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急性胰腺炎隐匿起病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一例

2021-06-25李望翁杰尹秋实宋奇锋高良辉

海南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胰酶酮症酸中毒

李望,翁杰,尹秋实,宋奇锋,高良辉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海南 海口 570000

暴发性1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FT1DΜ)起病急骤,发病后可导致机体重度代谢紊乱,血糖显著升高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或轻度升高。FT1DΜ常合并有腹部疼痛等症状,尤其伴随胰酶升高起病的,极易引起混淆,首诊医生容易忽视胰腺的内分泌改变,误诊为急性胰腺炎。我院曾收治一例该类患者,因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就诊时胰腺炎性表现明显而血糖未升高,治疗过程中出现血糖急骤升高及酮症酸中毒,险些延误治疗,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33岁,因“腹痛4 d,伴畏寒、发热2 d”于2019年9月入院。患者于入院4 d前喝冰饮后出现腹痛,为上腹部隐痛,无他处放射,伴腹胀,无恶心、呕吐等,未就医诊治,腹痛自行好转,2 d后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畏寒、发热,最高体温至38.2℃,伴头痛,无头晕,无咳嗽、咳痰,至当地医院门诊治疗,诊断为“上感”,予抗菌等药物治疗后无好转,至我院急诊,查腹部CT提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图1)。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108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血压121/75 mmHg(1 mmHg=0.133 kPa),体质量71.5 kg,身高170 cm。自主体位,痛苦面容,对答切题,神智清楚,全身皮肤无黄染,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偏左有明显压痛,局部腹肌稍紧张,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脾肋下未及,墨菲氏征-,肝区无叩痛,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无振水音及血管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图1 治疗前及治疗第9天的胰腺CT

入院后按照急性胰腺炎治疗原则,给予禁食、抑酸护胃、生长抑素静脉泵入抑制胰液分泌和胰酶活性、护肝降酶及维持水电解质等治疗,腹痛症状好转。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表1),入院后治疗第1天抽血回报提示血葡萄糖处于正常水平,尿常规提示尿糖及尿酮体均为阴性,血淀粉酶、脂肪酶稍增高,未达正常值3倍,但结合患者病史及影像结果,仍按照胰腺炎治疗。治疗第2天血葡萄糖较前升高,尿淀粉酶升高。治疗第3天夜间患者出现呼吸深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当时回报提示血葡萄糖水平急骤升高,血乳酸堆积,尿糖、尿酮体均回报阳性(表1),给予生理盐水、平衡液扩容,持续静脉泵入人胰岛素R[0.05~0.10 U/(kg·h)],根据血糖调整剂量及泵速。请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会诊,考虑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呼吸不稳定,转入重症医学科。转科后因呼吸费力,血氧不能维持,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BIPAP模式:氧浓度分数(FiO2)40%,I:E=1:2.1,呼吸频率16次/min,呼气终未正压(PEEP)5 cmH2O(1 cmH2O=0.098 kPa)],继续给予监测血糖并调整泵入胰岛素用量,行胃肠减压、扩容补液、纠正酸中毒、抗感染(先后根据药敏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等)、乌司他丁清除炎症介质、生长抑素抑制胰酶活性等治疗。

治疗第6天患者气促症状减轻,氧合改善,拔除气管导管撒离呼吸机,停机后呼吸维持好,血糖控制稳定,血尿酮体降至正常。病情好转后转回普通病房,给予地特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降血糖治疗,治疗15 d后查空腹血葡萄糖为7.01 mmol/L、胰岛素为54.87 pmol/L,餐后2 h血葡萄糖为13.29 mmol/L、胰岛素为221.63 pmol/L,而两个时间点C肽水平均<0.01 ng/mL,提示内源性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抗体指标提示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但住院期间抗人胰岛素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表1)。患者复查胰腺增强CT提示原“增大胰腺”较前缩小,胰周渗出灶较前吸收(图2),恢复糖尿病饮食、血糖控制平稳后出院。出院后予皮下埋置胰岛素泵控制血糖,2个月随访复查抗人胰岛素抗体为22.71 IU/mL,高于正常水平,而血C肽水平仍较低,为0.01 ng/mL。

表1 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

图2 治疗第9天的胰腺CT

2 讨论

暴发性1型糖尿病最早在日本被发现,亚洲人种多见,属于1型糖尿病的一种亚型。与1型糖尿病相比,FT1DΜ的起病更为急骤,发病时HbA1c多正常或轻度升高,由于短时间内出现胰岛β细胞的破坏,发展至更严重的代谢紊乱和胰岛素缺乏,引起血糖急骤升高及酮症酸中毒,如未得到及时诊治,病死率极高[1]。FT1DΜ的确诊依据包括以下几项[2]:(1)尿酮和/或血清酮体升高后约7 d内即发生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2)初诊血糖≥16.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7%;(3)尿C肽排泄<10μg/d,或空腹血清C肽水平<0.3 ng/mL,餐后或静脉注射胰高血糖素后C肽水平<0.5 ng/mL。

本例患者以腹痛和急性胰酶水平升高入院,入院时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处于正常水平,血尿淀粉酶升高,胰腺CT有明显胰腺肿胀及胰周急性渗出表现。针对胰腺炎治疗后,该患者的病情仍进展,第2天血糖立即升至17.46 mmol/L,第3天迅速出现酮症酸中毒。随着FT1DΜ整体病情的控制,第9天复查CT提示胰腺肿胀消退、胰周渗出较前吸收,治疗15 d空腹及餐后2 h C肽水平均低于0.01 ng/mL,表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缺失。该患者符合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但又因起病隐匿、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的表现明显,极易误诊为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除了临床血淀粉酶及影像学变化,往往有典型的诱因导致的腹痛、腹胀及全身炎症反应,即使合并血糖升高,也不常合并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该类患者是由于发病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胰高血糖素与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加快体内的糖原分解,使得其血糖升高。随着胰腺炎症控制,应激状态解除,患者的血糖可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3]。研究表明,98%的FT1DΜ患者血清胰酶水平升高,极易引起混淆,但70%的患者发病前出现流感样症状或胃肠道症状[4]。本例患者入院前既有流感样症状,治疗过程中血糖急骤升高,进展成酮症及酸中毒,甚至需要机械通气维持呼吸,转至重症监护病区,极易导致不良预后。

以往认为在大多数FT1DΜ患者中,遗传易感性、病毒感染、怀孕或分娩均参与了该病的病理过程,而不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了β细胞的破坏,往往没有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和抗人胰岛素抗体的升高。临床医师往往认为该类患者仅仅是一过性的胰酶水平升高,而影像学表现不明显,基于此作为FT1DΜ和胰腺炎的鉴别依据。近来的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因素也参与了FT1DΜ发生发展进程[5]。激活的免疫系统对整体胰腺的破坏就表现为胰腺病理性炎症改变,局部组织中可观察到以淋巴细胞的浸润,反映在临床表现上就会出现胰酶的升高,伴随腹痛、腹胀等胰腺炎类似症状,甚至会出现胰腺的影像学变化。本患者在治疗的后期,抗人胰岛素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有学者提出可能是由于患者抗体损害过程早期,自身抗体尚未来得及暴露所致,提示自身免疫高反应状态的可能参与了机体的病理变化过程[6],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出现高胰酶血症和胰腺组织的肿胀、渗出,当胰岛β细胞广泛破坏时就会出现血糖的急骤升高。

总之,胰腺作为一个器官及整体,其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不能被人为区分开来,往往糖尿病的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也将受影响[7]。本例患者起病隐匿可能跟早期胰岛β细胞尚未出现广泛破坏有关,胰腺内分泌功能尚处于部分代偿状态,未以血糖升高就诊,临床表现为胰酶升高、胰腺影像学出现阳性变化,很容易仅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造成病情的延误。该类患者由于漏诊误诊率高,尤其未及时处理高血糖引起酮症酸中毒,导致不良预后的风险极高。若能早期发现血糖升高,及时按FT1DΜ治疗,就能够避免不良预后,减少住院花费。因此,即使目前提倡以临床影像作为胰腺炎的重要诊断依据,对于胰酶升高、影像学提示胰腺炎症改变的该类患者,仍不能放弃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持续观察,以及血尿糖、酮体的动态监测,以兹鉴别以急性胰腺炎隐匿起病的FT1DΜ,避免漏诊、误诊。

猜你喜欢

胰酶酮症酸中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胰酶肠溶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26例抢救护理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心肌酶谱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抗体阴性的酮症起病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不同冲管液在预防鼻肠管肠内营养堵管中的效果观察
不同溶液对口服药与肠内营养乳剂固态标本的溶解效果分析
浅谈高活性低损失胰酶的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