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核桃炭疽病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调查*
2021-06-27张国福曲健禄武海斌
范 昆,付 丽,金 岩,张国福,曲健禄,武海斌
(1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泰安 271000)(2 山东省农药检定所)
核桃又名胡桃(Juglans regia L.),是一类重要的“木本粮油”生态树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全世界40 多个国家均有种植[1]。山东省目前发展的核桃栽植品种以早食核桃为主,抗病性差,加之密植的栽培模式致使核桃炭疽病发生日趋严重[2-3]。核桃炭疽病由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引起,核桃近成熟期适逢雨季,降雨量大,高温高湿加剧了核桃炭疽病的发病程度,发病最为严重的年份和地区核桃病果率在90%以上,甚至绝产绝收,严重挫伤果农的种植积极性,同时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是当前核桃产业良性发展的最大威胁[4-6]。本研究对山东省核桃主产区炭疽病的发生和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明确核桃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并提出了防控建议,以期为科学高效监测、防控核桃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 调查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调查地点设在山东省的5 个核桃主产区,分别为泰安市新泰市汶南镇,属平原地,土壤为中性壤土,核桃品种为‘香玲’‘丰辉’;临沂市费县芍药山乡,属丘陵地,土壤为中性壤土,核桃品种为‘香玲’‘辽核1 号’;泰安市道朗镇,属山地,土壤为沙质中性壤土,核桃品种为‘丰辉’‘强特勒’‘清香’;潍坊市昌邑市下营镇,属平原地,土壤为中性壤土,核桃品种为‘香玲’‘元丰’;济宁市邹城市石墙镇,属平原地,土壤为中性壤土,核桃品种为‘香玲’‘丰辉’‘强特勒’。
1.2 核桃炭疽病症状观察
2018 年6 月初至9 月末,定点、定株、定时观察核桃炭疽病发病症状。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汶南镇、临沂市费县芍药山乡、泰安市道朗镇、潍坊市昌邑市下营镇、济宁市邹城市石墙镇各选择1 个往年发病较重的核桃园,按5 点取样法,即东、南、西、北、中5 个方位,每点选择5 株核桃树,于6月20 日开始监测每株树上全部果实的炭疽病发生情况,直到核桃采收,每隔7 d(7 月初调查炭疽病始见病斑时间,间隔期为3 d)调查1 次,记录从显症到病害停止发生等不同时期的症状特点。
1.3 核桃炭疽病田间发生规律调查
在选定的核桃园内定点、定株、定时调查核桃炭疽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按5 点取样法,即东、南、西、北、中5 个方位,每点选择5 株核桃树,于6月20 日开始监测每株树上全部果实的炭疽病发生情况,直到核桃采收,每隔7 d(7 月初调查炭疽病始见病斑时间,间隔期为3 d)调查1 次,调查区域不施用农药[7-8]。
1.4 核桃炭疽病危害程度调查
按照1.2 的方法,调查核桃炭疽病的危害程度、用药历史及栽培品种。8 月26 日调查每株树的总果数和病果数,并计算病果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核桃炭疽病发病症状
核桃炭疽病主要危害近成熟期的果实,同时可危害叶片、枝条。发病初期,果实上产生凹陷的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至黑色小病斑;发病中期,病斑周围呈同心轮纹状,中部凹陷有小黑点,湿度大时,病斑上的小黑点溢出橘黄色的分生孢子;发病中后期,病斑逐渐增大,且一个病果常有多个病斑,病斑扩大或连片;发病末期,全果发黑腐烂(图版2),最终导致落果,且病原菌侵染导致核仁无食用价值。
2.2 核桃炭疽病田间发生规律
由图1 可以看出,山东省5 个核桃主产区的核桃炭疽病初发病时间稍有不同,泰安市道朗镇发病最早,于7 月4 日始见病斑,病果率为2.0%;泰安市新泰市汶南镇7 月7 日始见病斑,病果率为3.5%;临沂市费县芍药山乡、济宁市邹城市石墙镇均于7月11 日开始发病,病果率分别为1.8%、3.0%;潍坊市昌邑市下营镇7 月15 日始见病斑,病果率为2.2%。可见,发病初期5 个主产区的病果率均较低,属于零星发生,病害扩展速度缓慢。7 月中下旬至8 月中旬随着田间降雨量增加、气温上升,高温高湿加剧了核桃炭疽病的发病程度,这个阶段是核桃炭疽病的发病快速增长期;8 月中下旬至核桃采收前,核桃炭疽病达到发病高峰期。
图1 2018 年核桃炭疽病田间病果率
2.3 核桃炭疽病危害程度调查
由表1 可以看出,山东省5 个核桃主产区仅潍坊市昌邑市下营镇用药机械化程度高,全年用药6次(戊唑醇、代森锰锌、多菌灵、吡唑醚菌酯、福美双轮换使用),病果率为22.5%;泰安市道朗镇采用人工喷枪施药,由于雾滴大,雾化性能差,70%~80%的药液洒落在土壤中,农药有效利用率差,病果率为68.0%;其他3 个核桃主产区全年未用药,核桃炭疽病发病严重,病果率在70.0%以上,其中泰安市新泰市汶南镇、济宁市邹城市石墙镇病果率分别达95.0%、90.0%,基本绝产。
表1 2018 年8 月26 日核桃炭疽病危害程度调查
据调查,除新发展的核桃种植合作社外,老园区多数在山区、丘陵或土壤贫瘠地块建园,果农观念陈旧、管理粗放,甚至没有病虫害防控意识,用药量、用药次数、防治方法、用药水平差异较大,导致核桃近成熟期病果率、落果率在90%以上,甚至绝产绝收,造成严重损失。
3 结论与讨论
核桃作为重要的生态战略树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果农对病害防治意识薄弱、知识欠缺导致炭疽病危害程度逐年加重[1,9]。本课题组在山东省济宁、泰安、临沂、潍坊等地系统调查发现,核桃炭疽病发生极其普遍。核桃炭疽病7 月初开始发病,发展进程较为缓慢,7 月中下旬至8 月中旬随着雨季来临,田间降雨量增加、气温上升,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加剧了核桃炭疽病的发病程度。此外,5—6 月细菌性黑斑病、核桃举肢蛾的发生及风雨天气下,核桃枝条互相碰撞造成的伤口都为炭疽病的发生及病原菌的再侵染提供了便利条件。8 月中下旬至核桃采收前,炭疽病危害达到高峰期,果实迅速发黑腐烂,严重的园片发病率高达95.0%,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该结论与前人研究结果[10-12]一致。
近几年,核桃炭疽病大暴发,但防治效果甚微,果农损失巨大,田间调查发现,究其原因除核桃成熟期高温高湿利于病害发生这一主要原因外,还有以下几方面因素:近几年,核桃经济效益持续走低,干果价格甚至低至10 元/kg,而病虫害管理成本(人工、农药)持续升高;农户分散经营、粗放管理,果农管理观念陈旧,甚至没有病虫害防控意识;科学防治难,用药品种和防治关键时期选择错误;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水平差异较大等。这些原因导致近成熟期病果率在90%以上,甚至绝产绝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果农砍树毁园现象严重。
掌握核桃炭疽病发生发展规律,便于关键时期用药。本研究发现,在山东省核桃炭疽病最早于7月初发病,7 月底后受高温高湿天气影响,炭疽病发病迅速、传播速度快,此时用药已经很难控制。因此,6 月底是预防核桃炭疽病的关键时期,可选择代森锰锌、丙森锌、福美双、波尔多液、可杀得3000 等保护性药剂;若田间零星发病,要及时喷施既可杀死核桃果实表面病菌,又可迅速被内吸、传导至植物体内的内吸性杀菌剂,如咪鲜胺、戊唑醇、氟硅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剂[13-15]。田间施用农药科学步骤如下:首先根据配制药剂的浓度及用水量准确量取或称量药剂,然后采用二次稀释法与稀释物均匀混合,使用高压机动喷雾器全树均匀喷雾。使用乳油、可溶性液剂、水乳剂、微乳剂等液态农药时,用标准的量筒、量杯、移液器量取药液;对于可湿性粉剂、粉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等固态农药及悬浮剂等液态药剂,应采用比较精确的天平进行称量。药剂配制方法:称药量=用水量(g)/药剂倍数[16]。
随着核桃炭疽病发生日益严重,化学防治药剂的研究及登记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应加快推进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登记,推荐药剂的科学使用技术,保障核桃产品质量安全,确保核桃的增产增收和果农的经济利益。同时,应该综合考虑生产、环保和生态等因素,重视农药科学、合理、安全的使用,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科学用药,达到控制病害并保护环境的目的[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