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技术对卒中微血管状态及卒中短期恶化和近期复发的评估价值研究分析*
2021-06-28何钦胡忠文吕焱清陈荐
何钦 胡忠文 吕焱清 陈荐
卒中是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部分患者为出血性卒中,部分患者为缺血性卒中,结合当前临床分析,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等特点[1]。卒中治疗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及药物资源,因而对卒中治疗后的复发预防研究对改善患者预后、节约医疗资源具有重要价值[2]。为证实影像技术对卒中微血管状态及卒中短期恶化和近期复发的评估价值,进而依据研究结果为卒中后的病情恶化与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本文结合2019年2月-2020年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对其使用头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诊断,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起病4.5~72 h并明确诊断为首次脑卒中,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证实;患者入院后一般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入院后已完成溶栓/取栓等治疗,能够配合与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存在核磁成像禁忌证;患者出现明显躁动,无法配合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男35例,女25例;年龄45~78岁,平均(64.95±4.72)岁。患者家属知情并自愿配合调查,有完整资料,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包括:(1)头颈部MRA检查,使用1.5T MRI,对患者进行头颅常规MRI,按照横断面成像检查方法,层厚:5~6 mm;层间隔:20%。使用1.5T超导型MR扫描仪,分别使用SE序列、三维时间飞越法完成检查,检查区域从颅顶到枕骨大孔、颈内动脉颅内段到胼缘动脉上端,通过最强信号投影手段完成原始影像学资料法分析,并获取三维血管图像。(2)CT检查,仪器为16排CT。常规CT平扫检查,患者治疗后1~6 h进行MRA或CT检查,掌握不同患者血管再通或再灌注情况。再灌注阶段或者患者恢复后实施CT检查,主要为普通平扫CT,了解患者治疗后的相关影像学资料表现,并根据影像学资料总结特点。
跟访到患者卒中短期恶化和近期复发情况,并整理短期恶化、近期复发患者与非短期恶化、非近期复发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年龄、多发颅内血肿、外血管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度、最大斑块横断面面积、腔内血栓、出血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总分为45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
1.3 评价标准
终点事件:患者在住院期间卒中的恶化和3个月内卒中的复发,患者发生卒中恶化后继续跟访3个月,记录卒中复发情况[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卒中短期恶化和近期复发情况
60例患者中30例短期恶化,占比50.00%,其中15例出现近期复发,占比50.00%,占总体研究对象的25.00%。
2.2 短期恶化与非短期恶化患者资料比较
短期恶化患者与非短期恶化患者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恶化患者年龄、多发颅内血肿患者占比、外血管狭窄>50%患者占比、颅内动脉狭窄>50%患者占比、最大斑块横断面面积、出血量、NIHSS评分均高于非短期恶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短期恶化与非短期恶化患者资料比较
2.3 近期复发与近期未复发患者资料比较
近期复发与近期未复发患者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复发患者年龄、多发颅内血肿患者占比、外血管狭窄>50%患者占比、颅内动脉狭窄>50%患者占比、最大斑块横断面面积、出血量、NIHSS评分均高于近期未复发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近期复发与近期未复发患者资料比较
2.4 短期恶化多因素回归分析
经多因素分析证实年龄≥65岁、外血管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出血量多、NIHSS评分高为短期恶化的高危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短期恶化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5 近期复发多因素回归分析
经多因素分析证实年龄≥65岁、外血管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出血量多、NIHSS评分高为近期复发的高危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近期复发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目前影像学技术在卒中疾病诊断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是关于影像学技术在卒中短期恶化、近期复发方面的研究较少[4]。结合现有文献报道,卒中发展中伴随着血管的一系列变化,比如斑块形成、斑块面积的扩大、出现动脉狭窄、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等,因而通过对卒中后微血管状态与生成情况的分析对评估卒中后短期病情恶化及近期复发有着重要意义[5]。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卒中后短期恶化率占到50.00%,近期复发占到短期恶化的50.00%,显示了卒中有较高的短期恶化与近期复发率,同国内现有大量文献研究高度相似[6]。通过资料分析显示,卒中后短期恶化与近期复发患者在年龄、多发颅内血肿、外血管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度、最大斑块横断面面积、出血量、NIHSS评分方面与非短期恶化、近期未复发患者有显著差异,证实上述相关指标可作为卒中后短期恶化、近期复发的重要依据。多因素分析证实年龄≥65岁、外血管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出血量多、NIHSS评分高是卒中短期恶化的高危因素,这些都为卒中治疗后的短期恶化提前干预提供了依据。
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卒中发病后会伴随着微血管病变,且血管闭塞是导致卒中患者出现相关症状的首要原因,通过MRA与CT检查能够发现患者影像上有灌注、弥散等异常表现[6]。患者治疗的目的是为了使闭塞的血管再通,通过MRA与CT检查能够依据影像学资料表现,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反映出患者所选择的治疗方法是否发挥作用[7-8]。MRA与CT检查可掌握患者是否有多发病灶、病灶直径、出血量、血管狭窄程度、最大斑块横断面面积等参数,这些可综合作为卒中短期病情恶化与复发的参考,能够根据不同患者实际情况尽早实施干预,预防病情恶化,降低近期复发[9-13]。
综上所述,卒中患者加强MRA与CT影像学检查,能够根据获取的微血管状态及动脉血管狭窄等相关信息,为卒中短期恶化及近期复发提供依据,便于尽早采取措施,减少卒中的近期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