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语文要素,实现长文短教

2021-06-25周丽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4期
关键词:长文短教语文要素

周丽英

【摘要】统编版教材与其它版本的教材比较,显著的特点是在统编教材中,加入了字数较多、篇幅较长的课文,这些课文内容深,难度也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课文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面。一节课,时间有限。长课文如何取舍?怎么做才能实现长文短教的同时又能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本文分别选取中高年段和低年段各一篇长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例子,共同探讨如何把握语文要素,实现长文短教。

【关键词】长课文;长文短教;语文要素

课文是学生获得知识、习得方法的重要凭借。课文也是一线教师进行规划教学的主要元素,是课堂教学实施的核心部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长课文的教学一直是个难题。统编教材在中高年级增加了一定数量的篇幅相对稍长的课文。这些长课文的基本特点是篇幅长,内容多,信息量大。所以,对语文教学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低年级出现少量的长课文是必要的。从编者意图看,低年段的长课文是希望学生能够在阅读初期,学会运用在短课文学习中获得的阅读知识、阅读能力,尝试进行自主性的阅读长课文,逐步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更是向中高年级的阅读靠近的必经之路。而中高年级的长课文数量明显增大,那是配合现代小学语文大量阅读的要求。这些课文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经验。特别是高年级的长课文学习,是与中学语文学习接轨的重要途径。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学生日后工作及生活中阅读长篇的文章打下了基础。核心素养下,长文如何把握语文要素?如何实现短教?

一、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实现一课一得

长课文,语文要素这么多,如何取舍?长文短教,又如何让单元语文要素落到实处?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的。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确实是,长课文也只是个学习的例子。在语文教学中,凭借这个例子,学生能够习得举一反三的方法,练成熟练技能,从而提高语文素养。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短教”,实际上是要求教师把握好语文学科的本质内容,关注年段目标的同时,围绕单元语文要素,选取最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三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谈谈如何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实现一课一得。三年级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篇幅确实长。这篇课文在旧版教材中是安排在六年级的。但现在下放到三年级,学生学起来是不是有困难?教师们一拿到三年级的教材,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这个故事三年级的学生应该都听过,对故事内容大家都了解的。如果按以往的习惯,要让三年级像六年级学生一样感知外国作品的特点,理解虚实结合的写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小女孩的幻想与现实生活的对比上,深入了解那个社会的贫富悬殊及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社会根源……那确实太难了。

那中高年段的长课文,怎么处理才合适?在备课中,教师首先要把握好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所以,三年级的学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要学习的应该是通过发现幻想与愿望之间的关系,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除此以为,一切的目标都是无关的。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五次“幻象”,引导学生深入走进课文,通过多读,找出“幻象”的描写,品味“幻象”,表达了小女孩怎样的愿望,感受想象的丰富。再从“幻象”回到现实,通过发现“幻象”与现实的关系,明白“幻象”是源于现实生活的。这样的教学干干净净,明明朗朗。目标明确,没有旁逸斜出,既实现了长文短教,同时也落实了单元的语文要素。

二、用好课后习题,习得学习方法

中高年段的长文要聚焦单元语文要素,那低年段的长文又如何实现短教呢?笔者认为,低年段的学生因为身体及心智发育的影响,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更需要长文短教。那低年段如何长文短教?课后练习题给我们指引了方向。

以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要下雨了》為例,共同探讨如何用好课后习题,实现长文短教。《要下雨了》是一篇很适合低年段学习的科普童话故事。虽然课文长,但语言浅显易懂,以小白兔和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为主,而且三段对话的表达方式也是基本相同的。学生图文对照着读懂课文并不成问题。《要下雨了》这一课的课后练习题有三道题:第一题是“朗读课文。说说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再分角色读一读。”第二题是“想想燕子、小鱼、蚂蚁下雨前都在干什么。”第三题是“读一读,记一记。”对照下,我们不难发现,课后练习题都是围绕着课标要求制定的。前两题指向的语文素养是直接提取信息和朗读训练的要素,第三题也主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因此,这篇课文虽然长,但我们只要围绕课后练习,强化训练过程,就可以实现长文短教。

一位有经验的低年级教师是这样处理这篇课文的:在导入课新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提取主要信息。(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听教师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故事里有谁?他在哪里?在做什么?指导读好长句子“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识记“腰”:指一指身体的哪个部分是腰部。做弯腰和伸腰的动作。(3)继续听教师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小动物的名称。并与同学交流课文写了哪些小动物。(4)自由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那段话多读几遍。

这一教学过程重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内容,也了解了故事讲了哪些小动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的了解是长文短教的基础,为下面长文短教的环节做好了铺垫工作。

要做到长文短教,必须要凸显重点,找准训练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取什么内容?舍去什么内容?课后习题就给了方向。

分角色朗读。

1.出示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1)指导读出小白兔“大声喊”的语气。(2)指导读出小白兔心中的疑问,读好带“呀”的问句。(3)识记“潮湿”,出示课文中带“潮湿”的句子。指导读。联系生活说一说什么是潮湿的现象。(4)分角色读好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读准带“?”“!”的句子的语气。

2.出示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1)指导读出带“吗”的问句。读出小白兔的疑问。(2)识记“闷”。(3)分角色读课文,读出小白兔对小鱼的互相关心。

3.出示小白兔与蚂蚁的对话。(1)指导读准“消息”的“息”的轻声。课文中还有读轻声的词语:“告诉”“搬东西”。(2)识记“搬”。(3)分角色读课文。读准带“!”的句子的语气。

4.创设对话场景,同桌分角色练习读课文。强调读出“疑问”“感叹”的语气。

5.创设交际情景,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燕子低飞”“鱼出水面”“蚂蚁搬家”的原因。

以上教学过程,都是根据课后习题“朗读课文。说说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再分角色读一读。”“想想燕子、小鱼、蚂蚁下雨前都在干什么。”而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语文核心素养开展学习。学生在这一过程,收获了分角色朗读的技巧,在语言积累运用方面也得到了提升。

在低年段的阅读教学中,课标指出,需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所以,在随文识字词的基础上,对于课后生字词也需要花大时间去保证。教学中,教师整体把握,根据课后练习编排,凸显重点,找准训练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取舍。课上,教师采取多种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积累运用语言,强化“提取信息”“朗读”“积累语言”等语文要素的训练。

总之,在核心素养下,长文要实现短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一定要仔细研读教材,领会编写理念及编写意图,把握好年段目标,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大胆取舍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修军.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长课文"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9.

[2]杨冬如.长文短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2017.

猜你喜欢

长文短教语文要素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把握编排特点,实施长文短教
长文短教,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对长文短教的一点探索与尝试
长文短教,让阅读教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