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对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腹部胀满、排便困难的疗效
2021-06-28林密秀吴祖美
林密秀 吴祖美
腰椎骨折是骨伤科的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疾病,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在临床工作中,这类患者逐渐增多,多为高处坠落致腰椎骨折。该类患者在围手术期需要绝对卧床,长时间的卧床使肠道蠕动减弱,故而腹部胀满、排便困难等并发症伴随而来。肠道蠕动减弱使粪便在肠道内长时间滞留,引起腹胀、腹痛、食欲不振,而粪便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会通过肠道黏膜吸收,会引起口苦、舌苔变厚、发热等症状,滞后手术进程及术后康复进程[1]。本研究通过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宁德市中医院骨伤二科住院的腰椎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期间通过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排便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其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将因腰椎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纳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外科学》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且经X线片诊断为腰椎骨折,未见神经损伤。排除标准:合并有肠道疾病,或习惯性便秘,以及胸腹、盆腔等脏器存在合并伤。患者均于手术前1 d自然排便或通过药物通便、灌肠排便一次,手术方式均选用通道镜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按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术前卧床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次研究伦理获得相关部门审批,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相关协议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措施如下。
1.2.1 对照组 西医常规护理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心理护理。腰椎骨折患者致伤过程多发生于暴力创伤大的意外事故,如车祸、高空坠落等,事故的突发性必将给大多患者带来心理变化,如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加之治疗期间长时间卧床会使患者出现烦躁、焦虑情绪,而这些情志因素的细微改变通过神经反射的传导造成腹部胀满、排便困难等并发症。美国医生特鲁多曾说“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安慰、疏导,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使患者能正确的认知疾病、积极配合治疗[2]。(2)辨证施膳指导。长时间卧床的患者会因为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而自行节制饮食、饮水,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正常的摄入与排便的关系及良好的营养摄入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的宣教,告知节制饮食对术后康复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导患者合理的进食,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3]。饮食上主要以清淡、富含营养、富含纤维的食物为主,或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制定相应食谱,兼顾地域差异的不同饮食习惯,鼓励患者少量多餐、多饮水。(3)排便护理。术前及术后指导患者床上排便,为患者创造一个隐蔽的排便环境,患者在床上排便时要注意保护隐私,嘱患者家属便后及时倾倒排泄物,最终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4]。(4)药物治疗。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15 ml,每日两次,旨在调节结肠的生理节律;腹部胀满明显者行肛管排气,大便多日无法排出者可行经肛门清洁灌肠通便。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上述各项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穴位贴敷:取适量艾绒、干姜、花椒用蜂蜜调制成膏状,待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后取双侧内关、足三里及中脘,给予穴位贴敷治疗,2次/d,4 h/次,3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通过不同的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腹胀、腹痛情况,以及排便次数、矢气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2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腹胀、排便困难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出现腹胀、排便困难5例(16.7%),对照组中出现腹胀、排便困难15例(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术后48 h和72 h内观察组排便次数和矢气次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术后腹胀、排便困难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排便次数和矢气次数比较 [次,(±s)]
表3 两组排便次数和矢气次数比较 [次,(±s)]
组别 排便次数 矢气次数术后48 h 术后72 h 术后48 h 术后72 h对照组(n=30) 1.42±0.34 2.13±0.25 4.10±1.21 6.58±2.24观察组(n=30) 3.51±1.26 5.18±1.23 8.11±2.10 9.56±2.15 t值 8.772 13.310 9.062 5.257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腹部胀满、排便困难均是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通过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椎体发生骨折时骨折端的出血在椎体周围形成血肿,腹膜后血肿可压迫控制胃肠运动的交感神经,交感神经支配胃肠壁肌,其运动功能紊乱造成胃肠收缩、蠕动、推进功能的减弱;同时造成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减弱,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排泄[5]。腰椎骨折的患者在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术后通过应用镇痛泵进行镇痛治疗,麻醉及镇痛药物的使用均易抑制神经反射进而影响胃肠蠕动,术后绝对卧床过程中活动量较日常生活减少也是胃肠道活动减弱的原因之一[6]。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腹胀、排便困难所带来的不适感可能大于骨折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影响患者术后的心理及康复,所以改善患者术后腹部胀满、便秘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机体内外,使人体内的功能维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7]。中脘,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三个穴位均是胃肠病症常用腧穴。当中药贴敷作用于以上穴位时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经络循经效应的作用,达到刺激经脉、调节气血运行之功效,使患者经脉、脏腑调达,气血运行更加通畅。促使患者的脏腑功能恢复,达到促进患者在术后早日肛门排气、排便的作用[8-11]。在本研究通过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患者术后出现腹胀、排便困难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通过试验结果可以推断穴位贴敷治疗能促进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的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预防腹胀、便秘等症状[12-15],对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综上,在骨伤科日常护理、治疗中,通过科学的膳食、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和中医特色护理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便秘现象,从而促进术后康复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