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袖添香

2009-04-30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9年4期
关键词:苏轼

荒 流

苏轼一生中最重要的女性,主要是三位,一位是结发之妻王弗,一位是续妻王闰之,一位是侍妾朝云。

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是乡贡进士,她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的熏染,知书达理。王弗没有“大家闺秀”的资本,但有“大家闺秀”的气质。根据苏轼在纪念她的文章里写的几件小事,想象她应该是那种眉目疏朗的闺中贤媛,气质如兰,落落大方。虽不一定“入得厨房”,但一定是“出得厅堂”的那种。如果有幸生在当代,她的倩影一定常伴着苏轼,出现在各种外交场合,光彩照人。

王弗比苏轼小两岁,嫁给苏轼年方十六。据说,王弗的父亲是苏轼的老师。如果真是这样,说明老师对青年苏轼欣赏至极,不惜将女儿的一生托付给他。这位岳父兼媒人,欣赏苏轼的什么呢?当然只能是文字与才华了。

王弗是苏轼相濡以沫的妻子,然而他们的结合并非珠联璧合。豪放派词人苏轼,天生有一种浪漫的空灵和野性,不羁的浪荡之下,是一颗近乎赤纯的童心。王弗则是一位务实的女人,她时常惦记着将手中的缰绳收紧一点。当然,更多的时候,王弗主动承担为苏轼“红袖添香”的角色。

“其始 ,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这是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的一段话。其中透露了一个信息,苏轼与王弗并不像今天有些学者说的一样,两人是自由恋爱再结成婚姻的。如果是自由恋爱,苏轼不可能不知道王弗“不知书”,更不可能才在结婚之后才了解其“敏而静”的性格。

王弗见苏轼读书,整天陪着他。苏轼太低估了她,你陪着就陪着吧,这你也能看懂?等苏轼看书遇到遗忘的地方,王弗倒是能够记得。想象苏轼那时惊异的表情,一定是瞪大了眼睛:“你,你还能知书?”不相信似的,又考查了她一些别的书籍,她都能答上来一些。王弗为丈夫查漏补缺,一方面表明她的确聪明,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表明她确实用心,其用心程度甚至超过了丈夫。

苏轼对别人心无防范,曾说“天下无一不是好人”。把世界想得太美好,把别人想得太善良,要么是大风范,要么是太天真。因此,对于苏轼的日常生活,王弗很不放心,达到“未尝不问知其详”的程度。她的“幕后识人”是出了名的。苏轼和客人谈话之时,王弗往往立于幕后,只需听得数言,就能断定客人是否值得交往,是哪类人,准确率相当高,可谓是“闻言识人”的典范。

有人有求于苏轼,对苏轼特别亲热,王弗告诫他:这人恐怕不能长久,来得快,去得快啊!果然后来王弗的话一一应验。比如早年和苏轼过从甚密的谢景温、章惇等人,后来为党派或个人私利,与苏轼翻脸,整起苏轼来,下手狠辣,毫不留情。

作为苏轼的贤内助,王弗还像是一位道德监护人。当苏轼将要做出错事、傻事时,王弗能够及时阻止、规劝。苏轼从小就对道士炼丹之事非常迷恋,他酷爱“丹药”、“求仙之术”。有一次,他怀疑某人的坟墓是古人藏丹药的地方,想挖开坟墓看看。王弗委婉地阻止道:“假如我婆婆还在的话,一定不会让你做这种事!”一句话将苏轼说成了大红脸,惭愧得要命。

王弗这样说话很有水平。第一,她不直说,是自己不想让苏轼挖坟。封建社会,女人嫁夫随夫,在家里,妻子是没有发言权的,而将苏轼去世的母亲搬出来就不同了,儿子不听母亲的话,就是不孝。第二,更深沉的意思,其实有让苏轼好好反省的深意在里头。以传统伦理道德来看,挖祖坟是最损阴德最缺德的事情,你苏轼要挖别人的坟,死者的后代怎么想,试想一想,将心比心,假如有人挖你母亲的坟,你会怎么想?

也许是为苏轼操心太多,王弗只活了26岁就不幸病逝。

王弗撒手人寰时,想必带着太多的不舍与遗憾。长子苏迈,年仅6岁,亲骨肉难离弃;丈夫苏轼,在王弗看来,就像糙石中的一块美玉,经过她这样的女人的精心打磨,璀璨的迷人光芒呼之欲出。可惜,她已无福消受……

苏轼的父亲苏洵对这个儿媳妇的早逝也特别遗憾,他对儿子说,你妻嫁到我们家后,你事业未成,她也没有享一点福。希望你将她埋藏在你母亲的坟旁。

王弗去世后,苏轼没有写悼念文章,也许是“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十年过后,苏轼调知密州,才写下了悼念亡妻的千古名篇《江城子》。

编辑/梁宇清

猜你喜欢

苏轼
“苏说苏轼”苏轼与圆照
从善如流
题西林壁
苏轼错改菊花诗
但愿人长久
苏轼吟诗赴宴
苏轼愚钝读书法
苏轼愚钝读书法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