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事故隐患控制

2021-06-26胡尚池

现代职业安全 2021年6期
关键词:危险源物质管理

胡尚池|文

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类长久研讨的课题。世界各国学者对此作了大量工作,建立了许多安全学理论。在近代,人们提出了全面(系统)安全工程学理论,受到广大科学工作者关注。作者基于这一重大理念,从发展我国安全文化出发,提出了“事故隐患控制论”,力求获得较大限度的生产、生活安全性,为这一重大安全课题提供一个可借鉴的解决模式。

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又称事故潜在危险因素。它是一个完整的名词,不可分割。它是指生产、生活活动中,存在于工作、生活系统的,存在于设备、物件、操作、管理和人员行为中可能被激发为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

事故隐患分为3类。即:物质固有危险源(简称危险源),人体行为缺陷(简称人体缺陷),管理功能缺陷(简称管理缺陷)。“人、物、管理”这3类事故隐患,是事故成因的3要素。在一般情况下,“人、物”是直接原因,“管理”是间接原因。然而,“管理”对“人、物”都有控制作用,它可以改变“人、物”的根本状况,如“人”的素质低,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物”的质量差,可以购买高质量物品来更换。所以说管理可左右“人、物”的一切,如图1所示。

图1 事故成因示意图

从图1可看出,危险源和人体缺陷相互接触,若产生与正常动作规律相违反的现象而被激发,会直接导致人体伤害事故。

例如:菜刀切菜伤手事故。刀锋是III级危险源,一旦与拿菜刀的手相互接触,不慎失手,则手指就会受到伤害。

安全的控制理论

在安全领域,控制具有核心意义。如何驾驭、节制和支配3类事故隐患,更具重要作用。它是安全文化、安全学科的一把钥匙。只要适时、适度加以控制,都可达到安全目的。危险、缺陷不可惧,可惧的是其失控。任何状况下,失控则危,己控则安。一般情况下,3类事故隐患只能控制,不会消除或消灭。

物质危险源辨识 分级与控制辨识

一切危险物质都是物质危险源。据其特性,一般分为物质的和能量的两类危险源。而能量也含在物质之中,没有物质也就没有能量。但是,能量类的危险源更具危险性。

物质的危险源可分为3类:一是明显危险物质,如:汽油、燃气、炸药等易燃易爆物质和机械、刀刃、障碍等危险物质;二是慢性危害物质,如各类粉尘、有毒物质,以及铀镭等放射性物质;三是特殊危害物质,如:电石与水反应能生成可燃乙炔气,氯气在空气中遇水可生成酸雾,黄磷在空气中可氧化自燃,氮气等惰性气体能使人窒息,易燃易爆的铝镁粉尘和非易燃易爆的有机纤维粉尘,一旦被激发或诱发时亦可发生爆炸。

能量危险源可分为6类:一是高温能量物质,如高温金属液体,高温水、汽等;二是高势能的物体,如高处坠物,矿井冒顶片帮,边坡滑坡塌方等;三是高动能物体,如行车碰撞,车床高速旋转的车轴,巨石爆破等;四是高电能的物质,如电气设备中高于安全电压的裸露导线,强电磁场区等;五是高能的强声、强光、强辐射等物质,如高频辐射,高分贝噪声、电弧光、x射线等;六是高化学能物质,如强酸,强碱,物质分解与化合等。

分级

特别说明:理论上按上述分级,实用上可不计III、IV级危险源,因其繁多,实用意义也不大。但III、IV级危险源若多个同时被激发时,仍可能造成II或1级伤害。实用中,一般只考虑I、II级危险源。

控制

危险源控制状态:是计量危险源现状危险性的重要方法,是动态评价物质危险性的重要手段。控制状态是指对危险源采取技术、组织等措施后的控制程度,也就是使危险源未爆发为事故前预先受到抑制或治理的程度。危险源控制可分为3类:第1类叫“已控状态”,其安全防护装置、措施完好有效,能长期保证危险源不被激发(或诱发)变成事故;第2类叫“有控待改”,它虽有防护装置或措施,但仅控制了主要部分,或仅控制了次要部分,或仅属临时性控制,只能部分或临时抑制危险,或只能减轻事故后果,不能做到完全控制,有待改进控制措施;第3类叫“未控状态”,它无控制装置或措施,使它处于失控状态,随时可能被激发为事故。

危险源控制技术:一般分为宏观(软件)、微观(硬件)两大范畴。其软件控制技术,如维护保养方法、故障排除、分析、辨识,以及经济、行政、法制、管理制度等宏观控制系统,本文对此不作讨论,专对硬件控制(治理)技术叙述如下,归纳为三类十法:

第一类 本质法(2种方法)。

1.匹配法:企业需采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和多种现代工程技术的综合方法,进行设计、制造或施工,实现工艺装备安全卫生化和基本无害的闭环作业系统,使人机匹配达到最佳状态或实现全自动化。

表1 Ⅰ、II级危险源分类表

2.排除法:企业需采用先进科技改进工艺、装备,不用或极少使用危险、有毒、有害原燃材料,最大限度保证操作者安全健康。

第二类 加减法(4种方法)。在现有科技水平尚无法从本质上排除危害因素时,常采用此类控制法。

3.保护法:企业需对设备设施加保护装置。

4.坚固法:以安全为目的,企业在设计施工厂房或机器装备时,适度提高安全系数,增加安全余量。应注意克服繁杂臃肿。

5.薄弱法:企业在压力容器系统装置中设置薄弱环节装置,使液、气体压力未达到容器、管道强度极限时,提前释放能量,以最小的损失换取系统的安全。

6.信息法:企业在作业系统中、以声、光、色或形体动作等传递组织目标或技术信息目标,警告作业人员提前采取校正措施,保证自身或装备设施的安全。

第三类 避免法(4种方法)。

7.替代法:就是以机械手、机器、自动控制器、机器人、遥控装置等高科技成果,替代人的某些有危险的操作。这对劳动强度过大、危险性大的作业场所有根本性意义。

8.时间法:设法使人处于危害因素的工作时间缩小到人的生理机能所能容许的范围内或安全时限内,防止严重伤害。

9.隔离法:对有毒有害作业,从设计开始,就使危险因素与人体操作保持一定距离,使人不受伤害。或者一旦发生事故,不致扩大后果。

10.转移法:对作业环境无法彻底处理危害因素时,设法把危险因素转移到其他场所集中治理。此法有严格政策性,不得滥用。

人体缺陷辨识 分级与控制

人体缺陷辨识4个方面

一是体质方面:其缺陷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

二是文化素质方面:按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含中专)、大专院校区分。

三是操作技能方面:一则按普、专工种区分,二则按专业技能培训与拜师学艺区分。

四是情绪能力方面:情绪千变万化,对工作生活的影响最直观和密切。是人体行为辨识中的最难点,也是对行为安全与否的最大影响因素。但仍可探索其客观规律性。性格影响:内向性或外向性。内向性者多沉稳,滞后,外向性者多豪爽、冲动。环境影响:处顺境者,多一直向前而缺少忧患意识,处逆境者多心理忧郁而缺少奋斗意志。受事物影响:如:婚丧嫁娶,加薪晋级诸多好坏之事,常使人产生喜怒哀乐忧等情绪变化,若处理得当则无妨碍,若失常,则将产生不良后果。凡事要有度,凡事不能过,过则有害。

以上4方面的人体缺陷,都会导致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安全行为,甚至发展成为害已伤人事故。

分级

原则上按国家政策法规,需调换岗位,需调离岗位、需在他人指导下作业,可独立作业但需不断提高安全意识、知识、技能,不断控制情绪,防止行为失误等因素,将人体缺陷按由大到小分为4级。即:一级,为特重缺陷,用红色代号表示( )。不适应生产作业岗位,严重危及安全健康;二级,为严重缺陷,用红色代号表示( )。不适应特定工作岗位,危及安全健康;三级,叫重要缺陷,用黑色代号(◇)表示。需在指导下生产作业,需加强个体防护和改善环境作业条件才适应生产作业,可危及安全健康;四级,叫一般缺陷,用黑色代号(◆)表示。受安全意识素质、技能、情绪制约,可能出现行为失误,可能影响安全健康。

控制法(10种方法)

1.定期体检法:企业要确定岗位禁忌证患者。以便按政策规定安排岗位。

2.完备防护装置法:企业要按工种需求配齐防护用品才可允许员工上岗作业。

3.提质法:企业要实施基础性安全教育。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增强人的安全意识。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

4.规范法:完善各项安全规范。员工学懂后方可上岗。

5.警示法:企业安全部门要在相应区域采用安全色、放置安全标志、采用音响、照明提示,采用呼叫、对话和手势信号提示,员工要进行自我确认操作等,起到警示作用。

6.禁止法:企业要保证患岗位禁忌证者不准在岗。

7.内因法(又称启发、诱导法):主要是通过教育培训以激发其求生存反事故的自控功能。

8.外力法:主要是采用纪律约束、惩诫、处罚。

9.刺激法:主要是有奖有罚和名利鼓励。

10.活动法:坚持开展事前有准备的、有科学性的安全活动。

管理缺陷辨识 分级与控制

辨识

管理缺陷主要表现在:1.高素质管理人员数量是否满足需要;2.领导和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是否明确;3.安全机构、体制是否健全;4.安全法规制度是否都有;5.安全信息渠道是否灵通;6.安全软、硬件设施装置是否完备;7.安全应急预案及措施是否齐备;8.以及是否执行有力;9.效果是否优良等方面。

管理功能与主管者关系极大,主管者是管理功能的牛鼻子,各级管理人员是管理功能是否高效运行的纽带,管理人才是管理功能的梁柱,有了高素质人才,方能使管理功能具备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效能。

安全管理顺畅有效,安全和效益就都有了保障。领导者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坚定信心,一定要坚持原则,杜绝腐败,服务大家,求实创新。

分级

1.第一责任人负责制。负责人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牢固树立信心,敢于承担责任。

2.重用人才。企业要安排相称职数量的合格安全人员。

3.完善管理体制。各级各部门社团各公有和非公有单位各级的“一把手”,要明确为安全卫生管理责任人,形成全面覆盖的安全卫生保证体系。

4.完善安全卫生法规制度。

5.建立软硬件信息网络。全面、迅速、准确、有效。

6.落实安全防控措施资金和物资。

7.推行先进管理经验。

8.重大事故隐患点(个)数,设备、装置台(套),生产线等,实行定人维护、管理制度:负责人要使其保持“已控”状态。

9.搞好安全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10.坚持开展事故隐患预知预控活动。

事故隐患预知预控活动

开展事故隐患预知预控活动是,发扬我国安全文化传统的长期性举措。安全日、周、月活动都应以此为实质性内容。应引起各生产管理单位、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主动积极地抓落实。可按如下9方面实施:

1.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体系。国家可在应急管理部门内设立“事故隐患预知预控活动”领导小组,定编管办人员,设立专项隐患治理基金,拨发活动经费,建立物质隐患数据库,持久开展此项活动。依次在省、部级、行业级,基层级建立相应机构,开展工作。

2.制订年度、五年度“隐患预知预控”计划、措施和目标效果。各生产管理单位要制订“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评比”办法,循环开展活动。

3.普及事故隐患安全性评价。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求各基层单位通过安全性评价,限期查清隐患状况,确定I、II级重大隐患源点(个)数、各级各部门分级建立隐患数据库,严格管理。

4.普及全员事故隐患辩识方法。企业需举办专项讲座和培训,使全员都能熟知本岗位的I、II(一、二,1、2)级事故隐患。例如:辨识一架民航机,它属I级12等危险度航空器。它有机体架构、发动机、油箱输油系统、操控系统、升降轮架机构、照明系统、调压系统、通讯联络系统、逃生安全门道等9点I级12等危险源。其中,任一点出现故障,均有可能导致机毁人亡和经济损失。对人体缺陷、管理缺陷、按前述辩识方法逐一确定。

5.企业需限期治理未控和有控待改的点(个)数。

6.严格确定已控点(个)数:对事故隐患已控点(个)数,应经专业人员检查签证认可备案后方可定为“己控”。对已控点(个)数,仍须定期复查,一旦发现新问题,企业应及时处理,使之恢复到已控状态。

7.企业应积极开展隐患辨识专项竞赛活动。

8.检查评比与奖罚。企业要注意抓落实,切忌走形式。

9.实抓巩固和提高。事故隐患预知预控活动,贵在坚持。企业要使之经常化和制度化。使重大隐患都长久保持在“已控”状态。一旦发生变化,能立即治理,尽快恢复“已控”状态。注意学习和引进新科技,改进和提高隐患控制。随时使危险与控制保持平衡,防止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长期保持安全生产(作业),实现社会和谐,人民安全幸福,健康长寿,创造最多的财富。

小结

事故隐患是“人体缺陷、物质危险源、管理缺陷”3个潜在危险因素的统称,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它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可能被消除或消灭,只能施以控制。控制就是如何驾驭、节制、支配和治理。无论事故隐患具有多大的危险性,只要施以有效控制,使危险与控制长久保持平衡,就能使其化危险为安全。简言之,事故隐患已控则安,失控则危。

笔者认为,事故隐患复杂多变,唯有通过辨识,给予正确评价,使其能预知、预控,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开展事故隐患预知预控活动,是弘扬我国安全文化,发展我国安全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方法,是实现我国安全生产(作业)的根本性措施。安

猜你喜欢

危险源物质管理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