019级艺术类硕士研究生发放电子问卷(用智能手机传送App),回收有效卷之后将数据一一录入并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统计运算结果较直观地分析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状况、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具有一般意义的艺术院校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对策与思考。以完善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为根本,充分考虑艺术类专业办学特点,分析当前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薄弱之处,思考在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如何提高效度,以全面提高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培养质量。

我国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方案自1963年到2010年,历经了四种方案的变迁,从四次方案的变动来看,课程名称和内容应时而动、有取有舍。历年对研究生思政课程设置的这些调整,从教学方式方面而言,操作性和时政针对性更强;从教学内容方面而言,课程设置越来越贴近国内研究生教育现实现状,逐年加强对研究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尤其值得注意的倾向是体现外向性拓展的新思路。普遍性的规律当然适用于个别专门性院校,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必然服从于“全国一盘棋”的教学方略。

但我们不能否认,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具有一些特色。经过调查分析后,我们总结出以下四个特色:

首先,选择课程方面“三选二”。国内七所综合性艺术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普遍只选择教育部规定的研究生思政课三门课程中的两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理科必修)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必选),“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必选)通常不选。也有个别院校曾经选修过“自然辩证法概论”但后来又放弃了,比如广西艺术學院曾在2013学年—2015学年度给本校艺术类硕士研究生开过该门课程,后来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选择了放弃。

其次,课堂教学环节通常是教师“单主体”的授课模式。艺术学院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在编教学班的时候通常采取不同院系的学生“拼班”式组合成一个教学大班(通常100人左右的规模,有时候也大于100人,视教室座位数而定)的模式,涉及平衡不同专业教学特点的问题。每个艺术专业的专业要求大不相同,比如舞蹈系的研究生,通常是中午和晚饭后练习舞蹈动作,上思政课前才匆忙赶来,学生的精神状态一般。如果此时采用学生讲思政课的方式要求这部分学生轮流上讲台,那么对舞蹈系研究生来说要求过高。音乐学院研究生也有类似的情况,专业训练时间多安排在午休和晚饭时间段。为了保证教学进度,不否认可能是为了图省事,一些艺术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一般采取思政课教师从头到尾主讲的“单主体”方式,很难避免“满堂灌”。

再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艺术专业课内容结合度偏低。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很讲究政治与艺术的结合度,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自此文艺与政治紧密相关。这一点与综合性本科院校或专门性工科院校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不大一样,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是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更偏向于感性思维,缺乏逻辑性,如果不将艺术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中,那么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更容易对思政课内容产生疏离感;其次是艺术专业课程蕴含极丰富的德育元素,这一点是理工科专业教材难以比拟的。这两点在目前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回应。

最后,考评方式单一且陈旧。目前国内七所综合性艺术院校通常采取“期末考试+平时成绩”两大块组成。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的考评方式,期末考试一般采取开卷考的形式,期考分数占总成绩比例50%—60%;平时成绩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课堂考勤点名,这是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一个特色,每次上课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花几分钟时间点名,旷课者扣3分、迟到者扣1分;另一部分是课堂回答问题获得的奖励性分数。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是40%—50%。期评分数由这两大块相加所得,没有很好地与艺术类硕士研究生在平时专业课学习中的表现相结合。

以上四个特点是综合性艺术院校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普遍具有的,探索一条更适合艺术院校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教学改革之路,是艺术院校思政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新时代“难”题。

二、必须改变的三个环节

根据调查数据所得提出对策。习近平同志强调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等等。”①就总体原则而言,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须扎根现实、与时俱进,在现阶段及今后相对漫长的一段时间内,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心目标,坚持教学理念和内容与时俱进、坚持教学形式的多种多样、坚持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坚持教学环境形成整体合力、坚持教学群体形成整体合力的基本原则。

原则上,我们认为要做好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至少要做好三件事,或者说三个环节:课堂教学双主体模式、艺术课专业内容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更高度融合、考评环节,只有做好这三个环节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艺术院校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效度。

“双主体”模式。试行教师与学生“双主体”教学模式,坚持让艺术类硕士研究生上台讲思政课。广西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在2019年都举办了“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其中也有艺术类硕士研究生代表队参赛,比赛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在这样的比赛中,学生就像一面镜子,让思政课教师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看到艺术学子们需要什么样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这样的以学生为授课主体的模式,可以逐步推广到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日常教学中,根据不同艺术专业的特性灵活安排。

艺术课专业内容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更高度、更巧妙地融合。就目前状况而言,找纯理论类的思政课教师讲课,艺术类硕士研究生的抬头率不算太高;找不是这一领域的艺术专业教师讲,未必能讲得出规范的思政课的内容和理论。例如,由艺术家讲自己的艺术人生,讲1977年恢复高考给自己人生带来的变化、自己成长的历程伴随着祖国的强大,等等;不否认,这样的讲法蕴藏丰富的德育元素,感染力很强、抬头率也很高,但这种讲法与教育部要求的规范的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要求相去甚远。为有效改变现状,必须考虑如何将艺术专业课更巧妙地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融合,使二者融合度更高,提高艺术类硕士研究生的接受度。本校艺术类硕士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开发目前已在研究生处的带领下迈出了一小步,思政课教师可以以辅助编修艺术专业课教材的方式融入这个进程中,本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已开始了这样的创新式尝试。

专兼结合、灵活的考评方式。逐步改变过去“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的传统打分方式,探索一种在坚持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更灵活、更贴近艺术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课学习状况的思政课考评方式。比如,艺术类硕士研究生人手一册发放《实践教学手册》,让艺术类硕士研究生在外出采风或平时专业训练时,将艺术体会以文字的形式表达,从中透显出“思政味”的心得或论文或素描或音乐创作,思政课教师应给予高度评价并提高平时成绩奖励。此外,适当降低期末考试分数占比,加大平时成绩的占比,鼓励艺术类硕士研究生重视平时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与实践。

三、三个对策

根据调研获得的数据和根据经验总结出四个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特点,可以从教学主体转换、教学形式与艺术专业课更高度结合、考评环节更贴近艺术类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实际,可有三个思路。

教学改革的思路之一:翻转课堂。改变思政课教师“单主体”授课模式,改变“满堂灌”的模式,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尝试营造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氛围。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是本科思政课教学的继续,在教学内容重复率较高的情况下,例如硕士研究生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很多内容,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本科教材重复率较高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提高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效度就成为一个待解决的问题。从国内综合性艺术院校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现状来看,基本都在探索的路上,还没有哪一所院校能拿出一整套具有较高可操作性的方案。我们可以从艺术类硕士研究生的视角考虑: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思政课?他们对思政课教材哪一部分内容敏感度更高?他们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模式有什么期待?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调研、听艺术类硕士研究生讲思政课等途径得到部分解答。

教学改革思路之二:艺术思政。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解决好推动教职员工和思政课教师相辅相成的问题……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①进行艺术思政改革,艺术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必须及时转化为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及时战斗力”。例如,广西艺术学院校长郑军里在2019学年—2020学年上学期给本校影视与传媒学院的艺术专业本科生与艺术类硕士研究生讲“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候,没有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而是将自己的艺术人生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70多年成就的宏大历史背景中娓娓道出,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还极大地提高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的抬头率。我们可以考虑提高艺术家讲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的频率,专业思政课教师课后进行适当的引导,仅仅是德育元素是不够的,还需要专业思政课教师引导到规范的课本内容上,以此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高度融合。我们应该看到,目前艺术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还没有取得更大的成果,需要研究生处、教务处会同马克思主义学院一起谋划好此事。

教学改革思路之三:专兼结合、灵活的考评方式。思政课教师应该努力将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全部学习表现都展现在期末成绩中,包括学生的专业学习表现,需要有研究生处的指导,是教育部要求的“大思政”格局的题中之义。我们考虑将广西艺术学院本科生使用的《实践教学手册》扩展到艺术类硕士研究生阶段,让艺术类硕士研究生们在艺术采风过程中完成,在艺术专业探索中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知识点。考试形式上可以考虑引进一些先进科技作为辅助,比如用智能手机考试,据我们所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院校都已进入智能手机考试系统。我们不应该拒绝时代的潮流,而应该主动顺应适应时代的潮流,落实习近平同志所说的“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运用新媒体技术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的讲话精神②。目前本校马克思主義学院已和广西区内一家数据库公司进行了接洽,现场观看了他们的智能手机考试系统,能否实现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考试环节的智能化,目前还在斟酌当中。

四、结语

结合新时代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特点,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探索一些具有针对性与操作性的对策体系。这个对策的寻找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检验,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要有允许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师不断试错的耐心,也需要艺术院校各个艺术专业二级学院积极配合。

“教学改革”包含课程不断自我更新的意思,所以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没有所谓的“终点站”一说。就阶段性目标实现而言,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国家、学校及思政课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实际行动,只有锲而不舍才有可能实现阶段性的目标。

注释:

①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②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JGY2020135)阶段性成果。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计划资助。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艺术院校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基于MOOC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模式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艺术院校音乐会经营管理模式初探——以沈阳音乐学院为例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艺术院校工作室制教学文献综述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中国艺术院校巡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