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舞蹈教学的融合

2021-06-28刘荔李伟

艺术评鉴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传统文化教育融合

刘荔 李伟

摘要:伴随时代的进步以及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舞蹈教学的融合亦为舞蹈文化增添了传统气息,其既是舞蹈教学的融合革新,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极具教学价值及社会价值。本文将基于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舞蹈教学的融合展开探讨,以期能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以供高校舞蹈教师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舞蹈教学  融合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9-0137-03

传统文化是通过我国5000年的发展遗留下来的,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集中表现,其传承与发展工作是当前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在高校中舞蹈教学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舞蹈素养的人才,但是依据现今阶段的舞蹈教学而言,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常只是将基本技巧的提升当作是培养学生舞蹈能力的核心内容,忽略了传统文化对舞蹈教学产生的作用,因此在学生进行舞蹈表演时很难以自然的方式去表达情感。据观察可以发现,产生问题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缺少良好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的文化素养较为缺乏。所以,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应该深入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而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舞蹈教学充分融合。

一、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所有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到人们的精神,不同的展现形式对人们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舞蹈属于艺术的门类中,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运用舞蹈的方式表达出其中蕴含的精神,将传统文化如何运用到高校舞蹈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将二者进行结合一方面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针对目前的舞蹈教学而言,虽然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产生了一些问题,但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需要将其继续发扬。

(一)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舞蹈精神

长久以来,在舞蹈领域中艺术精神都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舞蹈精神能够有效的促进舞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高校舞蹈教室开展教学时,应当将传统文化教育渗入到其中,让学生依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入地理解,掌握舞蹈想要表达的含义,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地理解舞蹈。例如,舞蹈教师在教授学生新疆舞时,不能只是自己在做演示让学生在模仿,这种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复制粘贴,学生根本无法感受到舞蹈作品中蕴藏的民族魅力,进而也就无法将作品的灵魂跳出来。为了避免这种无意义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和新疆舞有关的资料进行查询,进而了解新疆的民族特色,在舞蹈的时候就可以更好的掌握新疆舞的特色。

(二)能够使舞蹈中的文化魅力弘扬出来

舞蹈艺术对建立好的人际关系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来自于世界各地,相互之间运用语言难以进行沟通交流,并且民族文化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借助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语言障碍。舞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可以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舞蹈技巧,但对于其中蕴藏的文化精神却不能真正地进行掌握。舞蹈表演在一方面能够促进世界各地的人们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另一方面,我国的舞者在不断地走出国门,我国的舞蹈表演也在逐渐对世界进行展示,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借助舞蹈将我们国家与世界联系起来,舞蹈艺术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和灵魂的反映。

(三)传统文化能够影响舞蹈事业发展

舞蹈事业能否顺利发展与传统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针对近几年的情况而言,舞蹈事业在近些年遇到了瓶颈期,整体没有很大的变化,不只是舞蹈技能停滞不前,最主要的是在舞蹈表演中缺少情感的传递。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地意识到这一点,在进行教学时要结合自己的授课特色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其中蕴含的文化是任何西方国家都不能比的。所以,在高校老师开展舞蹈教学时需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为舞蹈作品赋予生命,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热情,在舞蹈事业发展的同时,对中国文化进行传承。

二、如今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设定不够完善

目前有许多高校在进行舞蹈课堂内容设定时存在些许问题,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舞蹈流行的种类也有所不同,学生喜欢的类型也会有所变化,并且由于男生与女生之间的特质不同,选择的舞蹈类型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在部分高校中对舞蹈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时没有与这些问题结合,盲目的将目前较为受欢迎的舞蹈类型设置成为选修课,例如芭蕾课等。学生无法完全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必须要按照学校的安排对舞蹈进行学习,并且学校在进行舞蹈课程内容的安排时选择的内容通常是较为大众的,无法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但又因为舞蹈在考科的学分中占有部分比例,所以学生就必须要进行学习,进而就出现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由此可以看出,部分高校中舞蹈课程的设定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缺少专业的舞蹈教师

影響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水平可以直接对教学的成果产生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经验的不足或教育水平较低,都会使最终的教学效率受到影响。目前在高校师资队伍的构建中有许多问题的存在:其一就是教师学历的问题。许多高校对舞蹈教师学历的要求并不高,甚至有的是通过自学舞蹈的方式成为教师的,因此就会出现教学不够规范的情况,进而对教学的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其二,教师参与相关培训的机会较少。目前高校组织舞蹈教师进行培训的次数较少,进而导致他们对于如今流行什么样的舞种以及该舞种的教学方式一概不知,在教学时也不能因材施教,再加上由于缺少培训使他们的教学方式十年如一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教师教学的手段太过落后。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教师需要学会借助多媒体进行舞蹈教学,可以给他们多播放与时俱进的舞蹈视频,帮助他们积累舞蹈经验,进而完善自身的舞蹈技巧。但是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运用的依然是分解式教学,这不仅浪费了课堂的时间,还使教学的效率受到了影响。

(三)缺乏人文性的教育理念

在高等学校舞蹈课程的现阶段,教师更有可能要求学生遵循标准的动作,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例如,在评估舞蹈时,无论是笔试还是表演,教师都过分强调标准化,进而导致学生的试卷和表现都是千篇一律。但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学生具有创造力的舞蹈才能,因此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调动起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热情,不能以标准的条条框框对他们进行制约,要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将学生的审美力、鉴赏力与表演力充分发掘出来,与人文性的教学理念进行结合。

三、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舞蹈教学相融合的途径

(一)注重传统文化与舞蹈教学的思维融合

舞蹈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时刻把握舞蹈的客观性及思维发展性,实现传统文化与舞蹈教学的结合。传统文化与舞蹈教学的思维融合,首先应当从舞蹈基础训练环节入手,只有将动作技巧熟练于心,才能理解舞蹈作品中蕴含的文化情感,进而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最终实现传统文化与舞蹈教学的思维融合,展示出蕴含人文情怀、传统文化元素的舞蹈作品。舞蹈教师应正视其在课堂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身份,自主积极的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正确渗透传统文化于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还要借助自身的传统文化气息及课堂主导作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自主、自觉的在舞蹈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思维。

(二)构建综合艺术思维下的舞蹈教学方式

高校舞蹈教师要积极认知接受综合意识思维,并在其指导下构建立体性、多元性的舞蹈教学方式。舞蹈教师可以将蕴含传统文化的诗歌、音乐与舞蹈融合交互在一起,给予学生全方位的舞蹈教学体验及传统文化感知,有利于学生舞蹈核心素养及舞蹈综合实力的提升,进而展示出更具情感、更具艺术味道的舞蹈作品。综合艺术思维下的舞蹈教学要将传统文化学习与传统文化感悟区分开,使得传统文化感悟与舞蹈思维的贯穿融合,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舞蹈文化提升及创新。舞蹈教师开展教学时,要对舞蹈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剖析、延展,尽可能详尽全面的让学生认知、感知传统文化元素。同时,舞蹈教师要留给学生理解感悟传统文化元素的空间,让学生在认知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沉浸在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音乐或情景中,感知传统文化、融合情感思维、创新舞蹈认知,并鼓励学生大胆勇敢的借助舞蹈动作展示出来,激发并挖掘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及思维。

(三)注重传统文化氛围渲染

舞蹈属于一种肢体性的语言,其不仅能够为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盛宴,还可以通过氛围渲染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给予人们精神情感上的享受、安抚。在舞蹈的欣赏过程中,可以从舞者的肢体语言中联想出一些客观事物,并依据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倾向对舞蹈进行重新地解读与定义。在高校教师开展舞蹈课程时,需要注重借助传统文化渲染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对舞蹈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进行挖掘,促使学生在传统文化氛围中加深其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感知、感悟,并下意识的通过舞蹈动作或者身体律动将其展现出来,推动着学生舞蹈艺术涵养的提升。例如,在学习蒙古舞蹈时,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解蒙古的风俗文化、提供蒙古舞的音乐等,还需要对学生的服装以及学习环境进行设计,利用传统文化渲染舞蹈教学环境,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引导学生进行蒙古舞学习,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感悟蒙古舞的文化气息及舞蹈技能,吸引着学生自主、自觉的将对蒙古舞的认知思维融入其舞蹈基础中,实现传统文化与舞蹈教学的融合。

(四)邀请专业的传统文化老师进行助教

邀请专业的老师来教授传统文化并在舞蹈教学中协助舞蹈教师,那么教学的效果定然是很好的。例如,在舞蹈课开展之前,学生应该首先了解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只是进行简单了解,进而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融合两者。有些人总说我国传统的文化太过死板,无法满足当代人的文化需求,更不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然而,如今流行的旗袍舞就是一种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的舞蹈,表演者身穿旗袍、手拿着油纸伞,这种美是任何舞种都不可代替的,这就是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且深受大家喜爱。因此,在学习舞蹈之前要先了解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的舞蹈变得更加具有灵魂,更能表达出舞蹈本身的含义。

(五)提高学生的鉴赏力与审美力

现如今,传統文化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审美发生了转变,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我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衰落和不发达的文化,实际上并非如此,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地方是值得现代人去探索的。因此,如果要将传统文化与高校舞蹈教学进行融合,就必须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与理解能力。首先,有必要在舞蹈课程中扩大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并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益处。其次,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都有其优缺点,学生必须学会区别对待,正确地与传统文化相处,在面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时不能佩戴有色眼镜。最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不只体现在表面,也是情感上的改善,学生必须在跳舞时将自己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进而散发自己的舞蹈魅力。

四、结语

简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对舞蹈艺术具有深厚的营养。舞蹈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传统文化的舞蹈教育是无根教育。为了继承传统并保持其根源,舞蹈教师要将传统文化学习与传统文化感悟区分开,确保学生明确传统文化与舞蹈教学的结合是传统文化感悟与舞蹈思维的贯穿融合,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舞蹈文化提升及创新。舞蹈教师可以将蕴含传统文化的诗歌、音乐与舞蹈融合交互在一起,借助传统文化渲染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对舞蹈中蕴含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行挖掘,给予学生全方位的舞蹈教学体验及传统文化感知,加深其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感知感悟,激发并挖掘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及思维,以促进舞蹈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华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雪.高校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有效路径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19(01):17-18.

[2]姚英姿.高校舞蹈课程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8(19):141-142.

[3]李聚权.高校舞蹈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探析[J].艺术科技,2017(09):392.

[4]芦荻.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舞蹈教学的路径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9):99-101.

[5]黎宗建.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舞蹈教学的路径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164-165.

猜你喜欢

高校舞蹈教学传统文化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论艺术实践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
做心灵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