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走进神奇”课例看初中物理启蒙教学

2021-06-25佟雪梅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神奇启蒙课例

佟雪梅

摘 要:初中物理第一节课非常重要,学生可以了解物理内容,学习解释物理现象,学习探究物理的方法,提高学物理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本节课从教师亲身体验“死海不死”的录像引入浮力开始;通过学生实验,包括折射、重心、压强、流体压强等使学生体验物理,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两个探究实验,包括凸透镜成像、电灯的连接,培养学生的科學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责任。

关键词:神奇;课例;启蒙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趣的实验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教师尽量从生活中找到身边的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和外出旅游中,看到的一些特殊的物理现象,把这些现象通过录像或者拍照记录下来,在教学中作为资料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鼓励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实验,有时一节课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学习中,基本概念和规律都是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归纳出来的,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教师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再现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物理教师长期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次以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为启蒙课例。

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是学生了解物理的现象、培养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的一节课,这节课让学生对物理的电学、力学、热学、光学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喜欢物理,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下面以“走进神奇的物理世界”(初中物理第一节课)为例,进行探究。

1.播放教师在死海漂浮的录像与照片(图1、图2)

(1)播放教师拿着报纸漂浮在死海上

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负四百多米。由于地势低,海水流进去后就不能流出来,水不停地蒸发,但是盐就留在湖里,使盐的含量越来越大,人在湖里面不会沉底。

(2)死海海边的盐照片以及海底变成石头的盐的照片(介绍力学的浮力)

由于湖里的水含盐量大,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人由于浮力漂浮在水面上。

2.演示实验

铅笔放入烧杯的水中,水中的笔变粗了;而且铅笔在杯子中前后移动看到笔的粗细不同(图3)。(介绍光学的折射)

这是光的折射现象,由于杯子是圆柱形的,好像是放大镜(中间厚边缘薄),当笔在水中前后移动时,相当于不同厚度的放大镜,就看到粗细不同的笔。

3.学生实验

如图4,把笔架在手指头上找平衡点(找笔的重心)。把笔的盖子拔掉后在笔杆上再找一次重心(介绍力学的重心),当把笔的盖子拔掉时,笔杆的重心位置变化。这个实验使学生感到很惊奇。进而介绍重心与稳定性,不倒翁就是因为重心低才能不倒。

4.学生实验

把铅笔放在两只手的手指头上感受,笔尖扎的手指头比较痛(介绍力学的压强概念)。压强即压力的效果,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效果越明显,即笔尖扎的手指就比较痛。

5.学生探究活动

两人一组,教师给每个组发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找到正立放大的像和倒立缩小的像(科学探究)。学生拿到凸透镜很兴奋,放到书上看到放大的字,对着窗外看外面的树是缩小的像,还可以变大变小,兴趣很高,教师介绍一下凸透镜用途很广,可以做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和老花镜等。

6.演示实验

低压沸腾实验,介绍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介绍力学大气压的现象。

如图5,在烧瓶里倒入水,用酒精灯把水烧开,撤去酒精灯,用橡皮塞子把烧瓶塞住,保证其不漏水,将烧瓶倒立(如图5),烧瓶的上方用常温水浇在烧瓶上,使烧瓶的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减小,水又沸腾起来。学生感觉很神奇,均参与到探索中。

7.演示实验

小试管紧紧套在大试管里,将他们之间放入水,倒过来,小试管被大气压压进去,介绍大气压的概念。如图6,把水倒入大试管里,空的小试管放入大试管中,再把试管口朝下倒立,大试管里面的水流出时,小试管向上走,不会掉下去,问:“谁把试管压进去了?”从而引入大气压。看最右边的图,小试管上方是水向下的压力、下方是大气向上的压力,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使试管向上运动。

8.学生演示实验

如图7,漏斗里面放乒乓球,倒过来吹气,乒乓球不掉,介绍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乒乓球上方由于吹气导致气体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的空气的压力大于上方气体的压力,使乒乓球不会下落。

9.学生探究活动

学生两人一组,每组给一套材料(如图8甲):电池、导线、小灯泡各一个,要求连接灯泡发光(介绍电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电学,一根线把灯接亮也不容易,学生忙乎了一段时间也没有接亮,有同学问“是不是灯泡坏了”“是不是没有电了”,有的说“电线很烫手”,等等,就是不知道怎样能亮,在老师做了一个肯定的回答“灯泡肯定能亮”后,学生再认真地研究,终于有人可以把灯接亮了,当该生传授经验后,不断地有其他组接亮,最后老师把图8乙画在黑板上,让学生都把灯接亮。这时候学生的兴趣达到高潮,想全方位研究物理。

10.探究类作业

在家里,把一杯水(不装满)放入冰箱里冻成冰块,看看冰块是变大了还是缩小了。

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一些,质量相同的冰的体积比水的大,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学生做完后会惊奇地告诉老师:“体积变大了,好神奇啊。”

本节课由教师的经历录像引入,通过对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等各类现象的示例与讲解,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科学思维。通过学生探究,培养“科学探究”与“科学态度与责任”,整节课呈现物理的具体内容和学习物理的具体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培养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娴.浅谈美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J].物理教师,1997(2):45-46.

[2]胡卫平.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培养的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4).

[3]卢枫.研究性学习在法国[J].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004(9).

[4]谢国生.全脑智力开发与心理训练系统[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5]课程专业委员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胡明.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神奇启蒙课例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课例
罗斯福和凯恩斯的“神奇”结盟
再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与救亡
言意共生,语文的“启蒙”之美
那些“神奇”的疗法与魏则西的死亡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