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式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转清醒时间及昏迷指数的影响
2021-06-28谭艳华
谭艳华
重度颅脑损伤是在外力因素作用下,导致患者颅脑组织受损,使患者出现昏迷、恶心、肢体瘫痪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呼吸衰竭、去大脑强直,甚至发生脑疝危及生命[1]。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关键是患者意识的尽早恢复,现阶段临床多采用高压氧疗法,虽对恢复患者意识有作用,但易造成二次伤害,为确保患者能早日脱离危险期,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预后[2]。唤醒式干预是通过护理唤醒、亲情唤醒、环境唤醒三个方面,通过声音、光线、触感等途径对患者进行刺激,促使昏迷患者早日清醒[3]。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唤醒式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转清醒时间及昏迷指数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将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6-12月行常规护理的43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1-7月行唤醒式干预的43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纳入观察组。纳入标准:经CT检查确诊重度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3~12分[4];无合并伤。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合并免疫缺陷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对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18~60岁,平均(39.48±6.45)岁;深度昏迷25例,中度昏迷18例。观察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19~60岁,平均(39.54±6.59)岁;深度昏迷24例,中度昏迷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呼吸道护理(抬高患者床头15°~30°,保持患者头偏一侧,进行吸痰)、预防尿路感染(清洗患者膀胱、会阴部)、褥疮护理(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消化道护理(昏迷≥3 d予以鼻饲,保持稳定适宜的鼻饲量)、口腔及眼部护理(每日清理患者口腔;以凡士林纱布盖于眼部保护角膜)、高热护理(予以抗生素药物治疗,辅以物理降温)、输液护理(将高渗脱水剂快速滴入20%甘露醇250 ml,进行抗炎、脱水、止血治疗)、神经功能恢复护理(按摩患者四肢,帮助患者做肢体的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等内容。干预至患者出院。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唤醒式干预,包括护理呼唤、亲情呼唤、环境呼唤三个部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护理呼唤。护理人员在进行所有操作时,均把患者当作清醒的状态与之交流,呼唤患者姓名,解释操作的原理,告知患者作用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不安情绪,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依赖及信任关系。护理人员在给患者进行输液时,提醒患者会有一点疼痛感,并告知患者自己熟练操作,动作轻柔,会减轻其痛苦;于进食时,告诉患者食物是什么,对食物的颜色、味道进行详细描述;吸痰时告知患者为什么要吸痰,请患者配合;为患者翻身时讲解翻身的作用,如减少压迫,促进血液循环等,并提示患者现在要开始翻身了,讲解翻身的步骤。(2)亲情呼唤。让患者亲属、朋友拉着患者的手,在其耳边轻声呼唤姓名、昵称等;论家常,讲述近期发生的有趣事情,或诉说与患者兴趣爱好相关的内容等,以鼓励性的话语表达关心。(3)环境呼唤。根据患者的经历选择病前喜爱的歌曲、电视节目进行播放,控制适宜的音量,30 min/次,3次/d;调节患者病房灯光,于手电上包裹彩纸,在不同方位照射患者面部;利用不同的材料如冰袋等接触并刺激患者皮肤。通过声音、光线变化及触感等刺激,活跃患者神经。护理至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清醒时间与清醒率:计算干预开始后第4周两组清醒率并记录患者清醒时间;清醒时间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可以有意识的活动,执行指令动作,可理解或表达语言,存在睡眠觉醒周期等;清醒率:清醒例数/总例数×100%。(2)GCS评分:干预2周后,采用GCS评分检测两组昏迷程度,总分15分,得分>14分为正常;得分13~14分为轻度昏迷;得分9~12分为中度昏迷;得分3~8分为深度昏迷;得分<3分为脑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清醒时间与清醒率对比
干预开始后第4周,观察组清醒率高于对照组,清醒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清醒时间与清醒率对比
2.2 两组干预前后GCS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GC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GCS评分对比 [分,(±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GCS评分对比 [分,(±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2周后 t值 P值观察组(n=43) 6.46±0.85 12.35±0.67 35.686 <0.001对照组(n=43) 6.59±0.82 10.58±0.96 20.723 <0.001 t值 0.722 9.914 P值 0.472 <0.001
3 讨论
重度颅脑损伤是患者脑干、下丘脑、皮质等受损,造成广泛大脑皮质功能异常,使患者出现持续昏迷或无意识状态,病情发展较快,抢救不及时则会直接造成死亡。脑组织缺氧损伤时间越长,患者昏迷时间则越长,会增加患者脑组织细胞修复难度,导致患者预后质量较差,增加死亡及致残风险[5-7],因此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清醒,改善其预后。
唤醒式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多角度对患者神经进行刺激,可促进患者意识逐步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唤醒式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开始后第4周,观察组清醒率高于对照组,清醒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GC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唤醒式护理干预可促进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日清醒,改善其昏迷程度。分析其原因在于,护理人员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之前均呼唤患者姓名,并讲解护理的步骤和作用,患者家属和朋友与患者聊天,以鼓励性的话语表达关心,通过语言刺激唤醒患者情感中枢的生理反应,有利于改变患者大脑皮质状态,最大限度调动起脑皮质潜力,调节脑组织血氧供给[8-10];昏迷患者对亲人朋友的声音敏感度较高,亲人朋友的呼唤可刺激患者大脑反射机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通过播放患者病前熟悉的音乐、电视节目等可刺激患者脑部神经,激发想象力,促进脑部受损区的血液循环,加速自我调节;调节患者病房灯光,用包裹彩纸的手电在不同方位照射患者面部,可加强对患者视网膜的刺激,改善其视反应,兴奋大脑皮质;皮肤刺激对于神经细胞轴修复、再生能力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恢复大脑皮质功能[11-12]。上述措施联合可降低患者昏迷程度,促进患者意识早日恢复。
综上所述,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采用唤醒式干预可降低患者昏迷程度,加速患者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