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宽
——刘晏与唐代漕运改革

2021-06-25吴鹏编辑王旭辉

中国三峡 2021年2期
关键词:三门峡

◎ 文|吴鹏 编辑|王旭辉

八百里秦川 摄影/图虫创意

漕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经济制度,是指朝廷将从各地征收的田赋粮食通过水路运输到京师或其他指定地区。故许慎《说文解字》有言,“漕,水转谷也”。

隋唐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成为主要粮食产地。京师长安所在的关中八百里秦川经过几百年开发,地利渐尽,且耕地有限,无法供养官民所需。唐朝开始从江南大规模调运粮食到长安,漕运成为关系朝廷安危的重要生命线。

安史之乱后,唐代漕运废弛。刘晏临危受命,对漕运制度进行了深度改革,不仅解决了关中粮荒,更是重新沟通了南北经济,打通了唐朝战后经济复苏发展的任督二脉,进而重构财政体系,为大唐实现中兴、再次延续一百多年的荣光奠定了财经基础。而早在安史之乱前的开元盛世年间,年仅十岁的刘晏,就已经进入唐玄宗的视野。

河南三门峡,呼北高速与浩吉铁路交叉经过。 摄影/视觉中国

少年神通 十岁入仕

刘晏是曹州南华县(今山东省东明县一带)人,出生于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左右,家庭出身较为低微,其父刘知诲为南华县丞(正九品上)。刘晏自幼“聪悟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七岁便考中科举考试中专为少年儿童应试设置的科目“童子举”。

开元十三年(725)十一月,玄宗东封泰山,十岁的刘晏献上《东封书》,盛赞玄宗功德。玄宗“奇其幼”,惊奇刘晏小小孩童便能写出如此文章,就让宰相张说测验其学识。张说测试完毕,叹道,“国瑞也”。刘晏由此获得“神童”称号,玄宗授予其秘书省正字(正九品上)职务,负责校正典籍中的文字讹误。

玄宗有次设宴长安勤政楼,召刘晏赴宴。最受玄宗宠爱的武惠妃见刘晏聪明可爱,竟把他抱进怀里,为他梳妆打扮,疼爱之情溢于言表。玄宗问刘晏:“卿为正字,正得几字?”刘晏回道:“天下字皆正,唯‘朋’字未正得。”刘晏如此回话,意在借机劝谏玄宗调和朝堂上已经日趋激烈的“文学”“吏治”两派党争。由此可见,年仅十岁的刘晏已对朝堂态势有深刻认知。

在秘书省的十多年间,刘晏勤学苦读,将省内所藏典籍基本上翻读一遍,为后来大展宏图打下了深厚的学术根基。天宝初年,刘晏外放夏县(今山西省夏县一带)县令(从七品下)。他宽仁爱民,从来不严声厉语催逼百姓交纳赋税。百姓感念恩惠,都会及时在规定期限内完税交粮。刘晏后又通过唐代科举中允许在职官吏参加的制举“贤良方正”科目考试,破格提拔为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一带)县令(正七品上)。刘晏为温县百姓做了大量实事好事,百姓将其惠民事迹都刻在石碑上,为其树碑立传。因为政绩卓著,刘晏上调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台任侍御史(从六品下)。

天宝十四载(755)十二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仓皇逃奔蜀地,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市一带)即位,刘晏到襄阳避乱。出镇江南的永王李璘,企图割据自立,招揽李白等各方英才入其幕府,亦向刘晏伸出橄榄枝。刘晏看出李璘不臣之心,予以拒绝,同时写信给宰相房琯,指出玄宗派诸王出镇四方,不利于稳定肃宗皇位和统一指挥平叛。刘晏此信,对当时根基不稳的肃宗是莫大支持。肃宗遂下诏任命刘晏为户部度支郎中(从五品上),负责征收江南赋税钱粮,供应中原平叛军需。

刘晏刚走马上任,李璘就公开起兵造反,刘晏和江南官员一起将叛乱平定。后经过彭原太守(正四品下)、陇州刺史(正四品上)、华州刺史(从三品)几个平台的历练,升任河南尹(从三品)。但当时包括洛阳在内的河南大部都被叛军史朝义占据,刘晏的河南尹实际上是有名无实。

上元元年(760)五月,肃宗将刘晏调回朝廷任户部侍郎(正四品下),兼“管财政收支、货币铸造、盐铁专卖等事务,不久又兼任京兆尹(从三品)。任职期间,刘晏将各项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渐有“善治财利”之名。

随着刘晏进入朝廷高级官员序列,仕途起伏受高层政治斗争影响越来越大。上元二年(761)十一月,刘晏被人诬告泄漏朝廷机密,外贬为通州(今四川省达州市一带)刺史(正四品上)。

刘晏雕像,江苏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 摄影/常鸣/FOTOE

宝应元年(762)四月,代宗即位,于六月二十七为刘晏雪冤,恢复其户部侍郎、京兆尹的职务,并“领度支、盐铁、转运、铸钱、租庸使”。当年十一月,朝廷收复河南河北。当月十四,刘晏又兼任河南道水陆转运都使,负责河南地界的漕运管理。广德元年(763)正月初九,代宗任命刘晏为宰相(正三品),统领朝廷财经事务。几天后,叛军首领史朝义被杀,人头于正月三十送到长安,历时近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

正当刘晏要发挥其理财之能,为刚从战乱中走出的唐王朝纾缓财政困局的时候,又栽了个跟头。广德二年(764)正月二十五,刘晏因与遭罢黜的权宦程元振过从密切,被解除宰相职务,调任没有实权的虚职太子宾客(正三品)。

勘测水情 分析利弊

刘晏因官场倾轧被罢相,但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的经济困境依然如故,其间关键在于“自丧乱以来”,沟通江南与关中的经济命脉梗阻。尤其是位于河南地界、连接淮河与黄河的漕运大通道汴水,因年久失修,“堙废”淤塞不能行船。从江南启程的粮船只能从长江绕道汉水,到达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市东部一带)、洋州(今陕西省洋县一带),然后下船改走陆路,用马拉车运的方式翻越秦岭山路,才能运抵长安。

这条运粮之路“迂险劳费”,不但路远,而且沿途险象环生,耗损极大,时间、运输成本直线上涨,由此导致关中地区一斗米卖到一千钱,而贞观年间一斗米才三、四钱。朝廷内外、官民上下都为生计发愁。甚至田里的麦穗还没成熟,就被捋下来充作禁军军粮,百姓更是无粮可吃。皇宫也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代宗在将刘晏罢相不到两个月后,于广德二年三月十二任命其为“河南、江、淮以来转运使”,负责从江南到河南的漕运事务,筹划疏浚汴水河道。第二天,代宗又下令刘晏与各地方节度使商讨筹集整治汴水所需经费之事,允许他根据实际需要,无需请旨即可先行实施,事后再行奏报。

刘晏得到便宜从事之权后,着手恢复从江南到关中之间的漕运通道。他亲自带领属下实地勘测从淮河、泗水到汴水、黄河的各条漕路河段,深入考察三门峡的栈道石渠,河口、洛口的堤堰仓库,全面总结了前人办理漕运的经验教训。

刘晏深知,疏通汴水、重修漕路在工程技术上并不难,难在被从朝廷到地方的各种势力所掣肘。刘晏遂上书时任宰相元载,系统提出了整理漕运的全盘思路和整体方案,主要是“四利”“四病”之论。

温县子夏公园 摄影/图虫创意

古汴河畔秋雾笼罩 摄影/视觉中国

刘晏认为,整理漕运有“四利”。“一利”是关中地区百姓税负尤其是田赋过重,从江南调粮到关中,至少可以减轻百姓一半的赋税徭役;“二利”是战乱期间,东都洛阳毁于兵火,民生凋敝,漕路恢复后,可招引流民落户定居,渐次恢复经济;“三利”是安史之乱后朝廷权威不振,地方节度使尾大不掉,周边政权虎视眈眈,修复漕运可以充实国库,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国防安全;“四利”是安史之乱扰乱了唐朝原有的经济秩序,物流贸易不畅,商品交易受阻,漕运水路打通后,可以重构全国统一的商品流通网路,活跃城乡交易,将经济恢复至战前水平。

从刘晏分析“四利”可见,他不止是把恢复漕运当成是打通粮运通道的手段,而是要以整理漕运为基础,恢复整个大唐经济体系内的商品流通,逐渐医治战争创伤,进而在增加财政收入和增强朝廷财力的基础上,扭转中央在与地方藩镇和周边强邻关系中的弱势地位,收拾旧河山,重建大一统,重现当年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荣光。

刘晏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当时满目疮痍的战后环境中,仅仅是整理漕运一项,就已经是困难重重。他对此亦不讳言,直言漕运有“四病”即四方面的困难。“一病”是受长期战乱影响,漕运河道所经方圆五百里地区人烟稀少,有如无人之境,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可以支撑如此浩大工程;“二病”是黄河、汴水因战乱无人整修,泥沙沉积,河床淤塞,千里河道到处是浅水滩,满载粮食的重船吃水很深,根本无法通行,即使勉强通航,漕运速度也是相当缓慢,不能解关中缺粮燃眉之急;“三病”是大规模叛乱虽然初步平定,但漕路沿线还很不太平,经常有小股乱兵袭击没有驻军防守的黄河沿线,粮船航行安全得不到保障;“四病”是从江淮到关中长达三千里的水路运输线上,藩镇林立,朝廷政令不行,地方骄兵悍将往往借口军粮不足,抢夺朝廷漕粮。

刘晏上书元载,意在取得朝中重臣支持,故一再剖白心迹,“惟小子毕其虑奔走之,惟中书详其利病裁成之”,请元载挂名总揽其事,自己具体负责做事。刘晏在书中坦言,宦途坎坷,事不成,名未就,惟愿用一身所学报朝廷于万一。“见一水不通,愿荷锸而先往;见一粒不运,愿负米而先趋”。

当时元载正全力巩固朝中权势,无暇外顾,就把改革漕运之事全权委托给刘晏。刘晏这才获得尽展所学、一显身手的机会。

重整漕路 重构财政

在实地勘测水情,全面分析利弊的基础上,刘晏采取了多项措施,对漕运进行了系统性改革,重新打通了从江南到关中的输血大通道。

首先是重新疏通河道。

安史之乱后漕运不畅,直接原因在于汴水航道不通。刘晏在时任河南副元帅李光弼的帮助下,借助驻扎河南地界的官军人力,并发动两岸百姓下水淘挖淤泥,对以汴水等淤塞河道进行疏浚,恢复其连接淮河黄河的功用,各河道得以畅通无碍。

为保证漕运所需水利,刘晏还“分黄河水入通济渠”,又“分官吏主丹阳湖,禁引灌”,分派官员管理位于今天皖南地区的古丹阳湖,禁止沿湖百姓随意取水灌溉,“自是河漕不涸”。为避免沿岸寇匪甚至节度使军队劫掠漕粮,刘晏还组织护粮军队,每十艘船为一队,由军将带领300军士武装护航。

疏通汴水是刘晏改革漕运的首要关节,各段河道由此恢复了航运能力,江南租赋重新源源北上。著名诗人岑参为此还有诗云,“刘公领舟楫,汴水扬波澜”。

其次是完善分段运输。

唐代漕运刚开始沿用传统的直运方式,即从江南直接运输到长安。由于各段河道水力不同,水情不一,涨落时间各异,漕船辗转进入各条河道时往往需要长时间等候,导致运速慢,运粮少,不能满足关中地区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开元年间,裴耀卿调整运输方式,由全程直运改为分段运输,江南漕船到黄河后卸粮即回,然后再由黄河漕船分送到长安和洛阳。此举提高了运输效率,但裴耀卿的改革很不彻底,尤其是经安史之乱,分段运输法基本上废弛。

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摄影/图虫创意

刘晏在裴耀卿的基础上,对分段运输方式进行优化升级,沿各条河道设置粮仓,分地储存粮食,分段接力运输。刘晏将漕运航线划分为长江、汴水、黄河、渭水四个河段,“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漕船运粮到扬州粮仓,然后由汴水漕船输送至河阴(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一带)粮库,接着由黄河漕船运输至渭口(今陕西省潼关县渭水注入黄河处)仓库,最终由渭水漕船运送到长安太仓。各河漕船均可根据具体水情择机行船,节省了等候时间,运时缩短,运力提升。“漕卒”即船工对所属航道水情也更加熟悉,往来自如,不易出事,运输稳定性得到保障。

刘晏之前,漕粮都是散装散运,装卸麻烦,损耗严重,且给贪官污吏偷窃提供了便利。刘晏改为袋装整运,把漕粮装进麻袋,再装船起运。此法不仅便于分段转运时装卸运输,还减少了损失,即使翻船落水也可打捞。

第三是变水陆联运为全程水运。

从黄河转漕至渭水,最为危险的是三门峡。黄河进入三门峡峡口后,河道从700米骤然收缩至400米,水势险恶。尤其是河道中耸立的两个石岛将黄河分为三道激流,俗称“三门”,南为鬼门,中为神门,北为人门,这就是三门峡之名由来。

隋唐大运河 制图/ Roxie

三门之中,神门、鬼门均万分凶险,只有人门可以行船,但此处亦是水情复杂,暗礁遍布,危石林立,险情多发,漕船逆流上行,稍不留神就翻船,以致粮沉人亡。当年裴耀卿调整漕运路线时,为避三门峡天险,在从洛阳含嘉仓到陕县太原仓一段放弃水运,改走陆路,实行水陆联运。此举虽然避免了漕船倾覆,但三百里的陆路分八段接力,需用牛车千八百辆,征发民夫成千上万,不但费时劳民,而且成本极高,以致有“斗钱运斗米”之说。

刘晏将三门峡一段从陆路改回水运,实行全程水运以降低成本,提高时效。为避免在三门峡翻船,刘晏筹资打造坚固耐用漕船即“上门填阙船”,同时从巴蜀购买大量竹子麻皮,研发制作坚韧绳索用来挽舟拉纤。纤绳定期更换,确保绳坚不断。刘晏还雇佣经验丰富的纤夫船工,漕船通过三门峡时,30名纤夫拉纤,5名船工撑篙,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把漕船拉过三门峡险峡激流。

黄河、渭水交汇处 摄影/图虫创意

第四是变私人承办为朝廷操办。

刘晏应对三门峡天险的重要手段是打造坚固漕船,这就需要从源头抓好造船事务。之前的漕船基本上是由私人所造,设备简陋、载重较小,遇到小风小浪就容易倾覆,更不用说三门峡的激流险滩。

刘晏将漕船建造统一收归朝廷,在扬州设立了十个官办造船厂。根据不同河面水情,制造相应功用船只。“歇艎支江船”船型肥阔,浅仓平底,载重大,可装四五十吨粮食,适合在江南水流平缓的河道航行。“上门填阙船”尖底小腹,船底坚实笨重,船头船尾高翘,船身两侧配有较高的护舷板,适宜在黄河三门峡等水流湍急、路狭礁险的河道航行。

在造船上,刘晏不惜工本狠抓船只质量,每艘船造价高达一千缗。有人说造船成本实际上五百缗就够用,“虚费太多”。刘晏不以为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船厂新建,各方面人员都比较多,必须在人工成本上给够给足,才能保证所造船只坚固牢靠。刘晏此举颇具先见之明,唐朝后期漕运管理部门将造船经费大幅压减,“船益脆薄易坏,漕运遂废矣”。

在朝廷出面开办造船厂的同时,刘晏还改变了私人组织漕运的方式。刘晏之前,漕运由两岸富户组织无偿服徭役出义务工的贫民进行,贫民叫苦不迭,富户从中牟利。刘晏实行漕运官办,用官营盐业获得的利润雇佣水性好、身强力壮、经验丰富的船工水手,付给他们丰厚的工资,“未十年,人人习河险”,取得了“不发丁男,不劳郡县”而劳力充裕的良好效果。

经过刘晏对漕运体系的全面改革,从江南到关中的运输时间从八九个月削减至四十天左右。运粮成本大幅下降,每斗米从镇江运至长江对岸扬州的运费从19钱降至4钱,从扬州到郑州的运费从120钱降至30钱,其他商品从扬州到开封的综合运输成本从2200钱降至1300钱,“岁省十余万缗”。通过漕运每年可向长安调粮110万石左右,“无升斗溺者”。长安粮价很快被平抑。当年第一批漕粮运到长安时,代宗亲自派皇宫卫士敲锣打鼓赴东渭桥码头迎接,并派人传口谕“卿,朕酂侯也”,将刘晏比作汉初贤相萧何。

陈寅恪先生曾有言:“唐代自安史之乱后,长安政权之得以继续维持,除文化势力外,仅恃东南八道财赋之供给。”而八道钱粮赋税的北上转运通道,走的就是刘晏重新疏通的漕路;江南财富效应之所以能够有效转化为关中朝廷的治理能力,无疑与刘晏对唐代漕运的系统改革密不可分。正如岑参诗所言,从此“万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宽”。

通济渠 摄影/视觉中国

猜你喜欢

三门峡
三门峡地区下沉式窑洞防洪防涝设计研究
张超丽作品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云虚拟机实例建模方法研究
传统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河南三门峡唐代清河夫人吴傅氏墓志
走在路上的三门峡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栏目设置及其选题方向
An Analysis of the Common Errors in Oral-English Learning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三门峡民办幼儿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