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安全保卫措施研究

2021-06-26高艳芹

现代职业安全 2021年6期
关键词:入校常态体温

高艳芹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 611231)

0 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具有极强传染力的病毒,其潜伏期一般为1~14天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针对第五版诊疗方案可以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由于本身携带病毒,因此也具有传染性,会成为病毒的传染源[1-4]。而在大学校园,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所乘坐的交通工具种类较多,根据教育部《关于从严加强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保卫部门要把好第一道防线,确保师生的健康。主要工作涉及师生身份的核验、体温检查、进出车辆的核查、外来人员的备案等工作。安全有效的保卫措施才能够杜绝陌生人和体温异常者进入校园,确保师生的健康安全。

1 高校保卫部门在新冠疫情常态防控工作中面临的困难

1.1 校门出入管理难度较大

学校开学以后,学生从全国各地回归校园,需要乘坐各种公共交通工具,接触的人员较为复杂。造成高校门卫的排查难度增大,难以对入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详细的追踪,获取其所经历的环境。入校以后,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需要,需要经常进出校园,而且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也没有必要完全封校且禁止学生出入校园,但是学生的出入为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无形中带来了困难。

1.2 人员身份难以精准鉴别

高校人数一般较多,少则近万人,多的有数万人。入校期间难以一一进行身份识别。虽然可以借助电子设备,比如人脸识别系统,但是返校期间多带着防护口罩,因此不能仅仅依赖电子产品,仍然需要安保人员的参与,进行学生证件的检查和登记,但是由于人数较多,无法精准识别到每一个人。

1.3 进校体温检测工作压力增大

目前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的初判主要是体温的测量,但是体温正常的也可能是病毒携带者,而体温异常的也不一定感染新冠病毒。尽管上述情况存在,但目前有效的初步识别方法还是要依赖体温测量,由于高校人数较多,进出校园频率较高,实现每位同学入校体温检测的难度很大[5]。

2 高校安全保卫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首先在校师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约束自己的行为。主要包括在需要聚集的场所(比如食堂就餐)养成“一米线”距离、去人群较多的场所一定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不随地吐痰、减少聚餐、当不可避免的聚餐时候坚持使用公筷公勺、尽量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乘坐电梯或公共交通工具时严格佩戴口罩、每天加强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保持寝室及教室日常消毒和通风。如有异常其实上报和处置。

图1 入校检查

2.1 做好入校检测及食堂就餐管理

高校大门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对进入校园的所有人员全面进行登记检测非常必要。学生返校时设置专用通道、高风险地区学生专用通道、车辆出入专用通道、防疫检测登记点、外卖临时放置点。这样设置一是保证了安全性,同时在学生报道人流集中的情况下,更有利用疏散,减少长时间的排队。进出车辆须为校内办理了校内通行卡的车辆,可免费识别进出;未办理校园通行卡的车辆,可通过校内工作证进出校园;其他车辆须为预约校内教职工,并由校内教职工接入校园内。所有车辆通过识别之后,安保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同时查验“全国健康码”、口罩佩戴;报道学生在校门口保持一米以上的间距,有序排队,并出示学生卡,查验“全国健康码”、口罩佩戴、体温检测,来自高风险地区的学生,需在防疫检测登记点进行登记,持核酸检测证明,在进行体温检测、口罩佩戴、出示学生卡方可入内。学生进入寝室。在寝室楼下再次核对信息,同时领取寝室钥匙。入寝再一次体温监测,严格防控疫情(见图1)。

图2 食堂就餐安排

在疫情期间对食堂进行了重新调整。食堂入口,设置有一米等距的排队线,体温检测不用普通的体温枪,而用红外线体温检测仪进行记录和报警。通道重新进行了规划,分为堂食就餐通道和排队打包通道,既分散了人流,又能减少人员密集。食堂就餐在原来四人一桌的就餐座位,中间加了隔板,减少公共场合人与人的近距离接触。就餐完毕,由堂食出口走出(见图2)。

2.2 提高安全意识

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下,安全意识不能放松,学校相关部门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传染病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授防控知识并提升安全意识。可以通过讲座的方式邀请医护人员、行业专家做报告。还可以通过平时的校内活动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如开展防疫知识的竞赛等。牢固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自觉履行个人防护义务。

加强预防管理,提高学生对预防重要性的理解,培养科学防范意识。学校各部门合理分工,成立常态化疫情防控小组,做好日常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日常防控,坚持晨检、午检及晚检。

2.3 健全快速处置机制及校园防控

学校安全保卫相关部门应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早发现、早报告。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落实早隔离、早治疗措施。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范围,果断采取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尽最大可能降低感染风险。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安全保护部门接报疫情后应陪同医护人员同时赶赴现场、同时开展调查、同时进行处置,落实流行病学联合调查工作。对疑似病例要在12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对涉疫场所要立即进行环境卫生消毒,严格按规范进行密切接触者排查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要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做好疑似师生、职工的隔离管理工作,实现常态化防控与应急状态的快速衔接转换[6]。加强校园洗手清洁消毒设施设备和防疫物资保障。坚决执行“零报告”“日报告”制度及疫情快报制度,做好环境消毒、分散就餐、体温常测等措施,对于缺课及体温异常学生做好处置跟踪报告。除此之外,提高学生应急能力,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处理紧急问题的能力。

3 加强疫苗接种的普及率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流行,疫情输入和局部流行扩散的风险依然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不能放松。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预防新冠肺炎传染、保护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举措,也是比较经济、有效、方便的方法。接种疫苗是战胜疫情的利器,利己利人,利国利民,既是个人权利,也是公民义务。以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实际行动积极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共筑健康免疫屏障,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学校的健康稳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 结语

总之,做好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不仅仅是安全保卫部门的事情,更是涉及后勤、学工、教学等各部门,是特殊时期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考验,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讲话精神的工作体现。落实高校安全保卫部门的管理措施,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提高学校的应急防控能力,打造健康校园生活环境[7]。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一定要听从国家的指挥,不对疫情掉以轻心,也不要谈“疫”色变,做好科学防控。

猜你喜欢

入校常态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入校
北京大学:“刷脸入校”闸机西南门试运行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