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的六安模式

2021-06-27六安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陈斌陈志丰

中国公路 2021年9期
关键词:六安市六安支队

文/图|六安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陈斌 陈志丰

2014年以前,安徽省六安市作为砂石资源大市,货运车辆超限超载问题十分严重。同时,六安的交通执法存在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推诿扯皮、监督缺位、“重审批、轻监管”等突出问题。

2015年起,六安着手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近年来成效显著。从“六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局”(简称“执法局”)成立,到更名为“六安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简称“执法支队”),不仅是名称上的变化,更是人员配置的精简和执法效能的提升。

2019年,六安累计查处超限车辆2028台次、涉路案件323起、非法营运案件181起……道路运输市场违法案件查处量是改革前同期的十多倍,执法监管力度和效能明显提升。

改革后的执法支队作为副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隶属六安市交通运输局管理。截至2020年5月22日,执法支队核定人员编制总数385名,执法岗位人数大幅下降。主要履行六安市金安区和裕安区的公路路政、道路运政等行政处罚77大项、260小项,行政强制职责14项,同时负责指导监督六安市所有县区的交通执法。

那么,精简执法队伍、提升执法效率的“六安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紧跟中央意见精神 分赴各省考察学习

2015年,六安结合治超工作实际,积极争取安徽省政府及省编办等有关部门支持,把六安作为全省治超综合执法试点城市。

2016年,六安市政府把市交通运输局列为六安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优化整合4个试点单位之一。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开展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中编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地方交通运输行业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意见》精神,六安开始探索组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

六安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专门改革领导组和交通综合执法筹备组,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随后,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带队,市编办、财政、人社、交通等部门组成人员分赴福建、广东就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考察学习。

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在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六安提出“改革就要改到位、改革就要改彻底”、真正实现一支执法队伍管执法的思路。切实解决过去交通执法中行政执法权相对无法集中的情况,拟定改革总体思路,提出整合局属二级执法机构,组建专司交通执法部门的构想。

经省编委批复同意,六安整合公路、运管、海事和交通工程质监的执法职能,成立执法局,下划县区管理,着力解决“管得着看不见、看得见管不着”问题。2020年5月,六安市编办调整市级“三定”方案,执法局更名为执法支队。

妥善划转配置人员 协同各方建立机制

按照“严格标准、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原则,采取“组织安排、个人自愿、整建制划转”方式,妥善划转人员,不搞断崖式分流,并在划转前锁定人员编制底数,调配原路政、运政、海事(港航)持证执法人员及考取执法证件的相关人员,市直公路、运管、海事、航道、质监等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员,以及原下属公路部门的治超站人员。

为尽快组建队伍上岗执法,分三批组织新转岗的执法队伍全员轮训。重点围绕交通执法开展专题培训,提升适应能力。开展“执法业务提升年”“执法标准化建设规范年”等年度活动,不断提升执法队伍综合素质,实现从“单一型执法人才”向“复合型执法人才”的转变。

立足实际,分别建立系统内与公路、运政等单位的联勤工作协调机制,系统外与公安、城管等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确保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业务有效开展。

六安持续加强路警联动协作机制

先后与六安市公路局、海事局、运管局、质监局和交通局信息中心建立联勤工作协调机制。涉路违法案件查处、路域环境整治、非法营运、出租车违规案件查处、水运监管执法、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和“12328”指令处置等具体业务协作对接顺畅,行政许可、检查、监督和处罚衔接更为紧密。

与六安市公安交警部门建立联合治超执法常态化制度化机制、春运联合执法管理工作机制,巩固完善市公安局治安部门交通执法保障机制。重点围绕超限运输治理、路域环境整治、非法营运治理、水运执法监管、交通工程质监执法和应急服务保障等工作,为六安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的顺利推进夯实基础。

突出常态难点工作 落实资金警力保障

形成“权责集中、力量汇聚、充分聚焦”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新格局。围绕超限治理、非法营运、路域环境、水上监管、工程质监和执法应急服务保障主业展开。

突出常态工作,针对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主业,有机调配执法力量,合理划分执法区域,强化日常执法工作的监管和巡查力度;突出难点工作,针对超限和非法营运等难点、焦点工作,在系统内实现灵活管理模式,集中与分散、常态与专项等有机结合的执法监管举措。

针对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向六安市政府,以及市编办、财政等部门汇报争取,成功把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经费保障纳入预算管理——财政统筹安排所有执法装备和人员支出。如此,既能解决后顾之忧,又能解决趋利执法问题。

争取六安市政府支持市公安治超四大队,专司交通执法治超和打击非法营运中的警力保障。并且,拟调动治安、交通和特警部门人员,组建公安机动保障大队,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提供强有力的警力支持。

精简队伍提升效能 创综合执法新格局

自组建以来,执法支队着力强化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海事(港航)行政和工程质量监督领域的执法管理,顺利启动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并不断深化——科学整合业务,逐步建立协同机制,强力推进执法主业,高效提升执法水平。

执法支队逐步完成“分散执法向集中执法、单一执法向综合执法、传统执法向现代执法、低效执法向高效执法”的转变,基本形成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六安模式”,改革的精神和要求与中央提出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高度吻合。

执法支队开创安徽省七个交通门类综合行政执法之先河,比国家明确提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前近两年,且成效显著。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清单管边界、一个指令管调度、一枚公章管处罚”的执法新格局。

在精简队伍方面,改变过去交通运输部门内部多支执法队伍的情况,统一系统内的行政人员和执法人员,执法岗位人数比较改革前下降38.5%。制定出台单位目标管理考核管理办法和干部职工绩效考核指导意见。

在明晰职责方面,解决过去市级交通执法中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统一机构、职责、模式。按照相对集中、权责一致、边界清晰的原则要求,梳理完善执法工作职责清单,制定交通执法工作规范程序和职责目录,进一步明确行政处罚、强制等执法工作要求和执法业务程序,正确处理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的关系。有力规避过去执法中出现的推诿扯皮的现象,职责更加明确、责任更加到位。

在提升效率方面,通过优化执法配备和管理,针对执法工作业务,妥善处理人员力量配置关系;整合执法力量资源,合理划分工作区域。交通执法承担的工作量较改革前有很大提高,过去执法中的空白区域得到有效补充,部分案件办理效率是改革前的数倍,执法管理处置速度明显加快。

在转变形象方面,通过交通“执法大走访、工作大调研、服务大提升”等系列活动,深入群众、企业、基层,加强工作宣传和主动服务执法相对人,积极培育和践行执法为民、服务群众的现代执法理念,赢得社会各界对执法管理的认可和支持,有效避免或减少了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交通执法的行业形象得到了明显好转,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猜你喜欢

六安市六安支队
敌军工作与昆张支队敌后坚持之道
黑龙江举行“蓝焰突击-2021”跨区域抗震救灾实战演练
安徽六安:乡村直播 “云端”致富
安徽六安:致力打好产业扶贫“特色牌”
六安市水资源评价研究
武警江西总队一支队深入扶贫点进行健康义诊活动
六安茶香也袭人
长江支队入闽67周年纪念大会在厦门市召开
六安市金安区构建环保法治新秩序
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