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小儿熏退散熏洗对小儿外感发热的干预效果*
2021-06-28赖敏叶永带
赖敏 叶永带
外感发热,古代常称之为“寒热”,是指感受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脏腑的阴阳失调,体温的理性升高,主要表现为烦躁、面赤、恶寒[1]。小儿外感发热是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症,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抗邪能力弱,热邪传速快,易使邪气盛而壮热,更有甚者会出现热极生风的现象,患儿的生长发育也受到一定的影响[2]。据有关调查显示,以发热为最初症状的儿科疾病约占50%[3]。呼吸道感染大多是因病毒感染而产生,若不能及时控制病毒,会致使患儿反复出现发热。此外,部分家长为了给患儿退热,减轻感冒症状,还会滥用抗生素和退热类药物,这种行为不仅会使病程延长,细菌抗药性增加,还会损害患儿的肝肾功能[4]。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成为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选取在本院就诊的小儿外感发热患儿90例,观察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小儿熏退散熏洗对小儿外感发热的干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小儿外感发热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5]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外感发热诊断标准的患儿;(2)对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反应;(3)6岁以内。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障碍;(2)造血系统障碍;(3)体温大于41 ℃;(4)临床资料不完整。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0.7~5岁,平均(2.85±0.70)岁,病程0.5~36 h,平均(18.25±5.90)h,体温38.0 ℃~40.2 ℃,平均(39.10±0.34)℃;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0.7~6岁,平均(2.90±0.73)岁,病程0.4~37 h,平均(18.70±5.97)h,体温 38.1 ℃ ~40.1 ℃,平均(39.10±0.31)℃。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书。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西药治疗。方法:头孢克洛(生产厂家:湖南百草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375 g;批号:国药准字H20041606)抗感染治疗,3次/d,10 mg/(kg·次);利巴韦林(生产厂家:河南九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0 mg;批号:国药准字H20066610)抗病毒治疗,2次/d,5 mg/(kg·次),连续治疗 3 d。
给予观察组患儿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小儿熏退散熏洗治疗。处方:(1)暑湿症,10 g扁豆花,10 g香薷,10 g厚朴,15 g连翘,15 g金银花。忌生冷、油腻食物;(2)风寒,6 g炙甘草,10 g川芎,10 g柴胡,12 g羌活,12 g桂枝,12 g白芍。可以饮热汤、姜汤助汗;(3)风热症,5 g甘草,6 g薄荷,12 g紫花地丁,12 g牛蒡子,15 g蒲公英,15 g连翘,15 g金银花。
药浴操作方法:(1)用2 000 ml清水将药物浸泡,用大火煮沸,后用文火继续煎熬10 min,将药液滤除,并按以上方式连续3次煎煮;(2)按适当比例加入凉水,保持39 ℃的水温,再将兑好的药液倒入浴盆;(3)将患儿全身浸泡在药液中,淋洗没有浸泡到的部位,5 min后,对大腿外侧、腰背部重点擦洗,注意全程保温;(4)药浴时间:1次/d,20 min/次,出汗即可。结束后,患儿全身用温水(37 ℃)淋洗,并用毛巾擦干,连续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起效时间、退热时间、住院费用,分析并比较两组各时间段体温、体温降幅变化。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48 h内,体温已正常,临床体征消失;显效:治疗后48 h内,体温已正常,临床体征得到有效改善;无效:治疗后48 h内,患儿体温、体征无任何变化[6]。总有效=治愈+显效。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40例,显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治愈26例,显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P<0.05)。
2.2 两组起效时间、退热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的起效及退热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起效时间、退热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s)
表1 两组起效时间、退热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s)
组别 起效时间(h) 退热时间(h) 住院费用(元)观察组(n=45) 1.72±0.13 41.84±4.33 641±125对照组(n=45) 1.98±0.15 52.46±4.34 1 011±127 t值 8.786 11.620 13.928 P值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各时间段体温比较
治疗后0.5 h,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h和治疗后2 h观察组体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时间段体温比较 [℃,(±s)]
表2 两组各时间段体温比较 [℃,(±s)]
组别 治疗后0.5 h 治疗后1 h 治疗后2 h观察组(n=45) 38.22±0.26 37.94±0.22 37.25±0.20对照组(n=45) 38.29±0.27 38.05±0.23 37.64±0.21 t值 1.252 2.318 9.021 P值 0.213 0.022 0.000
2.4 两组各时间段体温降幅比较
治疗后0.5 h,两组体温降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h和治疗后2 h观察组体温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各时间段体温降幅比较 [℃,(±s)]
表3 两组各时间段体温降幅比较 [℃,(±s)]
组别 治疗后0.5 h 治疗后1 h 治疗后2 h观察组(n=45) 0.51±0.24 1.02±0.23 1.21±0.25对照组(n=45) 0.53±0.25 0.84±0.24 0.90±0.26 t值 0.387 3.632 5.765 P值 0.699 0.000 0.000
3 讨论
小儿时期常见病症是外感发热,由病毒感染引起,此病以咳嗽、发热、流涕、鼻塞为主要表现[7]。小儿外感发热具有病程迁延、发病快等特点,在春冬季节时的发病率高。发热是致热源通过中枢发热介质,传递制热信号给体温,以减少机体散热,增多产热,进而出现体温上升的病理发展过程[8]。目前,临床上多采取冰袋冷敷、退热贴来进行物理降温,采取清热抗炎类药物进行药物降温,但效果不明显,还伴有不良反应,危及患儿的身心健康。中药煎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显著,但是由于药物味苦,患儿依从性低,大大降低了治疗效果。为此,本研究采取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小儿熏退散熏洗来进行治疗,并观察患儿的退热效果,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在中医辨证中,根据小儿外感发热的病因,可将其分为外感暑湿发热、风寒发热及风热发热等证型。小儿熏退散熏洗法通过发挥药力效应、热力,渗透至全身的经络循环,使得皮肤吸收药物,进而达到发汗透邪的作用,并将热量从体外排出[9]。此治疗方式安全、简单有效,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患儿家长的青睐。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小儿熏退散熏洗治疗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患儿的80.00%,且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小儿熏退散熏洗治疗患儿的起效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较早,住院费用明显较低。提示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小儿熏退散熏洗法的退热效果好。分析原因:药浴疗法利用药浴的温热效果,根据患儿外感发热证型的不同,选择并制定符合患儿病因的相关处方,进而达到疏风清热、发汗、调血的功效,促进患儿快速恢复,降低患儿的住院费用[10]。
中医认为,小儿外感发热的病机为小儿气血未充,腠理不密,温寒不自理,易受外邪。加之小儿属于纯阳之体,受邪气后,容易化热,因此大多会伴有发热的症状[11]。此外,小儿脾不足,感冒邪气在表,多夹湿,故本次治疗方法多以解表化湿、清热为主。在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小儿熏退散熏洗法中,桂枝可发汗解表、温经通阳,柴胡可解表退热、疏肝解郁。以上两药多用于解表退热,能解少阳之邪。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薄荷、香薷具有发汗解热的功效,厚朴具有下气除满、降气消痰的功效,诸药合用,共奏疏风退热、解表之效。张燕[12]研究认为,药浴虽治在外,也可治内。本研究中,治疗后2 h,采取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小儿熏退散熏洗治疗患儿的体温、体温下降幅度均明显较低。主要在于小儿生理特点独特,皮肤的角质层薄,渗透力强,采用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小儿熏退散熏洗,容易使皮肤吸收药物,发挥药浴的效果。同时,对于依从性差的患儿,能有效克服其服药困难,不仅可以迅速退热,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体温,也能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减轻对胃肠的刺激。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小儿熏退散熏洗对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显著,能迅速退热,促进患儿快速康复,且住院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