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园春里鸣脆笛,市井巷内吟蚕歌

2021-06-28毛云岗

艺术评鉴 2021年9期
关键词:技术要点

摘要:由中央民族乐团笛子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王次恒先生创作的曲笛独奏曲《桑园春》,乐曲采用浙江省杭嘉湖平原一带民间蚕桑歌谣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乐曲旋律优美柔和、秀丽委婉,表现出美丽清秀的江南水乡风景和淳朴温柔的江南民族风情,乐曲以优美如歌的音调为我们描绘出杭嘉湖地区桑农蚕户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生产劳动生活。文章以蚕桑笛曲《桑园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音乐专业理论、文学、民俗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等交叉学科,对其在音乐形态和技术要点方面进行详实地分析和研究,从而能使更多的人们关注和传承我们悠久灿烂的环太湖地区蚕桑音乐文化,同时能够与国内外众多笛子爱好者共同商榷我国高深独特的笛子音乐创作和演奏艺术,以其使我们的非遗项目得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得以弘扬和发展。

关键词:蚕桑音乐  蚕桑笛曲  桑园春  音乐形态  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9-0050-06

《桑园春》是由中央民族乐团笛子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王次恒先生创作、并由王次恒先生精彩首演的曲笛独奏曲,乐曲采用浙江省杭嘉湖平原一带民间蚕桑歌谣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王次恒先生出生于江南水乡腹地——杭州,从小对清新秀丽、委婉柔美的江南水乡音乐耳闻目染、心领神会,在江南民间音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诸多感悟。《桑园春》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柔和、秀丽委婉,表现出清丽秀美的江南水乡风景和淳朴温柔的江南民族风情,乐曲以优美如歌的音调为我们描绘出环太湖地区桑农蚕户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生产劳动生活场景,描绘出他们对水墨江南家乡的热爱和获得蚕桑农业大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如今民间表演蚕桑歌舞者极少,这一国家级的非遗项目亟待我们音乐工作者进行研究、保护和传承。为此作者以这首笛曲作为环太湖地区蚕桑音乐的主要研究对象,撰文分析其音乐形态及演奏技术要点,从而能使更多的人们关注和传承我们悠久灿烂的环太湖地区蚕桑音乐文化,同时也能够与国内外众多笛子爱好者共同商榷我国高深独特的笛子音乐创作和演奏艺术。

一、蚕桑笛曲《桑园春》音乐形态分析

《桑园春》这首乐曲带有浓郁的江南山歌音调,本人经过多次聆听和仔细研究,认为该首曲子的旋律风格与浙江省嘉兴桐乡市和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乾元镇等地的蚕桑歌舞小戏“扫蚕花地”“桐乡蚕歌”和“嘉善田歌”的音乐风格极为相似。乐曲仍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民族七声清乐E羽调式”(加入“清角fa”和“变宫si”),在慢板与快板之间出现了上行五度音程的转调(“E羽”转“B羽”),音调清新秀丽、典雅委婉,富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味,乐曲的曲式结构为常见的带有再现的“复二部曲式”。

引子部分(E羽-A角-D徵-G宫-A商-B角-E羽,自由辽阔的散板,表现出清新秀丽、江南优美如画的桑园春色)+A部主题(a段音乐,E羽-B角-A商-G宫-D徵-E羽,摇曳舒缓、柔美玩转的采桑生活场面+b段音乐,分解和弦形式,华丽流畅、轻松愉快的蚕桑劳动画面+c段音乐,B角-A商-G宫-D徵-B角-A商-D徵-E羽,清丽委婉、纵情歌唱的蚕农桑民精神面貌)+B部主题(a段音乐,E商-A徵-#F角-E商,热情活泼、开心喜悦的心情)+b段音乐,E商-A徵-E商-E角,欢快跳跃、轻歌曼舞+c段音乐,E角-B羽-G清角,舒展豪迈、饱满热情+a1段音乐,不完全再现a段音乐主题、跌宕起伏、欢快热烈)+华彩乐段(“B羽调”过度到“E商调”,华丽婉转、起伏多变)+A1部主题(对A部主题a段音乐的不完全再现,抒情优美、如何委婉)+尾声(悠扬宽旷、流连忘返)。

(一)引子主题音乐形态分析

引子主题是一个自由辽阔的散板,以二分附点音符、全音符和四分音符组成的宽松舒展的节奏音型,由“E羽-A角-D徵-G宫-A商-B角-E羽”的调性发展过程,通过三度音程发展到四度音程平稳跳进、再发展到八度音程扩张的大跳,塑造出一个起伏多变、曲折委婉,且具有江南民间蚕桑歌谣风格的旋律线条,笛子采用“全按作re”的把位演奏出G调的调高,通过曲笛清丽秀美、圆润恬静的音色,并运用下滑音、长颤音、前倚音和大连音等演奏技巧,為我们展现出绿树成荫、风景如画的江南桑园春色,描绘出“鱼米乡,水成网,两岸青青万株桑,满船银茧闪亮光”的美妙江南采桑养蚕画面。

(二)A部主题音乐形态分析

A部主题是一个3/4节拍构成的旋转摇曳、律动活跃的旋律音调,共有a、b、c三个乐段组成。a段音乐是一个富有律动感的音乐主题,乐曲是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和二分附点音符组成的舒缓宽松的节奏音型,由“E羽-B角-A商-G宫-D徵-E羽”的调性发展过程,通过三度音程、五度音程和七度音程等音程的扩张发展变化过程塑造出一个委婉如歌、柔美抒情的江南蚕歌音乐主题,笛子具备清澈秀美、圆润清丽的音色,运用南方曲笛当中的“叠音、打音、颤音、连音、前倚音、上波音”等演奏技巧,为我们描绘出摇曳舒缓、柔美如歌的环太湖地区蚕农桑民采桑养蚕的劳动场面;b段音乐是对a段音乐的加花变奏,以连续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组成的“长短交错”的节奏音型,通过分解和弦式的旋律运行模式,音区有所下降。由“B角-A商-G宫-D徵-B角-A商-D徵-E羽”的调性发展过程,曲调变为柔和低沉,笛子运用浑厚柔和、委婉低沉的音色,运用连音、打音、颤音、前倚音和上波音等演奏技巧,塑造出一个江南蚕歌“吟唱乐段”,表现出水波荡漾、蚕船摇曳、桑园飘逸的江南蚕桑劳动场面,表现出蚕农桑民以苦为乐、自娱自乐的乐观主义精神;c段音乐是由二分附点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的舒展开放的节奏音型,通过“E角-B羽-G清角”的调性发展过程,由三度音程、四度音程、七度音程以及八度音程等扩张跳进组成高低多变、婉转起伏的旋律线条,音乐舒展豪迈、饱满热情,笛子运用清澈透明的音色,运用短促干净、富有弹性的“单吐音”技巧,同时运用流畅连贯、行云流水般的“连吐音”技巧,配以颤音、倚音等装饰性的技法,塑造出一种软硬兼顾、刚柔并济的音乐风格,表现出蚕农桑民对蚕业丰收的纵情歌唱和对太平盛世幸福生活的赞美和颂扬之情。

(三)B部主题音乐形态分析

B部主题是一个转调性的快板乐段,笛子在此采用上行五度“全按作so”的把位演奏出D调的调高,该部主题由a、b、c、a1四个乐段组成,a段音乐是一个欢快热烈的小快板,由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组成的紧凑密集的节奏音型,并多次出现切分音节奏,音区有所升高,出现了高音“so”(a2),由“E商-A徵-#F角-E商”的调性发展过程,音调变得明亮热情、欢快活泼,笛子以清澈明亮、饱满热情的音色,运用双吐音、单吐音、小颤音、三吐音等演奏技巧,为我们展现出一副轻歌曼舞、欢欣喜悦的热闹画面,表现出蚕农桑民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和庆祝蚕业大丰收的喜庆景象;b段音乐由连续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密集而热闹的节奏音型,通过“re”(e1-e2)、“mi”(#f1-#f2)、“do”(d1-d2)、“la”(b1-b2)等几个音符,相互间八成音程的大跳,在“E商-A徵-E商-E角”的调性发展过程,笛子以清脆激越的音色,运用灵巧轻快的双吐音,演奏出一个热烈欢腾、热情奔放的音乐主题,表现出江南蚕农桑民在丝竹乐和打击乐伴奏下跳起轻盈欢快的舞蹈、唱起热烈豪放的蚕桑丰收歌,展现出一副载歌载舞、歌舞升平的热闹画面;c段音乐仍然延用了a段音乐欢快热烈的速度,以四分附点音符和全音符组成的舒展宽广的节奏音型,通过四度音程、五度音程和六度音程的大跳,由“E角-B羽-G清角”的调性发展过程为我们塑造出一个自豪舒展、热情豪迈的音乐主题,笛子以热情饱满、清脆亮丽的音色,运用前倚音、下滑音、小颤音、上波音、叠音、打音等南方曲笛的演奏技巧,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粗犷豪放、豪情歌唱的主题音调,表现出江南蚕农民桑纵情歌唱自己美丽的家乡和丰硕的蚕业成果;a1段音乐是对B部主题a段音乐的不完全再现,速度逐渐变快、力度逐渐变强,乐段后半部分出现了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急促密集的节奏,通过二度音程、三度音程和四度音程的“上行模进”,塑造出一个更为热烈奔放的音乐主题,笛子运用饱满热情的音色,采用“双吐音技巧”为我们展现出一段热情洋溢的旋律音调,再次展现出蚕农桑民热烈而紧张的蚕业劳动生活场面。

(四)华彩乐段音乐形态分析

在一段热烈欢快的B部主题之后,音乐进入了辽阔悠长、舒展自由的华彩乐段,即连接部主题音乐,以四分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长短分明、错乱有致的节奏音型,出现了高音区“fa”(g2)、“so”(a2)、“la”(b2),通过分解和弦式旋律走向和四度音程下行模进组成的曲折婉转的旋律线条,笛子采用清澈激越、清脆亮丽的音色,运用快速级进、上下流动高难度的“大连音” 技巧、交叉指法演奏,为我们演奏出一段华丽流畅、连贯自如、上下起伏的音乐主题,表现出景色秀美、气候适宜、桑园成荫、蚕茧满船的一派江南水乡蚕桑作业景象。

(五)结束部分音乐形态分析

结束部分的音乐主题再现了A部主题a段音乐的主题乐谱,虽然旋律线条未曾改变,但是此时的音调变为轻柔缓慢、舒展典雅、清晰流畅,笛子通过柔和圆润、轻盈飘逸的音色,再次运用曲笛当中的颤音、叠音、打音、前倚音、上波音等演奏技巧,表现出一歌抒情优美、委婉秀丽的音乐风格特征,抒发出江南蚕农桑民缅怀当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对未来蚕桑业的发展前景充满着满怀的憧憬和向往,乐曲在安静祥和、流连忘返的音乐情绪中结束全曲。

二、《桑园春》技术要点研究

《桑园春》这首曲子是中央民族乐团王次恒先生采用江南蚕桑歌谣音乐作为素材创作的一首笛子独奏曲,该乐曲处处体现出浓郁的江南音乐特色,把江南秀丽委婉、抒情优美的音乐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乐曲在演奏技术方面基本上以南方曲笛“叠”“颤”“增”“打”等演奏技巧以及曲笛音色表现为主,为了使大家能够演奏好具有江南蚕歌音乐风格的《桑园春》乐曲,在此笔者谈一下关于演奏技术方面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一)练习好曲笛的音色

刚才讲过,《桑园春》这首曲子主要体现出南方曲笛的演奏音色,为此我们要刻苦练习好曲笛的音色,众所周知,曲笛的音色一般情况下是一种清新秀丽、委婉纯净、清脆饱满的,所以为了达此目的,建议大家平时要多练基本功,主要体现在长音的训练,主要以D调曲笛来练习,从低音的“so”到中音的“do”“mi”“so”再到高音的“do”“mi”“so”,组合起来顺序就是“so”“do”“mi”“so”“do”“mi”“so”,在练习的时候,吹出来的每一个音一定要做到干净、平整、悠长圆润,练习不同音区长音的时候,我们所把控的环节也有所不同,练习低音区长音“so”到“do”的时候,注意使嘴巴放松、口腔打开、风门扩大、气流角度缩小、气流速度要缓慢,使低音区達到饱满圆润、干净浑厚的音色效果,其次对笛膜松紧也有要求,一般情况下吹曲笛低音区比较多的时候,尽量将笛膜贴的松弛些、笛膜纹路多一点(一般3~4条),使笛膜震动的时候有江南水乡那种“水灵灵”的感觉;除以上环节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吸气、呼气的要领,吸气的时候我们用鼻子和嘴巴同时慢慢的吸,气息吸足了之后,再通过横膈膜和风门大小将气息舒缓的吹出,尽量做到“吸气如嗅花,吐气如抽丝”的感觉和方法;练习中音区的时候,尽量要做到风门、口腔、气流压力的大小要适中,气流角度大概控制在60度左右,吹出来的每一个音符一定要干净、圆润、平整、细长;在练习高音区的时候,尽量做到气流的角度扩大(角度大概在75度~90度之间)、口腔压缩、风门缩小、气流速度增大。总之,无论在练习低音区、中音区还是高音区的长音时,我们都要做到吸气要缓慢、吹气要舒缓、气流要集中、声音要干净平整、饱满圆润等,最终达到清新秀丽、委婉纯净、清脆饱满的曲笛音色。

(二)牢固掌握《桑园春》每个乐段中的各类演奏技巧

在《桑园春》的几个部分当中分别运用了舌头和手指上的各类技巧,这些技巧对音乐的表现和乐曲的意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有滑音、叠音、打音、上波音、颤音、前倚音等手指技巧,同时还运用了单吐音、双吐音、三吐音和连吐音等口舌类技巧,这些手指技巧和舌头技巧的加入,使乐曲《桑园春》在表现风格和意境塑造上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在引子主题和A部慢板主题当中,主要运用了下滑音、小颤音、前倚音、上波音等手指技巧,我们在练习滑音技巧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手指滑行的动作和时间,在出现“do-la”的滑音时,我们尽量用半孔的“do”,同时一定要注意半孔的“do”音准、“do-la”之间滑奏的时值和滑奏的力度,下滑音时力度逐渐减弱、气流角度逐渐减小;上滑音时力度逐渐增强、气流角度逐渐增大,上滑音和下滑音主要出现在乐曲引子和慢板当中,其主要出现的音符是“so”-“mi”的下滑音、“do-la”的下滑音以及“mi-so”的上滑音、“la-do”的上滑音;小颤音技巧在乐曲慢板当中出现的比较多,练习时我们要做到密集短促、轻巧灵活,同时要考虑到音符本身的吐奏与连奏的运用,不要顾此失彼(只顾及小颤音,而忽略吐奏),这样会导致音符不清楚、节奏不清晰,另外在吹奏小颤音技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遵循乐曲当中原有节奏和音符时值的前提下进行颤动,手指在颤动时也要注意手指按孔的准确性和音准的把握;在练习叠音技巧的时候,一定要与小颤音区分开来,叠音和小颤音最大的区别在它的过程和时值,叠音是在三个音符上进行,将三个音符合并在吐奏的这个“点”上完成的,时值比较短,小颤音也是在一个音符上去完成的,但是它是通过若干次的颤动,达到很密集灵巧的效果,所以我们在吹奏叠音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叠音的过程、手指运行的长短以及手指动作流利程度;在练习打音技巧的时候,主要是手指要在原音孔的基础上富有弹性的用力敲打,从而奏出一种跌宕起伏、弹性十足的音响效果,我们在做打音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手指的力度和音符时值的长短,在做打音之前一定要将手指充分的抬高,手指用力向所在音孔上敲打后应立即抬起,造成一种“反弹”的效果,听起来铿锵有力、弹性十足、跌宕起伏;我们在练习单吐音、双吐音、三吐音和连吐音等舌头技巧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舌头的动作(单吐即“吐”、双吐即“吐库吐库”或“特克特克”、三吐即“吐吐库”或“特特克”)。连吐音主要出现于乐曲的华彩乐句和引子当中,吹奏时只吐奏第一个音,后面的音符不需要再吐,吹奏十六音符短促的连吐音时(如:前面两个十六分音符连奏,后面两个十六分音符吐奏或者前面两个十六分音符吐奏,后面两个十六分音符连奏)一定要做到舌头动作的准确性,一般在缓慢抒情的时候,采用连音与单吐技巧相结合,在快速热烈的情况下,一般采用连音与双吐技巧相结合;三吐音主要出现在乐曲的快板部分,在吹奏连续三吐音的时候,舌头尽量缩短、用力轻柔,同时要学会在三吐过程中运用抢气的技巧,做抢气技巧的时候,要注意抢气的位置是在前面八分音符和后面两个十六分音符之间,以最快的速度吸进去,抢气时控制好前八分音符的时值要极短,留出空间吸气,紧接着立即把后面两个十六分音符演奏出来。以上舌头和手指的演奏技巧,有待于我们平时单独加强训练,当我们把每个技巧练熟并掌握牢固之后,再有计划、有目的、合理的运用到乐曲《桑园春》的引子、慢板和快板当中去。

(三)了解并掌握江南蚕桑音乐风格特征

《桑园春》这首乐曲取材于江南蚕桑歌谣的音乐风格,为了在演奏《桑园春》时能够更好的体现出这一风格,我们平时一定要多听、多看有关江南蚕桑歌谣方面的音乐作品,从中领悟其中的音乐意境和风格特征。比如湖州当地流传的蚕桑音乐《扫蚕花地》《赞蚕花》《撒蚕花》《蚕花谣》《湖丝阿姐》《蚕桑歌谣》《轧蚕花》等;桐乡地区流传的《桐乡蚕歌》《扫蚕花》《生种》等;德清新市流传的《蚕桑舞》以及电影“蚕花娘娘”中的主题曲《蚕花姑娘心向党》等。除此之外,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尽量赴浙江湖州、桐乡、杭州、德清、新市、乾元、和孚、善涟、双林、盛泽、震泽等地现场聆听当地民间艺人表演的蚕桑音乐,并现场感受和采访,同时可以在他们那里获取有关蚕桑音乐的乐谱、图片、录音等资料。这些音乐的视听、民间的采风以及乐谱图片资料的收集,对我们掌握好《桑园春》这首乐曲起到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次为了能够更好的演奏并把握好乐曲《桑园春》的风格,我们还要多看多听多积累、多关注关于江南丝竹、江南民间歌舞、江南苏州弹词、越剧、桐乡花鼓戏、绍兴的《莲花落》、江南歌舞小戏以及湖州的湖剧等民间音乐。

(四)多观摩、多聆听、多学习原作曲家王次恒老师和青年笛子演奏家马云鹤的精湛演奏

《桑园春》的曲作者王次恒先生是浙江杭州人,为中央民族乐团著名笛子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从小随南派笛子宗师、浙派笛子艺术的创始人赵松庭先生学习笛子,在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中多次获奖,他的笛子演奏技术娴熟、音色甘甜、典雅华丽、韵醇厚味,成为浙派笛子艺术的主要传承人,《桑园春》是他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品,在他录制的个人演奏专辑、举办的个人音乐会和笛子专业讲学中,他都会把《桑园春》列入其中,如今已经成为南方曲笛的一首经典作品。我们要多观摩、多聆听、多感受王次恒先生对《桑园春》的精彩演奏,从中汲取精华,不断提高自己。另外,还有一位年轻的笛子演奏家马云鹤女士,她对《桑园春》的演奏音色非常出色的,她对其中的音色控制、艺术处理和风格把握均做到精致,网上有她在台湾的一次独奏音乐会上对《桑园春》的演出视频资料,我们也可以多聆听、多观看、多感悟、多学习、多提高。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蚕桑笛曲《桑园春》在曲式结构、节奏、节拍、调式、调性、织体结构、音色特点、演奏技巧、表现意蕴等音乐形态方面进行详细专业的逐段分析和研究,对每一部分所描绘的音乐情景和场景画面也做了个人理解性的总结,同时根据自己的演奏体会和教学感悟,结合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在演奏技术要点方面做了经验性的论述与总结,以期能够与国内外专家同行共同商榷、相互探讨环太湖地区悠久灿烂的蚕桑音乐风格特征,并在笛子音乐作品创作和演奏方面也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能够与大家共勉。由于能力和时间有限,文中所谈之观点未免有不足和待议之处,也欢迎广大专家同行撰文切磋、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们共同为传承文明国家的非遗文化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毛云岗.笛韵探幽——笛子艺术研究文萃[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毛云岗.环太湖地区蚕桑音乐形态与生产劳动关系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05).

[3]徐春雷.桐乡蚕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4]费利平.德清扫蚕花地[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

[5]祝汉明,徐春雷,褚红斌.含山轧蚕花[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

[6]毛云岗.谈“氣流速度”在笛子演奏中的重要作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03).

[7]毛云岗.论笛子演奏中的“沉”与“净”[J].人民音乐2010(07).

猜你喜欢

技术要点
桥梁变截面箱梁挂篮悬浇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
建筑节能改造中内保温构造技术设计与技术要点分析
建筑幕墙工程监理的关键点与技术要点分析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