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康县绿色减贫效果评价分析①
2021-06-25张艳荣
白 雷 张艳荣
(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绿色发展和消除贫困是中国政府提出的2020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规划的任务要求[1]。目前,国家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要求不再只是局限于单一的经济增长,而是要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两者的统一,即推进地区绿色减贫的发展。根据我国2010 年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当中的具体划分[2],不难看出,我国贫困地区的分布与我国生态资源重点保护区、禁止开发区域的分布高度耦合。有学者将绿色减贫的理论应用于地区绿色减贫指数体系构建[3],并已经应用于深度贫困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区绿色减贫效果的定量分析[4],被证实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多年份的贫困区域横向对比研究,较少针对某一具体地区进行纵向自身发展研究,且学者在绿色减贫效果研究方面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东南、西南地区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5],将其和绿色综合起来进行评价的研究较少。
康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省际边缘区、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属于混合型绿色贫困和逆向绿色贫困[3],2020年2月康县成功脱贫摘帽。选取康县为研究对象,构建绿色减贫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康县近几年实施绿色减贫的成效进行评价,在考虑康县实现绿色减贫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康县后续巩固扶贫成果和发展绿色减贫的建议。
1 陇南市康县扶贫现状
1.1 康县概况
康县,也称永康县,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的交界地带的秦巴山区,下辖乡镇21 个,有80%以上的群众分散居住在河谷。康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之一,2016 年底,康县深度贫困村多达58 个。由于康县地理区位比较偏僻,且位于长江上游的主要水源地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功能区中,具有山大沟深、耕地贫瘠、基础设施薄弱、交通发展落后和信息阻塞等特征。
1.2 康县扶贫工作现状
1.2.1 扶贫工作见成效,城乡差距呈缩小趋势
康县1991 年被列入甘肃省贫困县名单,当时年贫困发生率达79.83%,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在国家、省、县乡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康县的贫困人口由2000 年的11.78 万人降至2018 年的1.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64.2%下降到6.5%。2015~2018 年4 年间康县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7.56%增加 至 28.94%, 城 镇 化 率 由 21.23% 增 加 到29.93%。扶贫工作持续推进,康县城乡收入差距有了逐步缩小的趋势。
1.2.2 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根据2013 年数据,康县贫困户中缺乏技术致贫比率高达43.03%,因病致贫的比重也达11.09%;2014 年数据显示,因交通不便致贫的贫困群众占比高达45%。截至2018 年,康县全县的建制村硬化路通路率、行政村通电话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普通初中升学率均达100%。2015~2018 年,人均拥有床位数、人均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均下降,说明康县的交通和教育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医疗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1.2.3 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康县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积极推动地区产业结构改革和优化。相较于第一、二产业,2015~2018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表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而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降低,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截止2018 年,全县已累计开发了6.6 万hm2特色经济林,说明康县产业结构优化基本形成稳定状态。同时,康县政府大力支持以乡村旅游为代表的绿色产业的发展,建设国家级景区和旅游示范村,用旅游产业带动产业结构转型,有效促进地区三产融合。2015~2018 年旅游业综合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增加,康县绿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2 绿色减贫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绿色减贫的概念界定
绿色减贫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绿色发展和扶贫开发两个方面,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6],以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为主要发展途径,以政府扶持为主要保障,是综合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扶贫方式的创新,是一种符合生态文明发展、实现绿色增长和发展新方式的减贫新理念,是把生态文明与反贫困有机结合起来的减贫新战略[7]。
2.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 提出,是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8],是针对多个层次的指标的进行权重计算的常用决策分析方法,具有系统、灵活、简洁的优点[9]。
在绿色减贫的相关内容基础上,构建康县的绿色减贫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表1),并建立康县绿色减贫效果评价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图1)。层次结构涵盖有3层,分别是目标层、中间层、指标层,目标层将康县绿色减贫效果作为评价目标,是康县绿色减贫的综合结果,反映康县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共赢的情况;中间层包含经济绿色发展指标和扶贫与减贫成效指标两个方面,其中,经济绿色发展指标是指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绿色化程度和绿色产业的发展程度,扶贫与减贫成效指标是指区域的政府扶持力度及减贫主要效果;指标层是在中间层的基础上选定的10 个方面的具体指标。
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2.3.1 构造判断矩阵
为减少主观人为影响,尽可能准确反映各指标权重,本文选取了7位与绿色减贫领域相关的高校研究人员和康县基层扶贫工作人员填写专家打分问卷表,要求使用1~9 标度法对每一层次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并给出赋值意见。通过对打分问卷表进行整理汇总,构建出判断矩阵,表2~4 为本文第一位专家问卷的判断矩阵示例图。
2.3.2 计算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求权重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几何平均法、特征值法和最小二乘法四种方法[10]。选取其中3种方法分别求出权重,对其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平均权重。具体结果如表5~6 所示。其中,算术平均法求权重为W1,几何平均法求权重为W2,特征值法求权重为W3,计算平均权重为Ww。
表1 康县绿色减贫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表2 Z-Y判断矩阵
图1 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图示
表3 Y1-X判断矩阵
表4 Y2-X判断矩阵
表5 不同方法权重计算结果
基于已经被标准化和消除量纲处理的数据,根据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好权重,利用线性综合评价法计算康县绿色减贫的结果。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i是各具体指标所对应的数值,Wni是各个具体指标所对应的综合权重,Y1表示经济绿色发展指标的综合测度值,Y2表示减贫成效指标的综合测度值,Z表示康县绿色减贫效果的综合结果。
3 绿色减贫效果评价及结果分析
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以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康县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2015~2018年康县绿色减贫的成效。体系当中各指标所需具体数据来源于《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2018)[11]和甘肃省统计局官方网站,并对原始数据进行逆向指标正向化处理、指标量纲标准化处理。
3.2 康县绿色减贫效果的评价及分析
3.2.1 经济绿色发展的结果评价及分析
(1) 经济绿色发展结果 经济绿色发展指标主要表现康县经济发展的绿色化程度以及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表7结果,2015~2018年康县的经济绿色发展有一定改善,但没有形成稳定增长的态势,经济绿色发展指标值由-0.361 1上升到-0.072 0,说明在实施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以来,虽有一定效果,但效果并不显著。2015~2016 年,康县的经济绿色发展指标值上升了0.644,属于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但随后指标值却持续下降,说明康县经济绿色发展的挑战仍然严峻。
表6 指标体系的各指标权重
(2) 经济绿色发展结果分析 由表7可知,只有旅游业产值比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程度是正向增长的,其余指标基本都呈负向变化,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种植面积在2018 年低于2015 年的数值,说明康县宏观经济运行能力的下行和人均种植面积的减少是造成康县经济绿色化发展程度低的主要原因。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与经济绿色发展指标基本一致,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权重是0.123 5,在该层次位于第二位,表明要想提升康县的经济绿色发展的能力,首要任务是提高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
表7 康县经济绿色发展结果
3.2.2 扶贫与减贫成效的结果评价及分析
(1) 扶贫与减贫成效的结果 扶贫与减贫成效指标体现了康县的社会自我发展能力和政府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果。由表8可以看出,近几年康县的扶贫效果显著,从2015 年-0.459 2 提升到了2018 年的0.383 1,其中2016~2017 年提升最多,指标测度值增加了0.385。但在2017~2018年期间其指标数值增加额减少,说明康县社会发展能力和扶贫工作进展及效果存在放缓的趋势。
(2) 扶贫与减贫成效结果分析 扶贫与减贫成效指标层下面的具体指标中,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3个指标的数值都是逐年上升的,其中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指标值上升幅度最为明显,上升了2.331 5;而单位土地公共财政支出力度指标值在2015~2017 年逐年上升,2017~2018 年有所下降,单位土地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指标值在2015~2016 年有一个小幅度的上升,之后逐年下降,在2016~2017 年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说明通过康县扶贫工作的开展,贫困人口在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方面有所提升,而政府的扶持力度却开始下降。因此,康县应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以促进康县减贫成效的可持续性。
表8 康县扶贫与减贫成效结果
4 康县绿色减贫的启示
4.1 提升绿色意识
评价体系中经济绿色发展指标的权重为0.482 1,较低于扶贫与减贫成效指标的权重,说明康县经济绿色发展的能力需要加强,基层工作人员和贫困群众在脱贫过程中对绿色发展的重视程度仍需提高。因此,在后续发展绿色减贫的工作中,政府应该从教育和宣传入手,转变当地一线工作人员和群众的思想认识。
4.2 综合评价方式有助于合理实施经济绿色化
虽然经济绿色发展指标综合测算结果基本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仍然有两个指标是正向发展,而其它负向指标的发展趋势也与综合测算的结果趋势不同。说明一是在评估或判断贫困地区资源环境的保护程度或者绿色发展的绩效时,单纯从某一个方面进行评判容易造成结果失真;二是政策制定者制定地区绿色发展的政策时,要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
4.3 重视旅游资源对当地绿色减贫作用
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康县可以将重点向处于脱贫线边缘的深度贫困村或贫困人口倾斜,通过政府帮扶建设农家乐、农家客栈等形式,增加就业机会,保证脱贫人群不会返贫。
4.4 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的支持在康县实现脱贫摘帽、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变的关键时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康县地方政府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进行帮扶和支持,一是提高政府的财政投入,继续完善、优化当地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二是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预防脱贫人员返贫[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