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舞蹈美育的实践研究

2021-06-28黄娟莉胡征

艺术评鉴 2021年9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中小学

黄娟莉 胡征

摘要:舞蹈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实中大部分中小学没有专业的舞蹈教师,也没有专门的舞蹈功能室,没有专门进入第一课堂的舞蹈课程,也没有统一的且可操作性强的适合全体中小学学生的舞蹈教材,这些“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就成了中小学舞蹈教育的道道屏障。本文提出要树立开展舞蹈美育的理念;让每个中小学生都能成为“舞者”;在中小学舞蹈美育实践中践行“素质舞蹈教育”课、在音乐课程中融合舞蹈美育、在体育活动中融合舞蹈美育、在中小学推广校园集体舞等途径是可行的,提倡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提升舞蹈素质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  舞蹈美育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9-0125-03

2015年0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里提倡有条件的学校开设舞蹈、戏剧等美育课程,舞蹈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大家基本达成共识。

然而现实中,大部分中小学缺少师资,缺少场地,缺少专门的课程和实用的教材。通过开展舞蹈活动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美育工作非常重要,因此,在现阶段各种条件似乎都不具备的情况下,我们不妨抛开所有条件的限制,首先让孩子们跳起舞来!我们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创造条件,在不一定有专业的舞蹈教师组织、不一定在舞蹈教室、不一定在固定的时间、不一定按照统一的舞蹈教材的情况下,想办法“让孩子们先跳起舞来”!只有跳起来、舞起来以后才能真正有可能让舞蹈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发挥它的作用,否则,无论多么美好的理想都将是空谈!本文就现状谈谈如何让中小学生先把舞跳起来,实践中小学舞蹈美育。

一、树立开展舞蹈美育的理念

首先,我们要更新观念,确立舞蹈教学在学校中的学科地位。舞蹈学科在中小学教育科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我们在网络上搜索“校长带领学生跳鬼步舞”,会弹出很多关于山西临猗县临晋镇西关小学校长张鹏飞领着全校学生在操场上跳“鬼步舞”的视频。当时,“鬼步舞”一时成了全民学跳的时髦流行舞蹈,这个步伐很有动感,富有热情,节奏欢快、动律简单且宜反复,很适合大众休闲健身和释放压力,那时在大街小巷的男女老少都喜欢模仿。这么一个符合大众口味的舞蹈,也把我们的中小学生迷住了,那时我们可以随处见到孩子们自娱自乐的在学“鬼步舞”,这种舞蹈没有太多的技术技巧,也没有专业舞蹈训练的条条框框,动作主要是腿脚的灵活变化上,它的内容、形式也并没有不健康,孩子们非常喜欢且可以自学,我们只要宽容的接纳和因势利导,就可以让学生跳起来、舞起来,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校长带孩子跳“鬼步舞”事件给我们中小学的舞蹈活动开展带来一些启示,最重要的是教育者心目中有艺术教育的理念,坚定的理念会产生实际行动的巨大推动力量,这种力量能打破重重障碍,进而去践行我们的教育理念。每一个中小学教育者都要理解舞蹈对中小学生的重要作用,支持孩子们参与各种舞蹈活动。有句话说: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有想到。张鹏飞校长做到了,其他的学校、老师、同学也是可以借鉴的!没有专业的舞蹈教师,就由其他教师,甚至同学、家长顶替,没有舞蹈教室,我们可以利用操场、走廊、课室,没有现成的舞蹈教材,我们可以自编、自选、自学。只有让孩子们先跳起来,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体验舞蹈的魅力,才能唤起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激发舞蹈学习的热情,让孩子们从亲密接触舞蹈开始慢慢培养对舞蹈的热爱之情。因此,我们呼吁全体中小学教育者要树立开展舞蹈美育的理念,让舞蹈美育之花遍地盛开!

二、中小学生的舞蹈美育实践

只有切实的行动才能把美好的教育理念付诸实施,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在中小学实践舞蹈美育。

(一)让每个中小学生都能成为“舞者”

面向全体中小学的舞蹈更注重舞蹈的审美教育,通过舞蹈艺术的熏陶,陶冶孩子们的性情,增强孩子们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的能力。首先,我们要放下专业舞蹈训练的“架子”,让每个中小学生都成为可以跳舞的“舞者”,跳出专业舞蹈训练的条条框框,突出对全体中小学的舞蹈“审美”方面的熏陶,不要因技术技巧动作的炫耀而把大多数孩子拒之门外,我们要用心的去选择符合全体学生接受能力的、挖掘有助于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舞蹈素材,让孩子们敢于舞蹈、乐于舞蹈。

邓佑玲认为,美育不是单纯的对艺术技能的培养,不能只是停留在“技”的层面,只强调对于某方面艺术技能的提高,而没有从人的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角度去考虑,这样就偏离了美育的本质。因此,面向全体中小学的舞蹈美育,不应被舞蹈的技术技巧所牵绊,我们要抓住舞蹈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舞蹈最大的特点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真”“善”“美”,这是一种美的最自然的表达方式。舞蹈可以说是每个人的本能,我们能做的是想办法释放孩子们的天性,让舞蹈能成为他们追求与表达真、善、美的一种能力、一种方式,在具体的实践中,就不能局限于舞蹈知识技能的传授,我們不限舞种、不限风格、不拘泥于舞蹈课室,先还孩子们跳舞的权利,让他们先把舞跳起来!

(二)实践“素质教育舞蹈”课

从2011年开始,北京舞蹈学院院长吕艺生率领团队开展了对素质教育与舞蹈美育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出版了《素质教育舞蹈》丛书。“素质教育舞蹈”它不仅仅是为了如何向孩子们传授舞蹈,它所负载的历史使命从根本上说不是培养舞蹈专家,而是服务于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培育和造就全新的未来中国公民。

“舞蹈素质教育课”是一种新型的舞蹈课程,既是研究解决普通学校舞蹈课程的问题,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方法的课程,它具有综合性的显著特征。素质教育舞蹈动作的产生与开发,便是元素的发现与提炼,讲的故事、读的诗歌中找的动词是元素;看的绘画、听的音乐、运用的体育项目、科技内容也是元素。如何运用、发展、组合这些元素,便是舞蹈创编的过程。这与一切创造发明的过程都是一样的,不同元素的不同排列与组合,形成新的结构,这便是新事物诞生的逻辑。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一个普通的孩子,甚至基本上不接触舞蹈的孩子,仅在一个课时内就可能成为一个舞蹈编创者,他不经意的两个八拍动作完全可能被同学们推举出来成为人人都要学习的动作组合。这种创作过程的体验能把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出来,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也能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吕艺生《素质教育舞蹈》书中所提及的舞蹈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并引起思考。从书里的教学课例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小学的文化、科技、体育、艺术等等领域里都可以挖掘舞蹈素质教育的元素,在这些综合活动里,只要执行舞蹈素质教育的理念,学习操作舞蹈素质教育的方法,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舞蹈活动就可以开展,当然,这种方法是需要学习的。其实,素质教育舞蹈它就像我们比较熟悉的达尔克罗兹与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一样,它更多的是一种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要在观念与制度做调整与改变的情形下得以实施与推广,因此,我们需要从转变观念开始,让孩子们先把舞跳起来,进而去践行舞蹈素质教育。

(三)音乐课程中融合舞蹈美育

借助音乐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舞蹈课,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音乐的同时,丰富舞蹈知识,并让学生懂得融合迁移思维,把潜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力、想象力开发出来,不但能让学校老师发挥自身的特长,又使素质教育舞蹈课内容与音乐新课标的每个学习阶段内容同步,形成音乐课程与素质教育舞蹈课一体化模式。

在普通中学艺术课程改革中,音乐课加入了“音乐与舞蹈”模块,一方面,音乐教师要切实结合教材在音乐课里融进舞蹈内容,另外,在日常的音乐课堂里还有很多可以融入舞蹈的实践操作。比如,在学习歌曲演唱的时候,用舞蹈律动来做歌唱表演就是一种最常见、最容易操作的活动。在不同风格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时候,音乐教师也能很好的结合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做介绍,把一些民族民间舞典型的舞蹈律动和代表性的动作让孩子们学习。在日常的表演活动中,边歌边舞的歌舞表演形式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所以,在音乐课堂里,我们的音乐老师应该担负起舞蹈美育的重任,适时的在音乐活动里给中小学生渗透舞蹈方面的素质教育。

(四)体育活动中融合舞蹈美育

青少年生命力旺盛,对新异事物敏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体育活动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单一的做操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中小学生的需要了。

舞蹈自身具有的集健身、娱乐、放松、动感于一体的魅力让它在一些时段占据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变为了现实。课间操的主要目的是让身体恢复能量,让人从紧张的脑力活动中解脱出来,得以放松和休息,体育、舞蹈等健康有益的形式都可以让学生重新恢复活力,以便更好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因此,我们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融合舞蹈共同发挥他们的作用。让我们寻找更多像鬼步舞那样深受学生喜爱且符合中小学生身体锻炼的内容和方法,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要拓宽渠道,挖掘活动资源、积极引导活动开展,提高学生活动的兴趣和收获更好地活动效益。

在体育活动中除了跳如“鬼步舞”等流行性舞蹈以外,还有像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像民族民间舞到韵律操等等内容、形式都特别合适把舞蹈融入体育活动中开展。戏曲广播体操是借助了戏曲,其实也是借助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位、基本舞姿、基本步伐以及身韵等等典型动作进行创编的,而民族民间舞蹈则是利用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律、基本舞姿、基本步伐等等进行动作组合与创编的,在一套韵律操里面包括了藏族、傣族、蒙古族、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苗族、汉族等民族民间舞蹈最典型的动作素材,在这样的活动里,学生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学习了解中国古典舞和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还能丰富体育活动,并且因变化多样的内容更使人轻松愉悦,这称得上是一举几得的好事。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融合舞蹈素质教育应是我们所倡导的,实践证明这也是可行的。

(五)推广校园集体舞

“校园集体舞”就是在学校里针对所有学生进行的活动,是一种非表演性的适合人人参与的集体性舞蹈,这种舞蹈具有几个特点:第一是动作不宜复杂,学习起来容易上手,适合中小学生快速掌握;第二是在固定的队形上可以重复的交换舞伴来跳;第三是能够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集体观念;第四是可以在舞蹈中培养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国家教育部分别在2007年、2010年力邀全国著名专家、优秀舞蹈教师为全国中小学生量身定制了两套校园集体舞,说是在全国的中小学实行,但是事实上推广活动并未在全国上下中小学遍地开花,积累了不少专家、行家的智慧才凝练出一部校园集体舞,是专门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做的舞蹈,本应该在所有中小学推而广之的好教材,为什么在本该遍地开花的美好愿景中销声匿迹了呢?因此,我们不应把耽误的舞蹈素质教育责任推给没有好的教师,没有好的教材,没有好的场地等等客观原因,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上面。希望通过本文为我们的中小学舞蹈美育大声呼吁:留一些时间、让一些空间给我们的孩子们先跳起舞来!让他们能在快乐的舞蹈中茁壮成长!最后,让我们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携手走出中小学舞蹈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DB/OL].2016.

[2]趙晓勇.小荷才露尖尖角—— 浅谈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舞蹈,2005(01).

[3]李明珠.校园舞蹈在盛夏里绽放——“舞蹈进校园”项目推动中小学舞蹈教育普及化进程[J].艺术教育,2016(07).

[4]吕艺生.素质教育舞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5]黄娟,朱聃.素质教育视野下的上海中小学舞蹈教学[J].艺海,2019(04).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中小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