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二胡作品《闲居吟》的艺术特征

2021-06-28张阳

艺术评鉴 2021年8期
关键词:刘天华演奏艺术特征

张阳

摘要:本文以二胡曲《闲居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音乐情绪、曲式结构、旋律特点等方面对乐曲分乐段进行分析,从演奏技法的运用、音乐层次的处理角度,结合刘天华先生的生活经历以及当时社会背景解析整首乐曲的情感表达,从这三个方面对乐曲进行分析与探究,使演奏者了解到作者的创作思想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更深层次地诠释作品的意境与内涵。

关键词:闲居吟  刘天华  演奏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8-0031-03

一、《闲居吟》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

刘天华先生生活的年代正是国内社会局势动荡不定的时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西方思想文化不断地输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强烈的打击。一部分知识分子提倡全盘接受西方的文化,要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人认为要维护传统文化,抵制西学的传入;还有一部分则主张对中西方思想文化要弃其糟粕,使所保留的精华互相融合和弥补,同时在音乐方面也出现了两种极端的思想,一种是对西方音乐文化的一味推崇,完全否定了传统音乐文化;另一种是因循守旧,盲目地对西方音乐文化的摈斥。

为了使我国音乐的发展不陷入泥沼之中,刘天华先生认为要想推进其正确的发展,提倡应当理智地看待中西方的音乐文化,以继承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为根本,同时汲取西方先进的音乐理念以及教育方法进行融合和创新。他的脑海中一直酝酿着一个想法——改进国乐,在这期间他不断寻找中西方音乐的结合点,并且以他所偏爱的二胡为重点进行了改革。为使二胡的音量和音色更加完善,他对二胡的制作和选材进行了改良,依据小提琴的演奏方法规定了二胡演奏的弓指法和把位,以提高二胡演奏的表现力。在乐曲创作实践中,运用西方作曲技法的同时又巧妙地融合传统民族民间的音乐元素。通过对二胡演奏技法的改良和发展,效仿西方乐器基础练习曲的创作,将二胡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并创作了一系列的练习曲。

1927年5月,刘天华等人在国立艺专主持召开了“国乐改进社”成立大会,蕴蓄了十年之久的想法终于实现,这对于立志改进国乐的刘天华先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欣慰。1928年暑期刘天华先生创作了《闲居吟》,因为国乐改进社的成立以及事业上的顺利,所以他在较为愉快乐观的情绪和悠然消闲的心态中,伴随着对事业的忧虑和思考下,他创作了这首独奏曲。在乐曲的创作中,刘天华先生首次成功运用了“泛音”,因为他觉得在弦乐器中“泛音”最为清越,如果弃之不用实为可惜①,这也是他将古琴、琵琶及小提琴的自然泛音改革至二胡的又一重要成果。

二、《闲居吟》的艺术特征

《闲居吟》的乐曲结构是不同于西方的曲式结构的,它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乐曲结构——多段体,全曲由五个乐段组成,4/4节拍,第一、三、五段的旋律富于抒情化,婉转、悠扬,是整首乐曲的主部,第二、四段作为乐曲的插部,旋律生动、跳跃,富有情趣,五个乐段之间一静一动、相互交错,形成了连续的对比。为了整体的融合和连贯,每个乐段之间保持了节拍和调性的一致,并且出现了重复乐段,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结构中重要的民族性特征,即在追求统一的同时,通过渐变的方式进行对比。整首乐曲的旋律使用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创作手法,以变奏、承递、展衍这三种旋律发展手法将同样的音乐主题从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音乐情绪与性格、不同的演奏技巧等多方面进行深化呈现。乐曲所运用的演奏技法主要有滑音、自然泛音、揉弦、顿弓、长短弓等,通过这些技法的特点和细致的音乐处理,对乐曲所表达的韵味和情感有了进一步的体现。

(一)第一乐段(慢板、如歌的)

《闲居吟》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由起、承、转、合的旋律发展手法构写而成,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一个框架描写。

乐曲“起句”的力度以弱起开始,在中强的力度中,第一个音符mi带有一个小幅度的上滑音,在美化了音色的同时,将弱起的旋律进行了更融合的引入。演奏时从中弓开始,在起音落弓前,自然呼气的同时将弓毛与琴弦摩擦发出声音。第二个音符la稍带波音,右手力度逐渐加强,但仍需保持平稳的情绪。作为开始的动机乐汇,这样的呼吸、运弓和演奏避免了较强音头的出现,使音乐从内心流动出来,表达出一种身心轻松,豁然开朗的情感,推动着旋律的發展。乐句的第四小节,运用了空弦音与高八度泛音的结合,所以在换把时泛音可自然地带有一个下滑音,使空弦音与泛音之间的衔接连贯流畅,泛音的音色要富有弹性,并且做到尾音如古琴泛音般空灵通透,效法古琴的“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之韵。

第二句的第一拍其音域提高了一个八度,起音要弱起,带小幅度的上滑音,承接到上句尾音的弱收,为使两个音符之间衔接更自然,尽可能减少换弓的痕迹,右手的手腕和手指间要做好过渡性的连接动作,使整句的情绪在悠闲自得之中更添加了一种内在的忧愁在其中。句尾的两个泛音,在演奏时不可带有滑音,应似琵琶的泛音般短促、坚定、有力。

第三句为“转折”句,整句的力度在不断加强,从第9小节开始,每一小节均有一个十六分休止,使旋律之间有所停顿,有着抑扬顿挫的语句感,并带有京剧音乐的风格特点,结合变化模进的手法,使旋律不断地发展、情绪逐渐递进,从而达到第一段旋律的高潮。

第四句在第三句的情绪基础上,高音区域的部分继续延伸发展,到第14小节才缓缓过渡到低音区,最后结束在主音上,并使用了泛音和渐弱,使音乐情绪被拉回到最初的悠然自得。谱例1所示:

乐曲第一乐段的“起承转合”使整个乐段结构严谨规整,音乐层次分明且逐渐递进,在演奏时要把握好音乐的层次结构。为了表达出闲适、如歌的音乐情绪,在速度的处理上要很准确,同时要控制弓速的均匀流畅。

(二)第二乐段(慢起转中速稍快,愉悦地)

乐曲第二乐段的四个乐句均包含了4个小节,前两句都落于调式属音,后两句结束于主音,形成了结构对称的方整性乐段。第一句对第一乐段的音乐主题进行较为丰富的延展,每一个乐句均是对开始小节的乐汇模进,音乐有了生动的变化发展。乐句都为弱起开始,速度慢起渐快的同时,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在第20小节句末的第二拍泛音出现时渐弱。第二句沿用了前句的后半句并加以变化,第三句结合一、二句的旋律特点,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均同于第一句。第四句,慢起渐快,是第一句的高八度重复,在第31小节开始渐弱、渐慢,使音乐情绪一点点回落,心情稍渐平复,为第三乐段做铺垫。

如谱例 2所示:

第二乐段整体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采用了十六分音符和小附点的节奏,并在演奏时加入部分的滑音、波音、倚音,使整个旋律富有弹性,更加活潑灵动。乐曲的第一、二乐段均有四个乐句,在旋律发展时,前一句的结尾部分便是下一句的起始部分,乐句之间一环扣一环,承前启后,前后乐句衔接的非常紧密。

(三)第三乐段(极慢速,恬静、深邃地)

乐曲第三乐段由两个材料相似的长乐句组成,在第二句中旋律稍作发展。乐段一开始便使用了复附点的节奏型,并且在全段中多次出现,这种似断非断的感觉,使整段旋律富有一种内在的张力。该段的揉弦虽然频率较慢,但力度要适中,通过均匀的揉弦对音符进行美化和润色,使旋律能够如人声般地歌唱,抒发出情感,体现出内在的韵味。在极慢的节奏中,演奏慢长弓时右手对琴弓的控制能力很重要,运弓要稳,发音要实,要求旋律成为均匀的、连绵的旋律线条。复附点的节奏要把握弓速的快慢,在运弓时注意弓毛对琴弦的压强要随着弓段的不同对其进行准确细微的调整,并且音符的时值一定要精准,否则会给听众一种踉跄的感觉,破坏了整体乐段的音乐效果。

第三乐段作为段落之间的过渡乐段,与前后两乐段对比强烈,具有调节乐段之间节奏和情感变化的作用,它所要表现的是一幅浮现在脑海中世外之境的画面,豁然又美好,令人神往。其中的复附点音符节奏给人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恍惚一瞬间又回到现实中那种深深的难以诉说的忧愁。

(四)第四乐段(慢起转中快,轻巧、活跃地)

乐曲的第四乐段由两个长乐句组成,在风格与情绪上与前三段均形成了对比,是整首乐曲的高潮部分。最明显的变化是旋律呈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律动,并且出现八度的跳进,在技巧方面运用到了滑音、颤音“tr”、跳把、泛音及连奏泛音等。

可在音符do、re之间加下滑音,使旋律具有语调变化的特点。颤音的演奏要符合乐段的音乐情绪,它效仿了琵琶中的轮指技法②,因此颤音的演奏速度要快,密集而均匀,要有清晰明亮的颗粒感。实音与泛音的八度跳进时,音符之间要衔接自如、旋律流畅,在换把时稍带滑音,将八分音符的泛音演奏的干净利落。十六分音符的泛音连奏,既要轻巧灵敏,又要富有弹性,所以使用顿弓较为适当。演奏时,运弓要短,擦弦的力度要小,手指控制弓毛随着每一个音符做到短促的触弦和离弦,要有一紧一松的感觉,这样的发音才具有弹性、轻快、跳跃的效果。在强弱的处理上,要如说话般句读分明,使旋律起伏明显,抑扬顿挫。

这一乐段旋律幽默风趣,速度活泼欢快,将泛音与颤音、泛音连奏巧妙地连接起来,左、右手的配合一定要协调、默契,做到一气呵成,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将理想视为自己的动力和希望,并且积极努力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在第三、四乐段中,为了增强音乐发展的起伏,在音乐材料中引进了一些新的元素,从而使这两个乐段的音乐情绪以及音乐效果均与其他乐段之间形成对比,也具有着相对的独立性。

(五)第五乐段

乐曲第五乐段为极慢板,稍流动的,它是对第三乐段第一句的完全再现,在整个乐曲中起着概括总结的作用。再现时从mf的力度开始,滑音的处理要随着整段的律动稍作变化,下滑速度均匀,力度要适中,尽量做到音色的圆润柔和,使旋律更为流动。该段的颤音不同于第四乐段中那么急促,尤其在自由延长音re上的颤音,要体现出含蓄宁静的、无奈地一种内心的叹息。乐段从第71小节的第四拍开始渐慢,到尾声处增加了一个小节的泛音do,并以八度呈现,增强了全曲的结束感。

极慢的结束乐段与过渡段相呼应,逐渐让音乐情绪落下来,起到了重复再现的作用,体现了我国传统音乐强调统一的结构原则。虽为再现段,但要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不再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愉悦的心情缓缓平复下来,开始面对生活、面对现实,在无言的表达中透露出几分忧伤。结束音用了第三把位内弦的自然泛音,给人以由近渐远的感觉,逐渐到视野渺茫,令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每个乐段都将最有特点的部分不断地展开,随着旋律的发展使乐曲更富有起伏变化和内涵,使整首乐曲旋律婉转优美,恬静幽雅。乐曲中融入了一些京剧的音乐风格和江南曲调中吴侬软语般轻清柔美的语调,所以正确表达乐曲本身的内容和情感,是演奏家在艺术处理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在演奏这首乐曲时,要通过对乐曲深入的学习,对演奏技巧的娴熟运用,在二度创作中要设计合理的弓法和指法,在双手默契的配合下,加入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想法,贴切表达出作曲家所描绘的内容和意境,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演奏风格。

三、结语

《闲居吟》是刘天华先生创作成熟时期的一个经典的代表作品,描绘出刘天华先生当时所处的境况,表现了他对事业与理想不畏艰难、孳孳不息的精神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以严谨的结构、得心应手的创作手法、细致深远的情感诉说,表达了刘天华先生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此曲在演奏技法的运用上多采用了滑音、泛音、颤音、揉弦等,正是由于这些细腻的技术技巧的运用,使得整个乐曲融入了江南水乡那种温柔婉约的特点。全曲以民族音乐为基础,大量借鉴了西方作曲技法及演奏手法,使得旋律跌宕起伏,音乐性格多变,结构统一,获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并且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特有的文化价值。因此,《闲居吟》的创作证明了刘天华先生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音乐语汇和创作个性,同时也证实“国乐改进”事业在他的研究探索中不断地谱写着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刘北茂述,育辉执笔.刘天华音乐生涯:胞弟的回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陈伟著.二胡[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3]王克达.浅析《闲居吟》[J].音乐探索,1986(04):69-71.

[4]张慧元.刘天华二胡曲《闲居吟》[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01):67-70.

[5]赵寒阳.刘天华二胡名曲——《闲居吟》[J].乐器,2003(04):56-57.

[6]梁伟.抱朴含真,悠然自得——《闲居吟》演奏体验[J].民族音乐,2009(01):87-88.

[7]张仲杨.二胡曲《闲居吟》的版本对比研究[J].北方音乐,2016(07):36-37.

[8]王瑶.二胡曲《闲居吟》的演奏技法研究[J].黄河之声,2017(23)123-123.

猜你喜欢

刘天华演奏艺术特征
练琴那些事·三伏天烤火练琵琶的刘天华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王建民与刘文金的二胡音乐创作异同
国乐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