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与复魅
2021-06-28赵明辉
赵明辉
摘要:魏晋是华夏美学的黄金时代。文艺自觉和个性绽放成为时代主题,书法艺术被注入勃勃生机。神采飞扬,意象伸张,思想解放促进了魏晋书法理论的生发,世家文化推动了书法美学发展。书有玄道,意由心生,书法卸掉了功利性的枷锁和世俗的羁绊,复返自然的本真。超越艺术的范畴,成为个体生命的体现。俯仰天地,顾返本心,魏晋既是书法文人化的肇端,也是书法美学自觉化的关捩。书作的艺术性和人文性彰明较著,形下之器和形上之道空前的迸发。
关键词:魏晋书法 玄学 美学 神韵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9-0035-03
一、书法美学的滥觞
书法美学肇基于先秦。《周礼》关于“六书”阐述,是中国书法理论的最早記载。东汉末年书法艺术真正形成,主流审美思潮发生明确的转向。以曹丕为代表的统治者对文化精神和艺术的本体价值肯定,极大的推动优秀文化的发展。随着礼教对艺术的束缚日益减弱、书法世俗层面上的功利性也在逐步消解,为书而书成为可能。书法的自觉,成为历史的必然。魏晋书法在两汉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书体演变基本完成,大量的世家大儒投入到了书法风格的创新之中,奠定了书法艺术深厚底蕴。书法美学属于思想史的范畴。玄学的思想和审美观念对魏晋书法的嬗递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书法理论的扩充,促进书法家风格的确立和艺术的传承。世家文人轻轩冕,重清修,悠游山水,清谈雅集的处世哲学,促进了书法艺术与书学理论的交流发展。
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饱含深邃意境,兼有审美和实用双重属性的抽象艺术。书法艺术发展有其自身演进的规律,人对书法的认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以表象性为特色。先秦时期的文字,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旌功颂德的载体,甲骨文、大、小篆更多是出自工匠之手,书法的线条美掩映在工艺雕刻之中,难被时人所感。书法的艺术性根本上从属于实用性的规范,书法之美大略游离于审美视域边缘,遑论独立。有秦一朝对文字统一的标准规范,客观上在一定程度里限制了书法向多元化的发展。汉末草书的兴起,书法自觉化开始萌芽,地位持续走高,逐步独立成为一门新兴的艺术。魏晋复杂的社会环境,容易催生复杂的社会心理,形成独特人格,文化向多样化生发。视觉艺术的形态不受桎梏,书体也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篆隶融合,杂糅共生,楷书走向成熟,章草向今草过渡,行书步入巅峰。书写载体更加丰富,金、石、绢帛、简、纸等等皆有作字。书作的功用越来越广,写经、铭功、信札、公文……应有尽有。“大一统”形式的土崩瓦解,群体认同让位于个体意识,书法美学的发展迎来了多元化发展的契机。
二、魏晋文艺的辉煌
(一)思想解放
战乱频仍,国祚更替,魏晋时期的中国再一次进入大分裂时期。仕途弗畅壮志难酬,世家文人或遁入玄门,或归隐山林,灵魂和肉体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玄学是魏晋思想的重要命脉。门阀士族的文化是玄学大行其道的温床。魏晋名士清谈世事,言少而意周,率真且质朴,颇具古人风。此时此刻,活泼自由的行草最得晋人青目,蕴藉风流,尤以韵胜,包含着朴素的阴阳辩证关系,深富玄道菁髓。书圣王右军自幼笃信玄道,深受玄学浸淫,曾亲撰《黄庭经》经卷赠予山阴道士。时至今日,其修道食药,坦腹东床的典故仍旧不绝于耳。人们耳熟能详兰亭雅集就是一次士族文人谈玄论道的思想论坛。思想的空前自由,给士族书家恣意挥洒的舞台。文人们借用信札杂糅的字体来彰显气质个性,书作面貌往往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新体、变体层出不穷。譬如右军的《丧乱帖》就是体势间杂,三体混用,真草行错落有致,妙趣天成。在书法史中魏晋名家,天然无饰、才气横出、率真潇洒,尽显时代风流。
(二)文艺的繁荣
民生凋敝与文艺的极大繁荣形成鲜明反差。社会动荡,思想解放,多元文化激荡,涌现了大量的思哲学名宿、文坛巨擘和艺术大家。首先,文学上出现了“三张”“二陆”“两潘”等伟大诗人,和傅玄、傅咸、张华、成公绥、夏侯湛、皇甫谧孙楚等一流的作家。产生了以左思《三都赋》,阮籍《大人先生传》,李康《运命论》,刘伶《酒德颂》,杜预《善文》,鲁褒《钱神论》干宝的《搜神记》、裴启《语林》为代表的惊世之作。其次,在文艺理论方面有陆机《文赋》曹丕《典论·论文》、嵇康《声无哀乐论》《琴赋》,阮籍的《容乐论》等等重要美学典籍。第三,在艺术创作上更是有顾恺之《女史箴图》,二王的《兰亭序》《十七帖》《鸭头丸帖》《丧乱帖》等千古佳作问世。第四,先秦关于书法的论述,都是只言片语,散见与各类典籍,已知人类最早专门论述书法理论的文章是东汉崔瑗的《草书势》。随着世家大儒的加入,书法理论研究空前繁荣,涌现出《隶书体》《四体书势》《草书状》《笔阵图》《书论》等等不朽的著作不胜枚举。堪称百代标程,为万世所景仰。
(三)本体自觉
艺术是人类进步的先导。艺术家精神自由,思想活跃,内心澄明,目光敏锐,充满激情是社会发展的先锋。政治混沌、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却是民族精神史上的春天。汉代独尊儒术,民众的思想和内心遭受过分压抑,许久得不到宣泄。随着革命与动乱接踵而至,各种新观念应运而生。魏晋时期既是个体意识觉醒的时期,也是艺术本体自觉的年代。政治动荡,社会萧条,激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大变革。上层建筑的激烈震荡,对宏观世界的文化史和微观层面的魏晋美学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魏晋时期不仅出现了新的形式,还确立了发展的规范准则。书法实践蔚然成风,书法理论体系逐步确立起来,实现了从“‘附庸美向‘自由美”跨越,彻底成为美学研究的范畴。人的主题被时代和主流价值观所肯定。文的自觉在于用形之下的客观物象形象来谈玄论道,摹景状物。魏晋书家对书论“立言”的自觉重视,体现了艺术家群体的觉醒。
(四)世家盛况
魏晋士族登上政治舞台,门阀制度春秋鼎盛,庄园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安逸的生活,奠定了士族放浪形骸,游弋山水的物质基础,也给予了他们清言玄远顿悟人生的闲暇。魏晋书家的通过生态度境界与笔墨的互文,在主体客体化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客体主体化的转变。门阀世家对社会资源的垄断地位,决定了其在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世家文化自然而然上升成彼时的主体文化,书法成为门阀士族最为珍视的社会价值。书法世家是魏晋书坛最为独特的风景。并产生了大量声名烜赫书法世家,尤以琅琊王氏、兰陵萧氏、陈留江氏等声名藉甚。门阀书家社会地位举足轻重,经济实力富甲一方,家族文化赓续绵延,书学造诣卓荦不群。“书圣”领衔的“八王”郗鉴为首的六郗、庾亮担纲的四庾、谢尚扶携的三谢更是世家中的佼佼。其中很多都成为门阀领袖和书道权威。西晋沿袭了东汉以书取仕铨选方式,并新置书博士,书法官学的反复废立和书育私学的博兴促进了书学重心向世家转移和承继。因为前贤的手迹绝大部分掌握在魏晋世族的手中,客观上决定了许多不世出的书家只能诞生在门阀世家的环境之中。雄厚的艺术功底,丰沛的情感体验、闳廓的文化精神。随着门阀士族意志上升为社会主流价值,先秦不被看重的书法被魏晋名士吸纳入上层文化,成一时显学。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薪火相传,成为后学圭臬和传世之宝。
三、书法美学的绝唱
(一)“气韵”风尚
晋人尚韵,独立特行,追求“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态度。不溺于物的精神自由,阐明了其美在“神韵”要津。萧肃清举,简淡天真,源自士族阶层固有的文化自信。通过自然复魅,重新认知山川造化,通过人物品藻评赏先贤臧否人格,重构门阀士族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或许这就是华夏美学精神内核。书法是极具灵性的艺术形式,观者能够透过文字线条,墨色,洞悉书家的精神气度和本初之心,揣摩作字时的思绪和情愫。“形神统一”是书画一律的内在需要,潇散自然也罢,妍媚流畅也罢,都源自晋人对“神韵”的追求。纳自然之浩气,得玄元之灵清。
(二)“形神”飞扬
“书道之要,先期神采,再求形质,兼取者便能超脱古人,独步天下”南齐王僧虔此语道破魏晋书法的玄机。筋书丰骨,象相其形,风韵悠然,涉笔成趣。“形”“神”皆备内质奠定了魏晋门阀世家阶层文化的书道核心。线条、墨色、章法等形态学上的特征构成魏晋书法共性美的“形”;创作者内在精神与气质情感造就了魏晋书法个性十足的“神”。一切表象皆是书家无限生命力的透达。玄学“虚静”的精髓在王羲之“凝神静思”的习书之要中得到肯定的确证。唐代楷书弥漫的端宁和的气度与魏晋美学余续密不可分。虞世南更是开宗明义的指出:“书于至道,不以目取,不以力求弗涉浮华,唯期心悟神遇,方可得也。”这也暗合老庄“无为”则“神畅自若”“气通”则“化形自达”的道理。晋人对线条形态和墨痕质感外在变化的重视,映衬了书写者精神世界。气脉贯通,心手相应。
(三)“意象”伸张
“诗言志,象尽意”。自古意境就是华夏美学核心,曹魏时期的王弼第一次的提出“得意忘象”美学观点,这是史籍记载中最早把“意”“象”相辩证结合起来的认识。形质之美是两晋书家对书法美学的无上追求。顾恺之对“传神写照”的注重,反映了玄学”得意忘形“的观点。其“迁想妙得”的绘事主张就是对意象的极力成全。王羲之率先在书法中建立了“意”的美学理念。他的《自论书》曾说:“意乃笃好,书之至难 ,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其《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也重申了“字由心画,意在笔先”的书道宏旨。观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字形奇异新颖,点画圆润灵动,笔意妙不可言。笔墨线条中凝结着意趣和感情,自然美与精神美高度融合。魏晋书法美学体现了时人的感性特征和对自然的眷恋。
(四)精神复魅
戢鳞潜翼,避世墙东,饱受时局夹磨的士族书家,产生了疏离朝堂,避世圖存的思想。对政治不满外化为行为的放达,对精神领域的追求实现自我人格解放。蔑视礼法、清谈老庄,时人对神韵理念的倚重,在美学层面格外凸显。温文尔雅的名士、清玄恬淡的意境,放浪形骸的自由……魏晋时期一个天真烂漫令人神往的时代,是历代书人对人书合一理想的憧憬。书法被注入勃勃的生命力。卸掉了功利性枷锁,返回书法的自然状态,没有了世俗的羁绊,恢复书法的本真面貌。玉管圆毫,素尺雪缟,线条清晰有力筋脉相连,章法浑然天成。 视觉体验和内在情感都深受玄学崇清尚神思想的影响,书法超越艺术的范畴,成为个体生命的体现。书法业已成为书家人格本体的真实外化和心灵自由驰骋的镜像。亲近自然,孜孜以求,谛听千古足音,触摸山川溪流。书法做为世家文人的精神寄托,自然而然的打上了上魏晋风骨的纯真印记。
四、结语
魏晋时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启蒙时代,是中华民族追求人性解放和文化觉醒的里程碑。魏晋是文艺空前繁荣的时代,魏晋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桂冠。门阀世家文化推动了书法美学发展。晋人很早就认识到书法艺术的价值,对书法教育更是十分重视。书论的完善是魏晋美学思想成熟重要表征,其绵延不绝延续至今的史实表明了其理论扎实和学养的根基。魏晋书家既是书写技法的实践者,也是书法美学理论的缔造者和探究者。魏晋审美心理对后世美学发展影响深远。魏晋时期既是书法文人化的肇端,也是书法美学自觉化的关捩。书作的艺术性和人文性彰明较著,形下之器和形上之道空前的迸发。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美学思潮的演变产生泓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文功烈.魏晋南北朝书法美学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邬锡鑫.魏晋玄学与美学[M].北京: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6.
[6]张家梅.言意之辩与魏晋美学话语生成[M].长沙:岳麓书社,2007.
[7]李青春.道家美学与魏晋文化[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8]马祥和.从晋“韵”到唐“法”——书法审美观念的嬗变[J].中国书法,2018(05):189-190.
[9]兰浩.魏晋书法与“心手两忘”[J].书法,2015(06):116-117.
[10]谢安辉.从师法到家法——魏晋书法世族形成的社会意义[J].中国书法,2017(20):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