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芯针穿刺诊断的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理学升级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06-28李严王珏陈锐李硕史晓青徐迎港张娓娓查小明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腋窝病理学阳性率

李严, 王珏, 陈锐, 李硕, 史晓青, 徐迎港, 张娓娓, 查小明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随着乳房X线检查的普及,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检出率增加,占每年新诊断的乳腺癌病例的20%~25%[1]。DCIS指肿瘤细胞局限于单个导管束,是导管内上皮细胞因轻度至重度异型而发生的导管内病变,未突破基底膜,无间质浸润,未发生转移。因此,DCIS不会发生腋窝淋巴结或远处转移[2-3]。目前,超声引导下空心针活检术(core needle biopsy,CNB)已成为诊断乳腺病变的常用方法,然而取样量的限制可能导致无法获得最具侵袭性的病变成分,这可能导致术前病理诊断的不精确。此外,超声引导CNB诊断的DCIS中有8%~56%术后升级为微浸润或浸润性癌[4-6],同时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阳性率达到1.4%~13.0%[7-8]。CNB诊断为单纯DCIS的患者在进行乳房手术时是否需要进行腋窝分期还存在很多争议。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影响穿刺确诊为DCIS发生病理学升级的危险因素。在本研究中,我们回顾分析本中心经超声引导CNB诊断为DCIS的病例,探寻导致术后病理学升级的危险因素。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病科收治的乳腺癌病例进行筛选,入组的标准为:①女性患者;②超声引导下CNB诊断为乳腺DCIS;③肿瘤分期为cN0M0;④接受腋窝分期诊断。患者术前在超声引导下使用14G巴德手动式穿刺活检枪进行肿块穿刺活检,穿刺前患者已签署乳房肿块穿刺活检知情同意书,穿刺确诊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乳房手术包括全乳房切除术和保乳手术,腋窝手术包括SLNB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术中发现SLN阳性的患者进一步行ALND。标本经过石蜡包埋、切片、染色后阅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至少两名病理医生分析。最终病理结果分为DCIS、乳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性(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ve, DCISM)和乳管浸润性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 IBC),DCISM被定义为乳腺癌细胞突破基膜并侵犯临近组织,浸润灶最大径不超过1 mm,而浸润灶超过1 mm被称为IBC。采用IHC检测法对术后标本进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测定,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阳性被定义为≥1%阳性染色的肿瘤细胞。IHC 0或1+为HER2阴性,IHC 3+为HER2阳性,IHC 2+为HER2不确定。Ki67的分界值为14%。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本研究纳入348例患者,年龄27~88(51±11)岁。总体病理低估率为53.74%(187/348),分别有61例(17.53%)最终病理上升级为DCISM,126例(36.21%)最终病理上升级为IBC。共310例(89.08%)接受乳房全切手术,仅有38例(10.92%)接受保乳手术。249例患者进行了SLNB(71.55%),99例患者(28.45%)接受ALND治疗。根据石蜡切片病理结果,28例(8.05%)患者中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中1~2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占89.29%(25/28),≥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占10.71%(3/28)。

2.2 DCIS术后病理学升级的危险因素分析 对DCIS术后病理学升级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BI-RADS分类,病灶内有无钙化点是病理学升级的影响因素,见表1。

表1 DCIS术后病理升级为DCISM、I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例(%)]

对上述4个相关因素与病理学升级的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病灶内有无钙化是病理学升级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直径>2 cm、组织学分级高、病灶内存在钙化的患者术后病理学升级的风险更高,见表2。

表2 DCIS术后病理升级为DCISM、IB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术后DCIS组未发现有腋窝淋巴结阳性病例;术后病理升级的病例中,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14.97%(28/187),DCISM组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为3.28%(2/61),IBC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20.63%(26/126)。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率DCISM组和DCI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而IBC组的腋窝淋巴结阳性率高于DCIS组(P<0.001)和DCISM组(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 DCIS升级为IBC的危险因素分析 对DCIS术后病理升级为I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肿瘤直径>2 cm,高组织学分级,病灶内有钙化是DCIS病理升级为IBC的危险因素,详见表3。

表3 DCIS病理学升级为I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例(%)]

乳腺密度是DCIS病理升级为IBC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乳腺密度为D、C、B类的患者术后病理升级为IBC的风险低于乳腺密度为A类的患者,详见表4。

表4 DCIS病理学升级为IB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乳腺导管原位癌术后病理学升级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体积大、组织学分级高、超声可见肿物、空芯针类型等[1,6,9]。但这些研究的样本量大小不一,预测因素也不尽相同,部分结论甚至相互矛盾。尽管Kondo等[10]和James等[11]曾提出了风险预测模型,但目前为止,仍没有公认的预测标准。研究发现,约26%的穿刺诊断为DCIS的患者病理学升级为IBC,同时有4%~29.6%的DCIS患者升级为DCISM[1,9,12-13]。在本研究中,病理升级为DCISM和IBC的比例分别为17.53%和36.21%。多因素分析得出病理升级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肿瘤较大(>2 cm),组织学分级较高,病灶内有钙化。术后病理升级为IBC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升高,腋窝分期手术是不可避免的。

一项包括7 350个病例的Meta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病理学升级的独立预测因素[9]。另外,Lee等认为核分级是导致病理升级的重要因素[14]。Kondo等认为乳房钼靶的可疑发现与最终病理学升级有关[10]。同样,我们也发现钼靶发现钙化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病理学升级。由于乳腺MRI价格昂贵,大多数患者术前并未进行该检查,在分析中,我们没有纳入乳腺MRI的影像学特点因素。既往研究发现乳腺BI-RADS分类4B或4C的患者发生病理学升级的风险远低于BI-RADS 5类的患者[15]。然而在本研究,我们发现BI-RADS分类越高的患者,其病理学升级风险有更高的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发现乳腺较致密的乳腺癌患者术后病理学升级为IBC的风险较低,提示对于乳房体积较大、密度较小的乳腺癌患者,术前CNB来评估肿瘤的浸润性是不准确的。

此外,其他预测因素中值得关注的是HER2,Ki-67[10,14,16-18]。但由于穿刺诊断的DCIS的IHC并不能用来指导全身治疗,本研究中的CNB标本极少做IHC检测,因此HER2及Ki-67状态未被纳入分析。在本研究中,仅10.9%的患者接受保乳手术,相比于其他研究,保乳率较低。主要原因有:第一,中国乳腺癌患者的乳房比西方国家乳腺癌患者体积小,对于肿块较大和多中心病变的乳腺癌患者,不得不选择全切手术。第二,乳房重建技术以及义乳模型的完善足以满足乳腺癌患者对美的追求。

既往的研究报道,DCIS患者腋窝转移的发生率约为5%[1,19],然而,由于穿刺病理会被低估,导致DCIS患者的腋窝阳性率增加到10%~20%。在本研究中,总体人群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为8.05%。在DCIS组,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为0(0/161),若DCIS发生病理学升级,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则增加到14.97%(28/187)。分组分析显示,DCISM组和IBC组分别有3.28%(2/61)和20.63%(26/126)的患者腋窝淋巴结阳性。分析发现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在DCIS组和DCISM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而IBC组患者腋窝淋巴结阳性率明显高于DCIS组和DCISM组。

综上,肿瘤较大(>2 cm),组织学分级较高,钼靶发现钙化的患者更有可能在最终病理上升级。相比之下,小肿块(≤2 cm)组织分化较好,钼靶下未发现钙化的患者发生病理学升级的风险更低,最终的病理更有可能是单纯的DCIS,对于这些患者,腋窝分期可以省略。另外,随着辅助放疗和全身系统治疗的持续进展,对于腋窝临床评估为阴性的患者,辅助治疗或许可以替代腋窝手术治疗。在未来,需要更多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来确定哪些患者可以避免腋窝分期。

猜你喜欢

腋窝病理学阳性率
采集部位及送检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分析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腋下广告
P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那把伞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