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理念启示下的农村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
2021-06-25李伟强
李伟强
摘 要: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是教育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在落实分层教学的同时,教师需要关注课后作业分层,保证教学和作业分层同步走,全面落实因材施教。而“阶梯”作业正是源于因材施教,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生,以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分析“阶梯式”理念启示下的农村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策略以及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农村教育;初中数学教学;“阶梯”作业;因材施教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力”,同时也在告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自然也应该立足于學生个体差异,合理设计,优化作业层次,才能发挥出作业的价值。基于此,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课后作业设计中都尝试了“阶梯式”理念,引入了“阶梯学习法”。以作业为例,在“阶梯式”理念的启示下,设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作业,以此不断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阶梯式”理念启示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原则
一是实用性原则。数学知识体系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数学作业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和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应联系生产实际,联系生活,联系热点问题。二是探究性原则。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兼顾学生能力发展需要,结合化学教材大纲和教学目标,重点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主。三是合作性原则。合作能力是未来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具有合作意识的人将会更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以,我们新时代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为此,作业设计上也可以尽量体现合作性,比如鼓励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探究类、创新型、实践调查类作业。
二、“阶梯式”理念启示下的农村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要点
(一)着眼于“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设计“阶梯式”课后作业
农村学生数学学习实际情况虽呈“橄榄球”形分布,但总体而言,农村学生数学基础不如城镇学生扎实,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不足,知识面也较城镇学生窄。作业虽是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拓展延伸的,但对农村学生而言,更在于巩固复习,先满足基础再追求更高层次。因此,对于课后作业的设计,我们也提倡先满足基础,再追求高层次,以“知识与技能”为目标导向,设计“阶梯式”课后作业。
第一阶梯为基础题,适合水平较低、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这一层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技能,比如掌握数学公式,数学计算技巧,画图、分析图表等技巧。第二阶梯为综合题,侧重训练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应用意识,适合中等层次学生,这一阶梯作业较基础,作业更难,是为了让学生持续巩固和有些许提升。从农村中学生数学学习表现来看,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这一阶段,这一层次作业也是我们设计的重点。第三阶梯为选做题,针对学有余力、理解能力强、数学思维强的学生,这一类题型灵活多变,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探究发现规律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以及空间思维的发展。
(二)着眼于学生学情,设计“阶梯式”作业评价体系
光有作业设计,没有作业评价,无法发挥作业价值,不过是“有头无尾”;光有“阶梯式”作业,没有“阶梯式”作业评价,也不过是“虎头蛇尾”。因此,在进行“阶梯式”作业设计中,我们也要注重作业的评价和反馈。
例如,在评价基础薄弱但非常努力的学生作业时,我们应当多给予表扬,以激励评价为主,批改这一层次学生的作业重在检测他们的作业完成度、作业态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而对于基础较好、中等偏上的学生,评价可以适当严格一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评价他们的作业则应该放大格局、拓宽视野,严格审核他们的必做题完成情况,鼓励和启发他们完成选做题型。针对每个“阶梯”内学生的错题,要指导他们修改错题,并帮助他们进行错题归因分析,通过错题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同时指导学生建立个人专属错题档案,帮助自己巩固复习,不断突破和提升。
(三)着眼于学生薄弱板块,设计“阶梯式”模块训练题
尽管分层设计作业能够有效避免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弊端,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但仍然不足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学生之间仍然存在差异,而学生个体内部对每一板块知识的掌握也会存在差异,针对这一现象,在设计作业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分模块作业训练,以此弥补学生的薄弱板块。结合农村学生实际情况,在进行分模块训练时,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模块融入更多实践内容,比如几何这一模块作业训练中,可以鼓励学生探寻和发现身边的几何图形、几何体;数据的分析模块作业训练可以多设计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鼓励学生运用数据分析自己的考试成绩、家庭收入和支出,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更简单有效地理解数学知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一言以蔽之,“阶梯式”作业与因材施教原理相同,都强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学情,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作业,以确保作业的多元化,充分发挥作业价值,以作业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春秀.“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
[2]朱雁,鲍建生.从“双基”到“四基”:中国数学教育传统的继承与超越[J].课程·教材·教法,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