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服装表演与历史主题园区推广汉服的新模式研究*
2021-06-25王雅锐
王雅锐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吉林 132599)
服装表演作为一项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本身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观赏性;汉服市场日益扩大的同时却缺乏专业化的服装展示与营销方式;历史主题园区自身的创新求变也迫在眉睫。基于以上原因,借助服装表演与历史主题园区推广汉服这一新模式,可以为三者注入新的活力,期待能够借助相关研究为汉服的推广助力。
一、借助服装表演与历史主题园区推广汉服的优势
该模式对服装表演组织形式的创新和汉服推广的社会实践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拉近服装表演艺术和汉服文化与大众的距离,使普通受众关注到服装表演和汉服的艺术和审美价值;达到促进汉服文化和民族特色服装等的发展,刺激市场消费,提高传统特色服装的销量,最终实现传承汉服之美,传承中华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二、借助服装表演与历史主题园区推广汉服的方法
服装表演的表现形式结合富有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园区环境,能够在宣传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汉服推广。下面将详细阐述借助服装表演与历史主题园区推广汉服的具体方法。
(一)基于服装表演基础上的创新
服装表演作为一种商业目的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表演全方位展示服装、诠释设计师及品牌理念,进而扩大销售。近年来,随着人们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对服装表演的要求也从表面过渡到内涵。本段将从三个方面为服装表演提供新的思路与角度。
1.对台步及定位造型的戏曲表演化。从服装表演基础出发,模特可以借鉴戏曲舞蹈中的动作来展示汉服,“手眼身步法”[1]技巧是戏曲表演的核心,可以把它运用到服装表演中。
首先,在手势上可以选择“兰花指”“倒影指”“朝天指”“兰花掌”“佛手掌”等,形态清雅秀丽细腻传神。当然,面部表情也是服装表演的关键。传统的服装表演中,模特不是面无表情就是浅浅微笑,这无疑无法拉近观众与服装表演的距离。梨园界有句谚语叫“眼大无神,庙中无人”和“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结合所展示的服装,充分运用面部表情的变化以及眼神的传达,塑造与服装相符的形象可以更好地使观众理解该服装。其次,戏曲表演中的“身法”(也称形体),是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模特的形体动作,是靠身体和四肢表现的,不同服装的展示也要选择不同的“身法”来展示。再者,台步是服装表演的灵魂,将戏曲舞蹈中的动作与服装表演本身融合将大大增强表演的观赏性及艺术性。以花旦台步为例[2],花旦台步讲究快、飘、巧、轻等特点。此外,还有“旗鞋步”“花梆子步”“云步”“老步”等可以融进服装表演台步之中。至于“法”,在笔者认为就是对上述表演方式的整合和运用,将它融进服装表演中,更好地指导动作,从而使表演更有内涵、更独特、更具有观赏性。
2.对服装表演的故事情节化。为服装设计相应的故事情节,在服装表演与故事情节之间建立紧密的纽带,更好地展现服装表演的独特魅力,将服装表演内涵进行升华,强化服装表演的综合效果。
可根据服装设计师、编导的想法和设计,在主题园区演出的原有剧目之中汲取灵感。对于表演的剧本,编导应该通过反复阅读,了解剧情的内在含义,根据剧本内容、演出地点以及人物性格,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呈现。可从角色设计和舞台环境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角色设计上,编导要结合所展示的具体服装与服装表演的特殊性,收集人物信息与历史背景,融合演员自身特点,确定角色定位。同时,编导需加强对剧本的剖析,对剧中人物特色进行揣摩和分析,借助服装表演语言,设计独特的舞台表演形式。以此来呈现更加真实的舞台效果,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增强观赏沉浸感。第二,在舞台环境上,编导需要考虑舞台所处时空的艺术特点、服装表演内容、设定的时间框架等因素。服装表演要基于舞台环境去进行完善和优化,积极根据剧本情节需求,构建准确的行动框架从而使服装表演更好地融入剧情发展中。
3.对舞台设计的数字媒体化。互动性的缺乏是如今服装表演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观众感官,让观众不再觉得服装表演单一、冗长,让整个表演更有张力,加强观众的共鸣感,从而增强购买欲。
传统的服装表演采取T型伸展台,观众席的安放采取就近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部分观众无法巨细无靡地观看服装。基于历史主题园区中原有舞台的形式,利用数字媒体的LED屏幕及镜头追随技术,让观众在大屏上清晰、全面、实时的欣赏服装与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具体,增强整场演出的真实体验感全息影像技术的使用可以为服装表演带来新的思维和出路。在全息影像技术的支持下,不需要借助真人模特就可以达到全方位展示服装的效果,大大增强演出的科幻性与吸引力。
(二)基于历史主题园区原有基础的创新
如今,历史主题园区已发展成为成熟的旅游产品,据《2016年中国历史主题园区发展报告》显示[4],目前中国共有2700多家各类历史主题园区,2015年我国历史主题园区的接待量已超过2亿人次,预计至2025年接待量将达到3.69亿人次。这说明历史主题园区已拥有广阔的游客群体,可为汉服推广提供巨大的流量。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能更好地在历史主题园区中推广汉服的方法。
1.园区内开设汉服体验间。目前由于汉服体验市场的缺乏,园区内开设汉服体验间的这一举措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近年来开设的汉服体验间大多是在室内打造的,场景单一、活动范围小、装修和主题更是不能经常更换。而在历史主题园区内开设汉服体验间,整个园区都可以作为汉服体验的场所。游客不仅仅是简单地试穿汉服,更是可以穿着汉服进行一整天的游园旅行,从而更好地体会“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之感。这种沉浸式体验感可以让顾客与汉服历史产生共鸣,而这种共鸣也是增进顾客消费的助推器。历史主题园区可以开发专门的 APP 软件和公众号,APP软件可设置线上预约的模式,汉服体验的预约可以精确到具体款式。鉴于线上消费者的选择数据,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和倾向,对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力求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同时打造线上消费渠道与历史主题园区内线下营销双模式[3],汉服商家更是可以与历史主题园区合作联名推出专属限定款式,增强彼此的独特性与关联性。同时,历史主题园区与合作商家的公众号对最新活动与服务进行实时推送,形成线上线下的双向互动。再者,潜在客户群不仅是游玩该景区参观的游客,还有广大的汉服爱好者。这一项目的投入不仅可以为历史主题园区的消费群体注入新的活力,更是可以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从而让更多的人体验其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服装表演与园区内实景舞台演出联动。首先,借助园区内搭建好的、现有的大型实景舞台剧的场地,结合需要展示的服装进行编导。相较于临时搭建的服装发布会展厅、传统的T台等场地,实景演出的舞台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综合体验性与互动性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艺术创作和商业资本相融合的产物[5]。再者,如今的实景演出很少有服装表演类节目的加入,观众对服装表演与汉服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互联网等网络资讯之中。那么,结合大型实景演出的原有节目,融入服装表演的这一行动,不仅能拉近服装表演、汉服与观众的距离,更是可以为原有的大型实景演出增加卖点、丰富其演出内容、提高景区知名度、延长游客停留在景区的时间,从而促进经济消费,为彼此都注入新的活力。
3.即秀即买小程序助力汉服销售。整场演出应在不破坏沉浸式观赏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汉服的售卖。首先,可以在历史主题园区的公众号中打造专门售卖汉服的小程序,该小程序不仅可以同步跟踪每一件正在台上展示的服装,还能提供相关的细节图,便于消费者更好地挑选和购买。鉴于每位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该小程序提供即秀即买与快递到家两种方式,确保让每位消费者的购买体验达到最佳。考虑到有些不知道公众号小程序的游客,会因为找不到购买渠道,破坏自己及他人的观赏体验。鉴于此,可以在入园手册上打印出该小程序的二维码,观众可以即扫即买,大大提高了从观赏到购买的流畅性。
4.举办相关主题活动。历史主题园区还可以根据不同节日举办相关主题活动。比如说在节假日期间,凡是穿着汉服到园区来游玩的顾客拍照打卡朋友圈、参与集赞活动都能有机会参与相关抽奖活动;当日在园区内购买汉服的旅客也可以参与抽奖(奖项可以有一整年免费畅游卡、购物八八折优惠劵、汉服零元得等),这样一来可以充分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并对于潜在客户和现有客户进行长期绑定,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总结
借助服装表演与历史主题园区推广汉服的新模式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相关设计者在运用和设计该模式时,要对服装表演、传统文化、舞台设计、汉服营销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更加灵活地方式进行诠释。文中的分析及建议都为个人总结观察所得,可能存在片面不足之处,本人将会对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望本文能对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及设计者提供一点参考。