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梦还乡,无处话凄凉

2021-06-25赵波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王弗王方亡妻

赵波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作者对他死去的妻子的深切思念是真实的,而作者的梦想是以现实的方式表达的,表达了作者对他死去的妻子王弗深深的爱。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下阕的结合加重了对亡妻的思念,加深了整个世界的悲伤。词中运用白描手法,文字如日常生活,但字字都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而深刻,朴实中蕴含着真淳。全词巧思,境界层出,情感凄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苏轼十九岁时,娶了十六岁的王弗。王弗年轻貌美,很孝顺,两人深情相爱。不幸的是,命运捉摸不定,王弗27岁就去世了,这对苏轼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他心中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王弗去世后的十年,苏轼经历了人生低谷,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第十年,苏轼任密州知州时,一夜忽梦还乡,压抑了十年的情感在此刻再难压抑,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悲情、感人肺腑的《江城子·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上阕写实,下阕写虚,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对王弗的思念与不舍。字面意思很好理解:

我们阴阳分隔已经十年了,对你的思念与日俱增。千里之外那遥远孤独的坟墓啊,我却没法向你倾诉我满心的悲伤。想想你应经转世投胎了吧,即使相遇你也认不出我来,因为现在的我已经被凡尘俗世侵染得鬓角如霜。

昨晚我梦见我回家了。你在小屋的窗口对着铜镜梳妆。你和我沉默相对,不是不想说话,而是在梦中无法交流,只有流下千行热泪。在月明的夜晚,在一座松树山上,那就是让我肝肠寸断的地方。

一、唤鱼姻缘

据《蜀中名胜记》记载,北宋年间,青神县中岩建有一座书院,但是青神乡的进士王方在这里教书,王方是苏洵的好友,于是苏洵将他的大儿子苏轼送到中岩书院来读书。苏轼自幼聪明好学,深得王方赏识。

苏轼读书的时候,常常到河邊观景。“好水里怎么会没有鱼呢?”苏轼拍了三下手,洞里的一群鱼立刻游跃出来。苏轼非常高兴,他建议他的老师王方“美丽的风景应该有一个好的名字”,王方便邀请文人学士在池前投笔竞题,但众人的题名要么太高雅,要么太粗俗,最后,苏轼慢慢地展示了他的题名“唤鱼池”,这让王方等人连连拍手叫绝。就在众人夸赞苏轼的时候,王方的女儿王弗也让丫鬟从家里送来她起的题名,众人看见写在红纸上的题名: “唤鱼池”,与苏轼所提一字不差,皆惊叹道:“不谋而合,韵成双璧。”

此后,苏轼题字“唤鱼池”,并刻在石壁上,字体秀美。王方十分欣赏苏轼的才学,于是找人做媒将16岁的王弗许配给了19岁的苏轼。

二、生活上的伴侣、仕途上的贤内助

王弗聪明、谦虚,受过良好的教育,当她刚和苏轼完婚时,王弗从来没有和苏轼说过她读过书。结婚后,每当苏轼读书,她都会整日陪在苏轼身边;当苏轼偶尔忘记时,王弗会在旁边给予苏轼提醒。苏轼问她其他书的事,王弗都说稍微知道一点。王弗与苏轼的婚姻也是举案齐眉的佳话,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少年夫妻情深义重自不必说,更难得的是王弗蕙质兰心,十分明事理。王弗除了照顾苏轼的生活外,在苏轼走上仕途之后,王弗还能及时给予苏轼告诫,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这样一位美丽、孝顺、知书、达理的伴侣和贤内助却过早地离开了苏轼,这让苏轼备受打击,每当想到与王弗在一起时的琴瑟和鸣,加之十年来宦海浮沉,怎么能不让苏轼感到凄凉、哀婉?

三、白描手法,肺腑镂出

这阕词,苏轼采用白描手法,上阕写现实中的思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人叹惋,加之这十年苏轼的经历,尤其是仕途受挫,让苏轼更加难以释怀那个曾经在仕途中给予自己告诫的贤内助——王弗。“无处话凄凉”,看似写王弗一人孤坟茔冢孤单凄凉,实则是写苏轼对自己境遇的凄凉、无法与王弗诉说的苦楚。下一句直接将苏轼这十年的饱经沧桑,用“纵使相逢应不识”来表述,更是凸显了自己的巨大变化——“尘满面,鬓如霜”。

下阙词中更为感人至深,我们随着苏轼的引领进入他的轩窗外,看到了正在借助烛台照亮,对着铜镜梳妆的王弗,虽然铜镜里看不清对面人的模样,但是苏轼从她的衣着、梳妆的动作、模糊的脸庞一眼便认出了这是自己的妻子王弗。这时的苏轼多想冲上前去一诉衷肠,然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相顾无言并非无话可说,而是阴阳两隔虽有千言万语却无法交流,深知彼此境遇的两个人却只能隔镜相望,此时的苏轼想挣扎、想呐喊却是那么的无助,他们只能用千行热泪彼此安慰,此等境遇更是无限凄凉。别后种种从何说,只有让眼泪倾泻。一个梦想,拉回了过去,但美好的景象,并不存在。这是将现实的感情融入梦境,使梦境也感到无限凄凉。最后三句话从梦境回到现实。“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推己至人,作者此时想象死去的妻子一个人在凄凉寂寞的“明月”夜里的心境,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想象了死者的痛苦,以表达他们自己的哀悼之情。这种表达方式,有点像杜甫的代表作《月光》,不是说自己怎么样,而是怎么样的另一面,让诗的意义,更加含蓄。东坡这首词最后三句话,深意,剧痛,余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尤其是“明月夜,短松冈”两句话,凄凉孤寂,黯然魂销,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种迷恋可以让人感天动地。

四、十年思念,一朝迸发

同样是悼念,陆游为唐婉写了十九首《沈园》,而苏轼悼念王弗却只有十年后的一首《江城子·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記梦》,是苏轼想要从悲伤中走出来才不去回忆吗,从上阕中看显然不是,在这十年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一路被贬,而当他到达密州时,他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顿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此外,王润之(苏东坡在王弗去世之后续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和他的儿子都在他身边,因此不能年复一年地,日夜都把死去的妻子挂在心间。虽然各种境遇的作用下,苏轼未曾时时提起,但从未遗忘,苏轼将这种根深蒂固的感情深深埋藏在了自己的心底。因为作者是中年人,那种分担夫妻感情的忧虑,长久而亲密,是一刻也不能消除的。

压抑在心底十年的情感,在这样的一个夜里、在梦中的际遇让苏轼再也无法按捺,情感的暗流积聚了太久,突然像一扇门打开了,奔腾难以遏制,这首词是苏轼十年的真情流露。还有梦,真实而自然的梦。

无尽的悲伤和渴望是这阕词挥之不去的情感,字字血泪,表达了苏轼对亡妻的深深爱恋。上阕和下阕的结合,突出了对亡妻的思念,加深了整个情感世界的悲伤色彩。词中运用白描手法,词句平凡,但发自内心,自然而深刻,朴实而蕴含真真正正的淳情。全词构思精巧,境界层次迭出,情感凄婉,脍炙人口。

五、结语

悼亡诗词是我国诗歌史上一类极具特色的诗歌类型,开始于《诗经》时代。《邶风·绿衣》与《唐风·葛生》是现存最早的悼亡诗作。后代延续了诗歌悼亡的写作传统。在苏轼的这首悼亡词出现之前,悼亡题材以诗为主题,其中写得最有名的当属潘岳和元稹,李商隐也曾创作过悼亡诗作,他们的作品也十分伤感、感人。悼亡诗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悼亡诗指悼念亡妻或亡夫之作。而广义上还包括悼念其他人以及凭吊先贤英烈的篇什,譬如沈约、王维的《哭孟浩然》,白居易的《哭刘尚书梦得二首》等作品。词脱胎于诗歌,因而悼亡词也随着悼亡诗而出现和兴盛。将词的题材用于悼念,苏轼应该是开创者。苏轼这首作品与前人的作品对比,它的艺术表现力具有特色的魅力。这首词主题是“记梦”,明确写了梦中的情境,但是实写“记梦”,其实只有下阕五句,其他都是表达自己情感地真实流露。其后,历代不少作家都写过悼亡题材的词作。宋代如黄庭坚、贺铸、李清照、史达祖、刘克庄,元代如卢挚、刘因,清代如吴伟业、纳兰性德等,都写下许多摧人心肝、感人肺腑的悼亡词作。苏轼作为悼亡词的始创者,也留下了不少悼亡词,这些词实践了其“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学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苏轼的词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如分合顿挫、虚实结合、白描手法等,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和情感,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经历融入到对亡妻的思念中,从而使夫妻之间的感情得到了深刻而真挚的表达,使人们读后无不动容、惋惜。

猜你喜欢

王弗王方亡妻
情景剧小品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on Air Distribution in a Compact Purification Device
光影空间
再婚相处有讲究
情到深处自然浓
——评孙犁散文《亡人逸事》的结尾艺术
诗书未终老,梦里自难忘
Advances in Large-eddy Simulation of Two-phase Combustion (I)LES of Spray Combustion*
红袖添香
千年梳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